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工業衛生管理

2008-08-27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工業衛生是識別和評價生產中的有害因素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以及研究改善勞動條件保護勞動者健康的科學。勞動者是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勞動者健康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質量。工業衛生管理不僅承擔著保護勞動者健康的職責,而且起著保護國家勞動力資源,維持社會生產力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一、生產中的有害因素

  生產中的有害因素可分為以下3大類。

  1.化學性因素

  (1)刺激性氣體,如氯氣、光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氣等;

  (2)窒息性氣體,如一氧化碳、氰化氫、硫化氫等;

  (3)金屬,如汞、鉛、鉻等;

  (4)有機化合物,如苯、硝基苯、苯胺、有機氟化物、有機磷農藥等;

  (5)生產性粉塵。

  2.物理性因素

  (1)噪聲與振動;

  (2)高溫或低溫;

  (3)爆炸和著火;

  (4)化學腐蝕;

  (5)身體負荷過重。

  3.精神心理因素

  近年來,精神心理因素對人體的影響,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現代化工業生產自動化程度很高,如控制室的視屏監控系統、自動包裝機等崗位,工人在操作時須注意力集中,加之倒班作業,如果工人不注意休息和自我心理調節,時間一長可引起神經或器官失調,導致神經衰弱、胃腸潰瘍、緊張性高血壓等疾病。這些疾病雖然不屬于職業病,但在某種意義上,與職業環境不無關系。

  二、有害因素對人體的作用

  1.有害因素的作用部位

  (1)局部作用

  有害物質的局部作用可直接造成皮炎或黏膜的損害。如酸、堿、黃磷對皮膚的灼傷;氟化物、鉻等對皮膚及鼻黏膜的腐蝕;某些物質可引起接觸性皮炎等。

  (2)全身作用

  有害物質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膚進入人體后,能引起人體生理功能或組織系統的改變,引起一系列癥狀。

  有些化學物質,如鉻、黃磷、酸和堿等,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兼而有之。

  2.有害因素的作用方式

  (1)急性作用

  在短時間內(一般不超過一個工作日或24h),接觸一定濃度的有害物質,能迅速發生病理變化,并出現明顯的自覺癥狀或體征。急性作用具有潛伏期短、發病急、變化快等特點,如果急救及時、恰當,往往可痊愈,一般不留后遺癥。

  臨床上為了便于治療和判定急性中毒的預后,常將其分為輕、中、重三度。急性中毒除急性期的臨床表現外,常伴有某些綜合癥,這也是急性中毒死亡的重要原因。常見的綜合癥有:窒息狀態、呼吸道炎癥、中毒性肺水腫、中毒性腦水腫、中毒后復合傷等。

  (2)慢性作用

  工人在生產環境中,長期接觸生產性有害因素,機體逐漸引起病理生理變化或機能改變,稱為慢性作用或慢性中毒。

  (3)塵肺

  塵肺是吸入粉塵后,肺臟發生纖維化改變。一些生產性粉塵濃度較大的崗位應引起特別注意。

  三、職業病的診斷標準和預防措施

  1.職業病診斷標準

  職業病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勞動及其他職業活動中,因接觸職業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職業病與職業有害因素有直接因果關系,職業病一般不會只出現個別病人,常在接觸人群中有一定的發病率。職業病診斷標準是國家衛生標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施行工業衛生管理和監察的重要法規性文件。制訂職業病診斷標準可以促進工業衛生職業病學科的深入發展,推動職業病臨床檢驗和生物監測方法的更新,有助于正確鑒定職業病人的勞動能力及職業病人的妥善安置。所以,制訂職業病診斷標準對發展我國預防醫學和保護職工身體健康是必不可少的、有益的工作。

  1987年11月國家衛生部、勞動人事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頒布(87)衛防字第60號文通知,規定了國家法定的職業病名單,有9大類99種疾病,列于表8—5。職業病的診斷應當由專門機構按照有關程序進行。確診患有職業病的職工享受國家規定的相應待遇。

表8—5  國家法定的職業病名單

 

  2.職業病預防措施

  職業性危害因素、職業性暴露(接觸)和作業人員的健康危害是職業病發病的三個基本條件。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接觸到有害因素,不一定發生職業性損害,只有和勞動者的個體因素及作用條件聯系起來,才會造成職業性病損。職業性危害因素包括前面所介紹的化學性因素、物理性因素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勞動者個體因素指的是勞動者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遺傳因素、營養條件、生活方式、衛生習慣等;作用條件主要有接觸方式、接觸時間、接觸強度等。

  預防職業性損害,必須針對職業病發病的三個基本條件,采取綜合措施,堅持以預防為主的“三級預防”原則。

  (1)一級預防,病因預防。即從工藝和設備選擇、區域規劃、平面布置、工程施工、設備加工、生產操作、企業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各種有害因素,凈化勞動環境,使生產過程和作業程序達到安全衛生的要求。同時還要確定就業禁忌癥,篩選出易感者,防止職業病和各種事故的發生。

  (2)二級預防,阻斷預防。當一級預防仍不能有效防止職業性損害時,應采取加強通風、隔振、降噪、個體防護等接觸阻斷措施,降低有害因素的作用強度。開展作業環境定點監測和職工個體健康監護,早期發現對職工健康和安全的威脅,控制和制止職業性損害的發生。

  (3)三級預防,診治預防。對已經發生職業性損害的勞動者,及時脫離接觸,正確診斷、妥善治療,防止惡化、加速康復。

  預防工作應力爭實現一級預防的目標,做到本質安全化。但實際上由于工藝、設備、技術經濟等條件的限制,多數情況下很難實現完善的一級預防。所以,二級預防就成為預防工作的重要內容。只有把一級、二級、三級預防有機結合,才能為職業性損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可靠保證。

  四、職業健康監護

  職業健康監護是指對職業衛生和職工健康狀況的調查、監視和監督,以期保護勞動者的身心健康。健康監護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的工業衛生質量,達到保障職工健康、促進生產安全的目的。

  1.監測和接觸評價

  為消除職業危害,在健康監護中必須重視監測和接觸評價工作。監測主要分為區域定點監測、個體監測和生物監測三類。

  (1)區域定點監測

  區域定點監測的采樣點必須在作業人員經常停留的作業地點和活動場所,并在呼吸帶高度處。采樣點應有代表性,其數量要大于作業崗位數。具體要求參考第五章第十二節“塵、毒氣體樣品的采集”。

  (2)個體監測

  通過個體化采樣的方法采集個體周圍小范圍環境中的職業危害因素(毒物),以了解個體的實際接觸量。一般測定每個工作日的接觸劑量。但采樣人數不可過少,應根據作業人數具體確定。如作業人數在20人或20人以下者,采樣人數應不少于總人數的50%/作業人數在21~100人時,采樣人數應為總人數的25%再加上10;作業人數在100人以上時,采樣人數應為總人數的5%再加上25。

  (3)生物監測

  生物監測是通過檢查機體生物材料了解毒物及其代謝產物在生物材料中的局部濃度和累積生物效應。凡吸收后進人血液并通過血液轉運,分布于機體組織,經尿、唾液、汗腺、乳汁、月經等排泄的毒物,可采取血液、尿液、唾液等生物樣品,分析毒物及其代謝產物的含量。毛發作為生物材料多用于環境受重金屬污染時的生物監測。呼出氣主要用于有機化合物蒸氣或氣體吸入時的生物監測樣品。因為這些蒸氣或氣體吸人后,有一部分以原型由呼出氣排出,因此,測定呼出氣中毒物的含量能直接了解體內的毒物量。

  效應型生物監測的目的是確定臨界器官(毒物濃度已達引起功能改變水平的器官)或組織中發生的改變,作為早期毒性反應的指標。通常作為劑量—效應關系的研究應用,如確定某項效應指標的生物閾限值,然后再用于健康監護。

  2.醫學檢查

  醫學檢查是職業病臨床上常用的基本的物理檢查方法。經過醫學檢查可以發現職業人群中一些敏感個體的健康改變,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處理,以免個體遭受有毒有害環境的永久性損害。醫學檢查的基本內容包括個體健康調查、健康檢查、病傷及死亡登記和健康評定四個方面。

  (1)個體健康調查

  個體健康調查是通過標準化的調查表進行。調查的主要項目有職業史、家族史、生活習慣、病殘史、用藥史、中毒史、病癥主訴、行為改變、生育史等項。

  (2)健康檢查

  通過臨床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等手段,發現職工個體體征及物理、化學性指標的改變,并記錄在標準化的身體檢查表上,存檔供分析用。

  (3)病傷及死亡登記

  病傷及死亡登記的范圍除職業病和工傷外,還應包括傷殘和常見病如病毒性肝炎、心臟病、腦血管意外等。原因不明的高血壓、低熱、白細胞減少癥等也應登記。惡性腫瘤應列為登記的重點。病傷及死亡登記中疾病診斷的名稱,應盡可能采用國際疾病分類標準名稱和編號。

  (4)健康評定

  健康評定要按監護周期進行評定。個體健康評定一般在每次體檢以后進行。評定的結論應體現出該職工是否受到職業因素的危害;健康影響的程度;是否是職業病患者或被列入觀察對象;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治療;是否需要縮短監護周期等。

  群體健康評定主要是群體病傷和死亡資料的匯總分析,包括健康質量指標分析、因果分析、接觸—反應關系分析等。統計分析的方法要以群體全部的健康監護資料為依據,運用職業流行病學和醫學數理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最后得出較為科學、反映實際的結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登市| 武夷山市| 西盟| 石狮市| 宁乡县| 香港 | 赣州市| 赫章县| 潜山县| 密山市| 宝丰县| 深州市| 仪陇县| 新昌县| 黄龙县| 区。| 肇东市| 婺源县| 崇州市| 社旗县| 阿拉善盟| 定边县| 兰坪| 板桥市| 丰城市| 富川| 固镇县| 台湾省| 镇宁| 竹北市| 堆龙德庆县| 濮阳市| 万载县| 昌宁县| 延津县| 新晃| 文昌市| 阳朔县| 酉阳| 广汉市| 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