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12月21日,作為全國十大綜合零售批發市場之一的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橋南市場,正式投入使用。誰承想,這個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的大市場在它12歲生日的這一天,整個市場變成了一片火海……
2004年12月21日清晨7點46分,常德市消防支隊消防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常德市橋南工貿市場內橋南賓館一樓的手機專賣店發生火災,大量財物和人員受到嚴重威脅,情況緊急!常德市消防支隊指揮中心立即調集鼎城區、武陵區、德山區3個消防中隊6臺消防車趕赴火場。
橋南市場位于常德市鼎城區沅水南岸,是中南地區最大的工業品批發市場。市場東臨火車站,南靠飛機場,北近內河港,多條國道、省道,高速公路在此交匯,交通極為便利。市場始建于1990年,1992年12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積39960平方米,建筑面積69000多平方米,分為工貿城、文體用品城、電子通訊城3個部分,共有門面2200多個、攤位3000多個。市場擁有固定資產20億元人民幣,匯集了服裝、鞋帽、文體、日化等15000多個商鋪,全國26個省120多個縣(市)的3萬多名私營業主投資經營。市場年成交額逾100億元人民幣,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十強。
7點52分,首批消防官兵到達火場,此時火勢已經猛烈燃燒,橋南賓館一至六樓的窗戶濃煙翻滾,火勢正迅速向賓館南、西兩個方向的市場蔓延,賓館內傳出驚恐的呼救聲,現場哭喊的群眾亂成一片。經過消防官兵艱難困苦的戰斗,至17點20分,火勢基本控制,18點20分,大火被基本撲滅。
12月22日清晨,凜冽的寒風伴著細雨吹過,即使穿著厚厚的外套,也不禁感覺幾分寒意。大火過后的常德市沅水河畔的橋南市場依然彌漫著青煙,空氣中仍然到處彌漫著一股焦糊味。
雖然大火已基本被撲滅,但是面對眼前的廢墟,數千人圍在市場附近,看著自己已化為灰燼的商品而放聲痛哭。
12月29日,湖南省公安消防總隊公布了“12·21”特大火災的最新調查結果,事故原因是一電子器材經營店的彩電起火引起的。但這還只是事件的直接導火索,而種種跡象表明,在這起大火背后明顯有不少的人為因素,一場本可以避免的悲劇毀滅了許多人一生的財富和夢想。
火起一家電子元件店
21日清晨6點半,李桂香和往日一樣,早早地來到市場門前賣燒餅。7點剛過,她看到對面的橋南賓館一樓的通訊城內冒起了煙。她和附近的一些市民懷疑是著火了,約7點20分左右,有人報了警。
這次大火中,李桂香兒子的一個店鋪10多萬元的貨物也被燒一空。說起這些,50來歲的她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據市場經營戶潘亦清介紹,他7點半左右的時候來到市場準備營業。這時大多數經營戶還沒有開張。只見斜對面的名為“新華電子元件供應站”的9561號店里冒起濃煙,此時有人報了警。潘在這場大火中也損失了幾十萬元。
不少經營戶介紹,此次大火可能就是因這個店里的電器著火引起的。
據了解,因為最近常德市電力緊張,不少地方晚上經常停電。最近十來天,橋南市場也是每天下午5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停電。而事故的前一天,下午4點26分的時候就停了電,潘對此時間記得非常清楚,因為此時他用上了自備電源。
這些經營戶估計,可能是因為頭天停電,這家店鋪的老板杜新華忘記了關閉正在使用的電焊的電源。于是第二天早上7點來電時,這個未關電源又繼續燃燒,以致導致了這場大火。
12月29日,湖南省消防總隊公布了事故原因,這也進一步地證實了這些經營戶的猜測,起火部位就是新華電子器材通訊供應站,起火點位于該門面的西北角,火災原因為該處通電狀態下14英寸彩色電視機內部故障引起火災。
“問題”消火栓影響撲火進度
在接到報警后,距離市場最近的鼎城消防中隊迅速趕到現場,但是由于消防通道被堵及市場附近的消火栓水壓不足等原因,這場大火在燃燒了近11個小時后才被撲滅。
由于事故當天的風力達到了6級,這也加大了滅火的難度。
據首批趕到火場的鼎城消防中隊的戰土趙永光介紹,他們7點多鐘趕到現場時,在橋南賓館前只找到兩個消火栓,其中一個根本就沒有壓力,而使用另一個時,卻又因壓力過大,分水器被炸裂了,因此他們只能靠拉來的兩車水臨時救急。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后來趕來增援的臨澧消防中隊身上,據姓張的戰士介紹,他們是8點多鐘趕來支援的,那時火勢已向南擴展了100米,那里的消火栓根本就沒水,后來是自來水廠拉來的水才解決問題。
消防戰士張建明介紹,由于消火栓水壓不足,他們只能等水慢慢地灌滿以后再噴水,這嚴重地影響到了滅火的進度。
常德消防支隊的文湘輝政委也承認,水源不足是除風力過大和房屋間距不夠之外,另一個造成未能及時控制火情的重要因素。為解決水源的問題,他們不得不從2公里外的沅水取水,因此耽擱了時間。
大門被改為賓館?搖消防通道被堵
“如果沒有橋南賓館,也許就沒有這場大火。”這是不少經營戶的一個共同看法。
此次大火的“罪魁禍首”就是源于這個賓館一樓的一家店面起火。更重要的是,這個7層樓的賓館原址本是整個橋南市場的大門通道和車輛中轉的廣場。
1997年,橋南市場開發總公司就在大門廣場上建成了7層樓的賓館,消防通道因此被堵。潘亦清在賓館的一樓經營著一家手機店,這場火災讓他損失了幾十萬元。他告訴記者,這個賓館在當初建設時就沒有得到有關單位的批準,并且遭到經營戶的強烈反對,但是最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還是被通過了。
為了反對建立這個賓館,當年一些經營戶還試圖上訴,但是法院不予受理。這一切并沒有阻止市場管委會建賓館的步伐,一年后這個賓館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一、二樓是通訊城,三樓以上為住宿。
筆者在現場看到,橋南賓館與市場建筑物之間根本就沒有消防間距,而且這些樓層都通過過道天橋連成一體。而根據目前的初步調查,此次正是橋南賓館一樓的通訊城起火,隨后才波及了橋南市場。而各個建筑物之間成為連體樓也是造成此次大火火燒連營的一個原因。
據消防戰士介紹,火災發生后,消防車無法直接進入市場,距離市場最近的能夠供消防車駛入的通道遠在百米之外,且仍然無法接近緊挨賓館的東段,從而失去了第一時間控制火情的大好時機。
一些經營戶告訴記者,這個市場一直存在著極大的消防安全隱患。本來用作消防通道的過道由于市場這幾年不斷地增加經營戶而被擠占。一些過道也因此變得非常狹窄,致使消防車無法進入。而橋南賓館則直接地占用了消防通道。張建明介紹,消防車如果要通過消防通道,車輪都擠到了兩邊的攤位上,這給滅火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違章建筑竟通過審批?
那么,這個占用了消防通道的賓館到底有沒有通過審批呢?筆者為此走訪了鼎城區城建局,但是得到的是完全否定的答復。
該區城建局的副局長周先甫對于市場管委會說橋南賓館通過了審批一說顯得很無奈。他說,橋南賓館根本就沒有報建,又哪有審批一說呢?這完全就是一個違章建筑。
既然是沒有經過審批,那么又為什么不顧反對之聲竟會堂而皇之地建設并開張營業呢?作為主管部門為什么會視而不見?
對此,周副局長解釋說,“因為橋南賓館是1997年前建設的,那都是前任領導班子的事,具體情況自己也不太清楚。”
另外,對于在原來兩層樓的基礎上再另蓋一層樓,擴大經營面積的行為,經營戶們也意見較大。周副局長介紹,這個是經過他們批準的,并且不會影響原有的建筑質量。
據一些經營戶介紹,管委會強力建設這個賓館根本還是為了多創收。這個原本是消防通道的賓館建成后,每年至少可以多創收幾十萬元。
千萬元消防設施形同虛設
據調查,發生這起重大的火災事故的橋南市場多年來一直存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同時,作為市場管理部門的管委會也沒有按要求及時地完成整改。
據一些經營戶氣憤地介紹,市場里雖然新裝了噴淋系統和防火墻,但都無法正常投入使用。然而,作為市場的管理者橋南市場開發總公司則另有一番說辭。該公司的副總經理謝連喜認為,他們非常重視市場的消防設施建設。從2002年起,他們陸續投入了1200萬元資金建設自動噴淋系統、自動報警系統和隔離門等多項防火設施。
一些經營戶則反映,他們搞過多次消防演練,卻從未看見噴頭出過水,警報響過鈴,此次火災這1200萬不就成了擺設嗎!然而,謝連喜則稱,自動噴淋和自動報警系統之所以未起作用是因為尚處在調試中。
事后的調查也證明,在這起火災中,這些消防設施都沒有發揮作用。經營戶不明白,一項投資千萬元的消防設施為什么歷經兩年的建設,到現在都還無法使用。
“問題”市場多次被責令整改
一位在當地政府部門工作、熟悉內情的人士介紹,橋南工貿市場在規劃和建設之初,均未經消防設計、審核就擅自施工,工程竣工后也未經消防部門驗收就投入使用。
據了解,橋南市場存在的主要隱患為:1.建筑防火分區嚴重不符合規范要求;2.未按消防技術規范要求設置自動報警和自動滅火系統;3.消防水源嚴重不足,火場周圍只有8個消火栓;4.消防通道和人員疏散通道不暢。
1997年,該市場被列為湖南省26處特別重大火災隱患單位之一;2002年,又被列為湖南省14處重大隱患單位之一。2004年11月份,省消防總隊和國家有關部門再次檢查中發現,該市場歷經一年多的整改仍未完成。
整改期限被推遲釀成災難
在11月份的檢查中,管委會再次以各種理由把整改期限延后10天,但是無情的大火卻不等人,一場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卻提前來臨。
11月20日,常德市政府一位副市長帶隊到橋南市場檢查消防工作,責成市場整改在12月20日前完成。
但非常遺憾的是,橋南市場卻以資金不足為由打報告要求將最后期限推遲到31日。對此,市場負責人之一謝連喜解釋說:“市場整改工作中的6大工程已經完成了4項,原計劃12月21日全面完成,后來因為資金比較緊張,推遲到12月底完成整改工作。”
但是,就在“12·20”大限的第二天,離管委會推遲的整改期限還有10天,災難就提前降臨了。
快速發展的市場與落后的安全設施
在對事故真相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筆者也了解到這個市場10多年來的發展脈絡。從中或許可以窺視出發生這起大火的一些偶然或必然因素,這也能引起人們去思考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如何協調好安全生產的關系。
橋南市場于1992年12月21日開始正式投入使用,其間幾經擴建,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如今已成為中南地區最大的百貨批發市場,且在全國的集貿市場當中也能排得上號。
據事發后當地政府提供的資料顯示,這個市場有5500多經營戶。但是據橋南市場個體協會的常務理事唐秋明介紹,這一數字的統計并不完整,市場的經營戶加起來有7000多戶,外加市場外面的幾百家經營戶,總數接近8000家。
直接從業人員達到3萬多人,而間接從業人員則有10萬多人,其中下崗職工5000多人。無疑,這次大火也影響到了這些人的就業問題。
據了解,該市場每年上交的稅收總額達4000萬元,是當地的納稅大戶。一位政府人士透露,對于以農業為主的鼎城區來說,這個市場至少提供了區財政一半以上的收入。
而據一位知情者介紹,由于具有巨大的商業利益,這個市場當初建設時本來是由區工商局承建的,但是后來被區政府收回,雙方當初也因此事鬧得頗為不快。
這個市場的發展速度驚人,其間幾經擴建。1995年開始增加攤位,1997年又把以前的東大門改建為橋南賓館,賓館一樓成為通訊城。這兩年,又在原來兩層樓的頂上再加了一層樓,因此又增加了800多個門面,每個門面為10平方米左右,但是每平方米可以賣到1萬元的價格。這在商品房每平方米不到2000元的中西部城市來說,這無疑是個天價。
但是,在謀取更多的經濟利益的同時,市場的安全設施卻未能及時跟上,原有的消防設施反而被擠占。一些本為消防通道的地方也變為攤位,原本兩層樓的建筑也加蓋了一層,而其他的消防也沒有及時跟上。
在不少經營戶看來,這種過分追求商業利益而忽視安全的行為,為這次火災早已埋下了安全隱患,因此出現今天的結果是必然的事。
上一篇:隧道火災在國外震憾人心的歷史
下一篇:災難,不應忘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