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頻發食品安全事件,市民越來越關注餐桌安全。其實市民選購安全食品及科學飲食是有訣竅的。
謹遵“四防”保證入口安全
首先,防“小”。購買食品時,不要到小作坊、小攤販上購買。80%以上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都是出自于不規范的小企業、小作坊,他們的食品生產加工門檻低,設備簡陋條件差,特別是一些現制現做的,最好少購買。建議選購時,要選正規企業的知名品牌,防止非法經營的小攤小販;
其次,防“異”。生產加工者為了滿足消費者心理,往往追求顏色、形狀等外觀上的“賣相”好。異常紅的鴨蛋可能添加蘇丹紅,過分白的食品可能被漂白過,特別瘦的肉可能添加瘦肉精,異樣黃的黃魚可能被染過,十分鮮艷的蜜餞等零食可能色素添加超標,過分大的草莓可能被催熟,過分粗壯的無根豆芽可能加過化學品……消費者在選購時,要注意防范異常的不自然的食品,不要過分追求顏色好看,樣子碩大;
第三,防“散”。散裝食品最容易有問題。加入甲醇的散裝假白酒致殘致死人命案歷年來是我國食品安全的最嚴重事件之一。據本市每年食品質量抽檢,其中高溫季節散裝熟食合格率最低。超市里有些散裝食品因為不包裝,看不到生產日期、保質期和生產廠家等食品標識,容易發生質量安全問題;
最后,還要防“低”。與住房、交通等相比,目前吃還算是比較便宜的。我國大部分正規食品生產企業利潤已較低,經銷商、批發商根據消費者心理,來引導、掌握市場。如果看到過分低于正常價格的食品,其中可能就有貓膩。比如:可能原料質量有問題,如用死家禽加工制作熟禽等。
專家傳授訣竅:
(1)“水汆”蔬菜可減低農藥殘留除了把握好安全選購第一關外,加工制作也要注意方法。蔬菜清洗后,要浸泡半小時,然后在加工時用開水汆一下,可把部分殘留在蔬菜上的農藥在水中溶解,接著再澆點油或拌點油,既好吃,又安全。
(2)吃蔬菜水果要避開危險期雞毛菜、甜白菜、生菜等葉菜類蔬菜夏天要少吃,夏天農藥殘留最多。
(3)雞蛋先清潔再放冰箱雞蛋表面上往往有很多沙門氏菌,直接放冰箱容易與其他食物交叉污染。建議一次雞蛋要少買、盡快吃完,可先清潔擦干,再放冰箱,注意保質期。
每周10種蔬菜很少吃油炸食品
很多人盲目擔心被檢出的含量很低的蘇丹紅、孔雀石綠,其實常吃多油、爆炒食品等導致肥胖、超重而引起的各種心血管疾病其危害更大。
只要是我自己上菜場買菜,我總是多選些素菜,家里人也不喜歡吃大魚大肉。我一周一般總要選購10種以上綠色蔬菜,葷菜吃得很少。我非常喜歡吃毛豆,不僅口感好,而且還因為毛豆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大豆異黃酮等,而且還能降血脂,可以說有“營養+保健”雙重作用。
我平時很少吃動物內臟。因為毒物代謝的部位往往總是在動物內臟里,通常內臟器官里重金屬殘留比較多,容易受到污染,建議要少吃。
但如果自己烹飪,比如:加工綠色蔬菜,我通常不會直接下油鍋爆炒,相反總是先水汆一下,然后用橄欖油拌一拌,因此我家的油瓶半年也用不完。
烹飪時,我還非常注意葷素搭配。比如:煮小排湯,我總要在里面加點土豆和番茄;煮魚湯,我總要在里面放點芹菜或蘿卜,一葷一素搭配起來。其實,孩子的飲食習慣也是家長從小培養的。如果從嬰幼兒時期,就很少給他吃甜食品、碳酸飲料、油炸食品等,將來長大了,也就吃不慣這類食品。
隔夜菜最好不要吃,特別是隔夜飯。有的人喜歡燒好一鍋子米飯放冰箱里,每天吃一點。其實,有時候米飯里的淀粉在冰箱里已經發霉、發酵了,只是從感觀上還看不出。
專家傳授訣竅:
(1)冰箱冷藏柜要調到4度以下在5度至10度之間,還有一部分細菌會繁殖;但4度以下,細菌就很少繁殖了。
(2)早飯蛋白質、淀粉不可少人體供應的血糖是靠淀粉維持的,只有淀粉不斷分解,才能長時間維持血糖。
我每天早飯總要吃1至2個白煮蛋,再加白粥或饅頭。如果有時間,再吃點水果。
(3)晚上臨睡前4小時最好不吃東西。
選大品牌、大超市管住自己的嘴
市民要管住自己的嘴巴,這點更為重要。因此,要在飲食上“潔身自好”,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的大理念,平時要到大超市、大賣場選購知名品牌。
不吃短時間養殖的黃鱔、鰻魚等
不吃短時間里養殖出來的食物,其中可能添加激素等。比如:很大、很粗的黃鱔、很肥的鰻魚等,我都不吃。反季節的水果蔬菜等,也要少吃。 飲食不能吃得過分精細,建議在米飯里加點燕麥、喬麥等粗加工的糧食。吃得粗一點、雜一點。每人每天蔬菜最好吃到400克左右,每天米飯不少于半斤;如果活動量較大,可每天吃8兩。生或半生的小龍蝦、醉蟹等,可能帶寄生蟲、寄生蟲卵未殺死,要少吃,以防食源性疾病。
上一篇:吃貝殼類食物要三防
下一篇:春季容易引發中毒的四種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