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發生后,骨折部位可產生疼痛、腫脹、瘀斑、功能障礙及畸形等癥狀。骨折后出血與軟組織的損傷性水腫即產生腫脹,血液滲到皮下形成瘀斑。在骨折的同時可伴有血管和神經損傷,可見肢體遠端感覺麻木、運動障礙等癥。骨折后可因劇烈疼痛、出血過多或并發頭、胸、腹部臟器損傷而致休克。骨折因受害部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內臟組織損傷,顱骨骨折可刺破肺部而引起氣胸、血胸,下肋部骨折可引起肝、肺、腸曲的破裂及腹膜刺激癥狀,骨盆骨折可出現血尿和排尿困難等癥狀。
一旦發生骨折宜就地檢查,緊急處理。根據受傷的形式而判斷骨折發生的可能性,骨折呈開放性外露或形成假關節診斷較容易。就地處理檢查時,動作要快、準、穩、輕,避免不必要的搬動和檢查。若有休克或臟器損傷者,應先予抗休克治療及臟器的修復處理。在送醫院時宜臨時固定骨折部位,可防止骨折端再次損傷軟組織,利于抗感染、止痛和抗休克的治療。臨時固定范圍一般包括骨折的上下兩個關節,可就地選用棍棒木板等材料。開放性骨折的傷口可采用加壓包扎法。對離斷肢體可用潔凈的布包好,外面可加冰袋以降溫,為斷肢再植創造條件。若為閉合性骨折,畸形較明顯,游離骨折端有穿破皮膚、損傷血管和神經的可能性,宜牽引傷肢遠端糾正畸形,然后用夾板固定。經初步固定后疼痛可減輕,可立即給予嗎啡、杜冷丁等止痛藥,或針刺鎮痛。
閉合性骨折的治療原則是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開放性骨折在全身情況改善、糾正休克后盡早進行清潔創面,用手法使之成為閉合性骨折。復位的方法一般多常用手法復位、牽引復位法及手術切開復位加用內固定法等。小夾板的應用提高了骨折療效。同時,在固定后尚可輔以中藥外敷、內服或熏洗,有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復。凡疑有骨折者皆可按骨折處理,在臨時固定后方可移動。X線檢查為骨折的特異性診斷,骨折的愈合期依據個體體質差異、年齡大小、骨折部位、受損程度等不同而各異,一般以X線片骨愈合為準。
上一篇:異物哽喉、入氣管、支氣管救護
下一篇:中暑急救——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