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應當弄清楚自己得的是什么病,然后有針對性地服藥,不能只憑自我感覺或某一個癥狀就隨便用藥。
比如發燒、頭痛,是許多疾病共有的癥狀,出現這類癥狀不能簡單地服一些退燒止痛藥完事。
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癥狀,如果肚子一痛就不分青紅皂白地使用止痛藥,也許會掩蓋某些急腹癥的癥狀,貽誤病情,造成嚴重后果。
其次,要了解藥物性質、特點、適應癥、不良反應等,要選用療效好、毒性低的藥物,醫生常常講的“首選藥”和“二線藥”就是這個意思。
比如止痛藥就有許多種類,對于一般感冒、頭痛、關節痛、神經性疼痛,以及婦女的經期腹痛,可從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芬必得、散利痛、阿司匹林等藥物中任選一種。
對于胃腸痙攣引起的腹痛可選顛茄或阿托品等。但若將前一類止痛藥用于治療腹痛,不但無效,反而有害。反之,用后一類藥治療頭痛、關節痛、月經期腹痛同樣無效。
另外,有人認為價錢貴的藥就是好藥,其實不然。
因為藥物的價格是由其本身的來源、成本產量以及不同的廠家決定的,合資藥廠生產的藥就比國內藥廠生產的貴,進口藥就更貴了。貴不等于好,關鍵在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