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廠防塵措施
(1)濕式作業防塵,即以濕式作業為主的防塵措施辦法和在干法生產條件下,采取的密閉•通風•除塵措施辦法。特點是,防塵效果可靠,易于管理,已為廠礦廣泛應用,如石粉廠的水磨石英,陶瓷廠、玻璃廠的原料水碾、濕法拌料,機械制造工業中的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
(2)密閉•通風•除塵,干法生產(粉碎、拌料等)容易造成粉塵飛揚,可采取密閉•通風•除塵系統。是由密閉設備、吸塵罩、通風管、除塵器等幾個部分組成。
(二)礦山防塵措施
1.井下防塵
即以濕式作業,加強通風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防塵措施:濕式鑿巖;放炮后噴霧降塵10min;運礦過程濕式作業;加強通風,24h連續作業的礦井,全面通風的主風扇連續運轉,保證作業面足夠通風量,獨頭作業面和全面通風達不到的作業面,應安設局部通風設備。輔助性防塵措施,入風巷道、回風巷道設水幕,以凈化風源和被粉塵污染的空氣;沖洗巷道壁、通風筒保持清潔,防止二次揚塵;井下接塵工人必須配用防塵口罩。
2.露天礦防塵
露天礦的防塵主要有以下措施:
(1)控制主要發塵源。鉆孔作業是露天礦主要塵源,可采取濕式鉆孔或干式捕塵的辦法。礦區的碎礦作業可使作業場所粉塵濃度達到每立方米幾百毫克以上,可以采取密閉•通風•除塵的辦法減少和杜絕作業工人接觸粉塵的機會。
(2)司機室(鉆機、電鏟、汽車均有司機室)由于受鉆孔和運輸過程中產生大量粉塵的影響,司機室內的粉塵濃度也很高,因此應加強對司機室的防護。
(3)運輸過程中的防塵。
3.作業場所空氣中粉塵衛生標準
防塵措施的目的是使粉塵濃度降至衛生標準以下,《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容許濃度》(GBZ2—2002)中列出47種粉塵的容許濃度。我國的粉塵容許濃度已將過去的最高容許濃度(MAC)改為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PCTWA)。
上一篇:工業衛生管理
下一篇: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前期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