1 評價結果與評價結論的關系
安全評價結論應體現系統安全的概念,要闡述整個被評價系統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系統客觀存在的固有危險、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對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及其受控的程度如何。
取得評價結論的一般的工作步驟:
1)收集與評價相關的技術與管理資料;
2)按評價方法從現場獲得與各評價單元相關的基礎數據;
3)數據處理得到單元評價結果;
4)根據單元評價結果整合成單元評價小結;
5)各單元評價小結整合成評價結論。
2 評價結論中的邏輯思維方法的應用
安全評價報告是基于對評價對象的危險、有害因素的分析,運用評價方法進行評價、推理、判斷;評價方法的選擇、單元的確定,需要有充足的理由和依據;根據因果聯系提出對策措施,將評價結果再綜合起來作出評價結果;而安全評價報告要遵守內容、結論的同一性、不矛盾性、不能模棱兩可;結論的提出要進行充分的論證。
在編寫評價結論時應考慮邏輯思維方法中“邏輯規律”的運用,主要有: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
3評價結論的編制原則
由于系統進行安全評價時,通過分析和評估將單元各評價要素的評價結果匯總成各單元安全評價的小結,因此,整個項目的評價結論應是各評價單元評價小結的高度概括,而不是將各評價單元的評價小結簡單地羅列起來作為評價的結論。
評價結論的編制應著眼于整個被評價系統的安全狀況。評價結論應遵循客觀公正、觀點明確的原則,做到概括性、條理性強且文字表達精練。
3.1 客觀公正性
評價報告應客觀地、公正地針對評價項目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地給出評價結論。應注意既不夸大危險也不縮小危險。
1)對危險、危害性分類、分級的確定,如火災危險性分類、防雷分類、重大危險源辨識、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危險區域的劃分、毒性分級等,應恰如其分,實事求是。
2)對定量評價的計算結果應進行認真地分析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如果發現計算結果與實際情況出入較大,就應該認真分析所建立的數學模型或采用的定量計算模式是否合理,數據是否合格,計算是否有誤。
3.2 觀點明確
在評價結論中觀點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辭、模棱兩可、自相矛盾。
3.3 清晰準確
評價結論應是評價報告進行充分論證的高度概括,層次要清楚,語言要精練,結論要準確,要符合客觀實際,要有充足的理由。
4 評價結論的主要內容
4.1評價結論分析
評價結論應較全面地考慮評價項目各方面的安全狀況,要從“人、機、料、法、環”理出評價結論的主線并進行分析。交待建設項目在安全衛生技術措施、安全設施上是否能滿足系統安全的要求,安全驗收評價還需考慮安全設施和技術措施的運行效果及可靠性。
人力資源和管理制度方面
(1)人力資源:安全管理人員和生產人員是否經安全培訓,是否滿足安全生產需要,是否持證上崗等;
2)安全管理:是否建立安全管理體系,是否建立支持文件(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作業規程),設備裝置運行是否建立臺賬,安全檢查是否有記錄,是否建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
3)設備裝置和附件設施方面
設備裝置:生產系統、設備和裝置的本質安全程度,控制系統是否做到了故障安全型,即一旦超越設計或操作控制的參數限度時,是否具備能使系統或設備回復到安全狀態的能力及其可靠性。
附件設施:安全附件和安全設施配置是否合理,是否能起到安全保障作用,其有效性是否得到證實;一旦超越正常的工藝條件或發生誤操作時,安全設施是否能保證系統安全。
物質物料和材質材料方面
物質物料:危險化學品的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是否建立,生產、儲存是否構成重大危險源,在燃爆和急性中毒上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材質材料:設備、裝置及危險化學品的包裝物的材質是否符合要求,材料是否采取防腐蝕措施(如:犧牲陽極法)、測定數據是否完整(測厚、探傷等)。
方法工藝和作業操作
方法工藝:生產過程工藝的本質安全程度、生產工藝條件正常和工藝條件發生變化時的適應能力;
作業操作:生產作業及操作控制是否按安全操作規程進行。
生產環境和安全條件
生產環境:生產作業環境能否符合防火、防爆、防急性中毒的安全要求;
安全條件:自然條件對評價對象的影響,周圍環境對評價對象的影響,評價對象總圖布置是否合理,物流路線是否安全和便捷,作業人員安全生產條件是否符合相關要求。
4.2評價結果歸類及重要性判斷
由于系統內各單元評價結果之間存在關聯,且各評價結果在重要性上不平衡,對安全評價結論的貢獻有大有小,因此在編寫評價結論之前最好對評價結果進行整理、分類并按嚴酷度和發生頻率分別將結果排序列出。
例如,將影響特別重大的危險(群死群傷)或故障(或事故)頻發的結果;將影響重大危險(個別傷亡)或故障(或事故)發生的結果;將影響一般危險(偶有傷亡)或故障(或事故)偶然發生的結果等進行排序列出。
4 評價結論的主要內容
安全評價結論的內容,因評價種類(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安全現狀綜合評價和專項評價)的不同而各有差異。通常情況下,安全評價結論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評價結論分析
評價結果概述、歸類、危險程度排序;
對于評價結果可接受的項目還應進一步提出要重點防范的危險、危害性;
對于評價結果不可接受的項目,要指出存在的問題,列出不可接受的充足理由;
對受條件限制而遺留的問題提出改進方向和措施建議。
評價結論
評價對象是否符合國家安全生產法規、標準要求;
評價對象在采取所要求的安全對策措施后達到的安全程度。
持續改進方向
提出保持現已達到安全水平的要求(加強安全檢查、保持日常維護等)
進一步提高安全水平的建議(冗余配置安全設施、采用先進工藝、方法、設備)
其它建設性的建議和希望。
思考題:
取得評價結論一般的工作步驟有哪些?
樣本選取上應遵循隨機化原則是什么?
怎樣控制評價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若簡單地以各單元評價小結來代替評價結論,就可能犯哪三種錯誤?
試述評價結果與評價結論的關系。
評價結論編制時,應遵守哪些原則?
評價結論應從哪幾個方面分析?
評價結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上一篇:淺談危險性分析中應注意的問題
下一篇:安全評價的現狀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