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傷止血方法
(一) 小傷口止血法
只需用清潔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干凈,蓋上消毒紗布、棉墊,再用繃帶加壓纏繞即可。在緊急情況下,任何清潔而合適的東西都可臨時借用做止血包扎,如手帕、毛巾、布條等,將血止住后送醫(yī)院處理傷口。
(二) 靜脈出血止血法
除上述包扎止血方法外,還需壓迫傷口止血。用手或其他物體在包扎傷口上方的敷料上施以壓力,使血管壓扁,血流變慢,血凝塊易于形成。這種壓力必須持續(xù)5~15分鐘才可奏效。較深的部位如腋下、大腿根部可將紗布填塞進(jìn)傷口再加壓包扎。將受傷部位抬高也有利靜脈出血的止血。
(三) 動脈出血止血法
分指壓法和止血帶法兩種。
1,指壓法
方便及時,但需位置準(zhǔn)確。用手指壓迫出血部位的上方,用力壓住血管,阻止血流。經(jīng)過指壓20~30分鐘出血不停止,就應(yīng)改用止血帶止血法或其他方法止血。
2,止血帶止血法
適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急救。這種方法止血最有效,但容易損傷肢體,影響后期修復(fù)。方法是,上止血帶前抬高患肢12分鐘,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如上臂或大腿的上1/3處,先用毛巾或棉墊包扎皮膚,然后將止血帶拉長拉緊纏繞在毛巾等物外面,不可過緊也不可過松,最多繞兩圈,以出血停止為宜。止血帶最好用有彈性的橡膠管。嚴(yán)禁使用鐵絲、電線等代做止血帶。上好止血帶,在上面做明顯的標(biāo)記,寫明上止血帶的時間,每30~50分鐘放松一次止血帶,每次2~5分鐘,此時用局部壓迫法止血,再次結(jié)扎止血帶的部位應(yīng)上下稍加移動,減少皮膚損傷。放松止血帶時應(yīng)注意觀察出血情況,如出血不多,可改用其他方法止血,以免壓迫血管時間過長,造成肢體壞死。支脈出血經(jīng)初步止血后必須盡快送醫(yī)院手術(sh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