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氯化氫是通過氯氣與氫氣在合成爐內燃燒合成,再經過水吸收制成不同濃度的鹽酸產品。氯化氫合成的生產裝置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接觸腐蝕性化學物品的特點[1]。氫氣是易燃、易爆氣體,極易自燃,在800℃以上或點火時則放出青白色火焰、發生猛烈爆炸而生成水,因而安全要求是很高的。氫氣和空氣混合氣的爆炸區間為含氫量在4.1%~74.2%(體積)。氫氣和氧氣混合氣體的爆炸區間為含氫量在4.5%~95%(體積)。氫氣和氯氣混合氣體的爆炸范圍為含氫星在3.5%一97%(體積)[2]。氫氣和空氣的混合氣的燃點為510℃,與氧氣的混合氣的燃點為450℃。可見,在氯化氫合成裝置中,火災爆炸危險性是十分突出的一種危害,正確判斷其火災危險性程度,對于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以及達到安全生產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應用特別適合于評價化工過程火災爆炸危險的道(Dow)化學公司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方法對該合成爐裝置進行評價。
1簡介
1.1道(DOW)火災爆炸指數法
1964年,美國道化學公司(Dow'sChemicalCo.)提出了以物質指數作為系統安全工程的評價方法[2,3,4]。以已往的事故統計資料及物質的潛在能量和現行安全措施為依據,對工藝裝置及所含物料的實際潛在火災、爆炸和反應危險性進行定量分析評價。道氏火災爆炸指數法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種風險評價方法,其最大特點是用經濟損失的大小來反映生產過程的火災爆炸危險程度。道火災爆炸指數評價法從推出第4版以來,技術日臻成熟。經過多年的發展,1993年,又推出了最新的道氏火災爆炸指數法第7版[4,5]。
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法主要用于評價儲存處理和生產易燃、可燃、活性物質的操作過程,也可用于分析污水處理設施、公用工程系統、管路、整流器、變壓器、鍋爐、熱氧化器以及發電廠一些單元的潛在損失[5]。
評價計算程序(如圖1所示)分為十大步驟:
(1)確定評價單元;
(2)求取單元內的物質系數(MF);
(3)按單元的工藝條件求取一般工藝危險系數(F1)和特殊工藝危險系數(F2);
(4)用一般工藝危險系數和特殊工藝危險系數相乘求出工藝單元危險系數(F3);
(5)將工藝單元危險系數與物質系數相乘,求出火災、爆炸危險指數(F&E1);
(6)用火災、爆炸危險指數求出單元的暴雷區域半徑,并計算暴露面積;
(7)查出單元暴露區域內所有設備的更換價值確定危害系數,求出基本最大可能財產損失(MPPD);
(8)應用安全措施補償系數乘以基本MPPD,確定實際MPPD;
(9)根據實際最大可能財產損失,確定最大損失工作日(MPDO);
(10)用停產損失工作日MPDO確定停產損失(B1)。
[NextPage]
1.2氯化氫合成工藝概況
氯化氫合成裝置是某化工廠離子膜電解生產燒堿裝置的后續裝置。來自上游工段的氫氣及氯氣經節流控制,以1.0:1.05~1.10的比例在石英套筒式燃燒爐內混合燃燒。合成后的氯化氫氣體中心溫度在1000℃以上,爐壁溫度也可達400~500℃。其中涉及到的主要物質為氯氣、氫氣、氯化氫及空氣等。
2氯化氫合成裝置火災爆炸危險指數評價
2.1評價單元選擇
火災爆炸危險指數法用于進行化工工藝危險性評價時,首先要選定研究對象,對整個生產區域,可將其劃分成許多在事故中相對獨立的單元。單元通常指生產裝置的一部分,在工藝上有獨立性。在此選取氛化氫合成爐作為評價單元。
2.2物質系數(MF)
物質系數是計算火災、爆炸指數和進行事故損失評價的一個基本數據,它表示物質在由燃燒或其他化學反應引發的火災爆炸中釋放能量大小的內在特性。裝置中的主要危險物質為氯氣、氫氣和氯化氫氣體。在正常倩況下反應器內只有氯化氫氣體它既無化學活性又無燃燒性。但是,偶爾的失誤會造成熄火使反應過程中止,導致工藝單元中充滿了反應物,造成氯化氫合成反應爐的爆炸危險。所以,反應器必須設計爆炸泄壓裝置。物質系數取兩種反應物中較高的一個,氫氣是21,氯氣是1,則該單元物質系數為21。
2.3一般工藝危險系數(F1)及特殊工藝危險系數(F2)
一般工藝危險指那些在事故損失中的基本影響因素,包括6項內容(參見表1)。每項內容的系數選取方法在道氏法中均有較明確的說明。一般工藝危險系數F1為基本系數與所有選取系數之和。
特殊工藝危險是影響事故發生概率的基本因素,包括12項內容。表1中給出了評價單元的有關系數值。特殊工藝危險系數F2等于基本系數與各項系數之和。
[NextPage]
2.4單元工藝危險系數(F3)
單元工藝危險系數(F3)是一般工藝危險系數(F1)和特殊工藝危險系數(F2)的乘積,即F3=F1×F2。
2.5火災、爆炸指數(F&E1)
計算火災、爆炸指數,用以估計生產中事故可能造成的破壞。該指數是單元工藝危險系數(F3)和物質系數(MF)的乘積,即F&E1=F3×MF(見表1)
2.6暴露區面積
單元破壞系數DF是由單元工藝危險系數(F3)和物質系數(MF)確定的。它代表了單元中燃料泄漏或反應能量釋放所引起的火災、爆炸事故的綜合效應,即破壞程度。由F3值和MF值查圖求取,破壞系數值列于表2中。影響半徑代表了影響區域的大小,在這個區域內的設施、設備會在火災、爆炸事故中遭受破壞。火災爆炸事故視為全方位擴散的立體圓柱形破壞。確定影響半徑的方法是:0.84×火災爆炸指數(F&E1)值,其值列于表2中。暴露區域面積為影響半徑的圓形區域,計算值見表2。
2.7基本最大可能財產損失(基本MPPD)
暴露區域內的財產損失價值表示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時,影響區域內可能遭受破壞的全部設備、設施的財產價值(稱為更換價值),同時,還應包括影晌區域內易損失的產品嚷物料的價值(以儲罐滿載時計算)。依據暴露區域內的財產損失價值,可以求取基本最大可能財產損失(基本MPPD),計算結果見表2。
上一篇:鐵路液氯罐車的綜合分析和技術評定
下一篇:化工企業安全評價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