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暴雨洪水的特點1.我國暴雨洪水的地理分布特點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中緯度地區,大范圍的暴雨主要是由兩類天氣系統形成:一類是西風帶低值系統,包括氣旋、切變線、低渦、槽和鋒等,影響全國大部地區。這類暴雨,一般覆蓋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降水總量大,在大流域內常常形成組合型暴雨洪水,可造成大范圍嚴重的洪澇災害。另一類是低緯度熱帶天氣系統,包括熱帶氣旋、東風波等,多見于華南各省及東南沿海地區,這類暴雨持續的時間雖然較短,但往往強度大,也能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尤其是上述系統減弱成低壓或外圍云系,常常可以深入到我國中部或北部地區,造成大范圍的強降水,釀成嚴重的洪澇災害。從我國年暴雨日的累年平均分布圖上可以看出,其特點也是東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內陸少;迎風坡多,背風坡少。廣東沿海、廣西東北部、湘贛兩省東北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是我國多暴雨地區,也是容易發生洪水的地區。
2.洪水的季節分布特點洪澇發生的季節與各地雨季的早晚(即季風雨帶的季節進退)、降水集中時段及熱帶氣旋活動等密切相關。
(1)華南地區:3月降雨明顯增多,到11月仍可受到熱帶氣旋的影響,降水集中時段為4~9月,洪澇主要發生在5~6月和8~9月。即夏澇最多,春澇次之,秋澇第三,偶爾有冬澇現象。
(2)長江中下游地區:4月前后雨水明顯增多,5月洪澇次數顯著增加,但主要是在江南地區。6月中至7月上旬是梅雨期,雨量大,是洪澇發生的集中期。7月中至8月為少雨伏旱期,發生洪澇的機會少,但沿海地區受熱帶氣旋影響仍可遭受洪澇災害。大部地區洪澇集中在5~7月,受澇次數占全年的80%左右。從季節上看,夏澇最多,春澇(以漬澇為主)次之,秋澇第三,個別年份有小范圍的冬澇現象。
(3)黃淮海地區:這一地區春季雨水稀少,一般無澇害出現;進入6月,華北平原可出現洪澇,但范圍不大,而且多出現在沿淮及淮北一帶。7~8月,降水集中,洪澇范圍擴大,次數增多,為全年洪澇最多時期。這兩個月,淮河流域、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陜西中部等地受澇次數占全年70%左右;山東、河北大部、京津地區占80%以上。從季節上看,夏澇最多,個別年份可發生春、秋漬害。
(4)東北地區:本區受夏季風影響最晚,雨季短,洪澇幾乎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8月兩個月。三江平原因地勢低洼,如果上年秋冬雨雪偏多,春季回暖迅速,積雪融化,土壤返漿,也可發生漬害;倘若春雨雪多,更會加重澇象。
(5)西南地區:該地區地形復雜,各地雨季開始早晚不一,雨量集中期也不盡相同,所以洪澇出現的遲早和集中期也不完全一樣。貴州洪澇多出現在4~8月,偶爾有秋澇;四川、重慶除東部外,一般無春澇現象,洪澇主要集中在6~8月,9、10月還有秋漬現象;云南洪澇主要集中在夏季,但春、秋期間局地性的山洪也時有發生;西藏洪澇災少,一般僅在夏季有局地性洪澇發生。
(6)西北地區:大部地區終年雨雪稀少,除東部地區外,幾十年很少發生較大范圍的洪澇現象。夏季如降大雨或暴雨,也可發生短時洪澇(多為山洪),但出現次數少,而且也比較分散。
(7)此外,黃河干流上游的河套一帶和下游的山東河段,以及松花江哈爾濱以下河段,冬季可形成危害較大的冰凌洪水。東北和西北高緯度山區經過漫長的冬季積雪,到來年春末氣溫升高,積雪融化可形成融雪洪水。而新疆和西藏境內的永久積雪區(現代冰川)在高溫的夏季,冰雪消融可形成冰川(雪)洪水。
(二)暴雨洪水應急措施破壞性洪澇發生后,很可能造成建筑物、構筑物倒塌、人員傷亡、設備損壞;很可能發生火災、爆炸、化學危險物品大量外泄等次生災害。洪水應急程序主要適用于企業所在的區域歷史上有洪水記錄或可能發生洪水時對可能事故的預防和發生事故后的應急。該程序根據各個不同的企業所能承受的不同洪水強度,考慮氣象中心發布的應采取的洪水應急措施來制定具體的程序內容。此程序應與當地的應急救援部門和氣象服務中心發布的需采取的措施緊密聯系。程序中的事故預防措施應包括對洪水預兆標志(暴雨、雷陣雨、冬季冰雪的融化等)的識別,以實現在洪水到來之前或氣象中心發布洪水警報之前,采取必要的預防性措施。在事故應急措施中,應列出在洪水應急中需采取的特別行動,例如,對需要用沙包填充區域的劃分、沙包的獲得和補充、重要設備的移動、對建筑物的記錄、疏散路線的確認、汽車特別是儲罐車的防滑等各項具體措施。
1.災害預警凡氣象臺發布特大暴雨、風暴或臺風等緊急警報,企業應急預案領導小組全體人員進入緊急應急狀態。小組成員應指揮各施工班組做好防汛準備,如準備好沙袋、加固臨時建筑的門窗及各類機械設備的入庫措施。同時小組領導應向公司領導報告防汛情況,聽從統一調度指揮。
2.災害防治一旦發生臺風或水汛的苗頭,應急預案領導小組成員應立即奔赴現場,組織搶險工作。要求施工人員切斷一切電源,同時有序疏散人員和物資到安全區域。若發現人員傷亡應及時組織搶救,并向上級領導及時匯報。
3.防災措施(1)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管理人員和班組長必須以身作則,把具體工作落實到每一個工作人員中。
(2)保證安全生產計劃,落實生產責任,確保防止災害性天氣的多項具體措施的落實。
(3)定期與季節性檢查相結合,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對事故隱患和苗頭,認真分析原因,提出和落實改進方案。
(4)落實天氣預報上墻公布制度。設有專人負責每天將當地氣象臺的預報內容填寫好,遇暴雨應使用警示提醒。
(5)所有機械設備、電氣箱做好用電安全檢查工作,做好防汛的多項設備保護工作。
(6)架空電纜,過路電纜需認真檢查,確保抗風抗暴雨能力,以防損害人身安全和危及財產。
(7)做好宿舍、倉庫、辦公室的抗災能力,對存在隱患的住房及時做好修理和預防措施。對存在隱患的危房需馬上做好轉移與安置工作。
(8)對已完工的箱涵接頭井蓋需采取必要的防范設施,對施工中的箱涵基坑應備足水泵,做好暴雨排水準備。
4.救護和疏散根據“救人重于救災”的原則和企業防災演練操作規程,首先是撥打救護電話和搶救被災害圍困的工作人員,與此同時有序疏散人員和物資至安全區域。
上一篇:暴雨防范主要措施
下一篇:夏季如何預防空調電風扇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