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zhuǎn)暖,許多人開始加入游泳的行列。但是在游泳中常會意外遭遇抽筋、疲乏、遇上激流等情況,此時就要采取一定的應(yīng)對措施了。
游泳時抽筋怎么辦
停止游動,仰面浮在水面。
拉伸抽筋的肌肉。腳背或腿的正面抽筋時要把腿、踝、趾伸成直線。小腿或大腿背面抽筋則把腳伸直,翹起腳趾,必要時可把腳掌扳近身體。
抽過筋后,改用別種泳式游回岸邊。如果不得不仍用同一泳式時,就要提防再次抽筋。
筋疲力盡怎么辦
覺得寒冷或疲倦,馬上游回岸邊。如果離岸甚遠(yuǎn),或過度疲乏而不能立即回岸,就仰浮在水上以保留氣力。
舉起一只手,伸直揮動求救。
有人前來援救時,要放松身體,讓對方救援。不要緊抱著救援者不放。
如果沒有人來,就繼續(xù)浮在水上,等到體力恢復(fù)才游回岸邊。
遇到激流怎么辦
不要試圖逆流而游。該斜向游往下游內(nèi)彎的岸邊,那里的水流最慢。
在海中,浪潮涌上海灘,可能給離岸的沙洲擋住,不能流回海中。漲潮時沙洲可能完全浸沒在水中。然后,海水從沙洲的凹陷處倒涌出海,形成湍急的裂流,站在沙灘上可能看不見。裂流時速六至八公里,一般人根本無法逆流游回岸邊。
水草纏著身體怎么辦
如隨身攜帶小刀,可把水草割斷,不然試試把水草踢開,或像脫襪子那樣把水草從手腳上捋下來。不要胡亂卷草。
擺脫水草后,輕輕踢腿而游,離開水草叢生的地方。
游泳安全守則
據(jù)估計,游泳中溺死的人三分之一是十五至三十五歲的男性;而其中泳術(shù)精湛的所占比例也最大,因為他們往往忽略專家提出的游泳安全守則。
下水時太餓或太飽,可能患抽筋遇溺。飯后至少過一個鐘頭才可下水。
下水前試試水溫,太冷不要下水。游泳必須有伴,不可單獨游泳。
留意海灘上有沒有懸掛紅旗。掛紅旗表示在該處游泳會有危險。
不要在積水的廢礦場游泳。這些地方的水既深且冷,岸壁陡峭,很難爬上來。水中也可能有傷人的障礙物。
跳水前一定要先弄清楚水中情況。水深至少三公尺,并且沒有水草、巖石或其他障礙物,才適合跳水。爬進水中或走下水去比較安全。如非跳水不可,則腳先入水。
沿海岸線平行方向而游,不要離開淺水區(qū)太遠(yuǎn)。除非泳術(shù)精湛,否則不要游到太深的水域。應(yīng)涉水到深處,再游回岸邊。
留意水底有沒有危險的障礙物。有時候波浪或水面出現(xiàn)與別處不同的波紋,表示水底有障礙物,但有時沒有任何跡象。
選定岸上某個標(biāo)記,隨時留意,以便觀察自己有沒有被沖出大海。不要順流游出去,否則可能無法游回來。
在海中不要用救生圈之類的助浮工具,否則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隨水漂流到深處而無法游回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