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生產作業場所大量存在鉛塵、鉛煙、酸霧、噪音、高溫等職業危害因素,蓄電池行業的職業衛生工作一向難度較大,而上海江森自控國際蓄電池有限公司成立10余年來,本著“以人為本、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迄今為止,公司未發生1例職業病病例,生產作業場所員工的平均血鉛水平遠低于同行業水平,公司先后通過了ISO14001和OHSAS18001認證。2006年,在全國第一屆職業衛生示范企業評選中,該公司獲得“國家職業衛生示范企業”的稱號。
上海江森自控國際蓄電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總投資5 500萬美元,占地6.1萬m2,其中綠化面積達27.2%。公司目前有員工400余人,2005年產量300多萬只。該公司管理層清醒地認識到,員工的安全與健康是公司發展的保障,因此,公司從保障員工的安全與健康出發,采取多種措施減少職業危害。
一、危害因素的工程性預防控制
鉛和酸是蓄電池制造的主要原材料,公司每年生產消耗鉛和酸分別達到數萬噸和數千噸,預防和控制鉛和酸的危害,尤其是鉛的危害,成為公司職業衛生和安全工作的頭等大事。工廠設計之初,本著“保護環境、負責社會”的理念,公司采取各種工程性預防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生產危害因素對職工健康和環境的影響。
1.通風系統
公司廠區周圍有19套通風系統,為密閉的廠房提供新鮮空氣,為了保證空氣的新鮮,進風口周圍均有綠化(見圖1)。對通風系統進行保養,每年更換進風口的過濾袋。為保證有效過濾,從2005年開始,又將單層過濾袋改為雙層,并調整了過濾袋的更換頻率。為了調節不同季節對風量的要求,公司將GGA(綠色裝配)區域的送風改成變頻控制,下一步還計劃將注塑等區域的送風改成變頻控制。
2.除塵系統
為避免鉛塵或鉛煙在生產過程中散發到工作環境中,公司在所有有可能產生鉛塵或鉛煙的設備上都安裝了吸塵裝置,不管是可能產生煙氣的爐子上,還是員工的操作平臺上,甚至在丟棄廢料的回收桶上,都安裝有吸塵管道或吸塵罩,大大降低潛在的環境鉛污染。
吸塵裝置通過地下管道連接位于制粉區的碩大的吸塵器,鉛塵經過過濾袋收集后由專業工廠處理可回收利用。
3.酸霧收集系統
蓄電池生產的另外一種重要原料是濃硫酸,濃硫酸稀釋后作為電解液被注入電池,然后進行充電。充電過程會產生酸霧,酸霧不僅會導致設備老化,還會對人體造成諸如牙齒酸蝕癥、鼻粘膜萎縮、支氣管炎等健康危害。
公司在充電工作臺下方密布無數洞眼,酸霧正是通過這無數的洞眼,經過地下管道被吸收到7臺酸霧收集裝置中,大大降低了對員工健康的危害和對設備的腐蝕,又可回收利用,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近幾年來,公司又陸續引進水浴化成新工藝,化成時放下蓋板,進一步降低酸霧的風險。
4.機械手操作
蓄電池制造行業絕大多數的崗位還是機械加人工進行操作,為了減少員工接觸相關的職業危害因素,公司在部分崗位推行機械手操作,在GGA區域的流水線上,極板入槽工序很容易引起鉛塵揚起,機械手代替人工操作避免了員工的鉛接觸。環氧乙烷也被認為是一種對健康有影響的危害因素,歷來由人工進行的上熱溶膠工序,2004年也改由機械手操作,避免員工與環氧乙烷的接觸。
5.員工休息室
為了保護員工的健康,公司有一項專門的規定,禁止員工在工作區域吸煙、進食、飲水、咀嚼口香糖等等。同時,我們在每個區域為員工建造有員工休息室,休息室內配備有空調、飲水設施,休息室附近還有洗手設施。
為防范氧化制粉區設備可能產生的鉛粉泄漏,在廠房設計時特意將該區域設計為整個廠區的負壓中心。為確保該區域員工的健康和安全,去年專門為該區域的休息室安裝了送新風裝置,將廠房外的新鮮空氣直接送進該休息室,使休息室成為正壓,從而保證了鉛粉不會進入員工休息室。
二、危害因素的管理性預防控制
1.經費保障
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預防控制工作相對事故處理和疾病治療是投入少產出多,必要的經費投入是做好企業職業衛生工作的保障。秉承公司職業安全健康至上的理念,公司成立初期就有約占總投資額1/10的資金用于環保、職業衛生和安全。其后,公司每年在職業病防治和安全生產投入的經費都近100萬元人民幣。
2004年公司在這方面的經費投入近227萬元人民幣,還不包括人員的費用。其中,勞防用品占17%,員工職業體檢和血鉛監護費用占7%,職業病津貼、工傷保險、員工療養以及防暑保健藥品飲料占39%,職業環境危害因素的檢測、預防、治理及相關設備的維護費用占37%。
2005年,僅添置新的除塵設備就達115萬元人民幣,員工職業病預防津貼調整增加,勞防用品的升級等等,全年投入的費用高達420多萬元,同比增長87%。
2.危害因素評估
每個生產區域相應工作崗位均可能有其職業健康安全危害因素,我們根據OHSAS的要求,書面列出了每個崗位可能會導致職業健康安全危害的危害源,并由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小組對相關危害源進行評估,由此對全公司所有崗位的危害因素有了全面的了解,并根據危害程度進行相應分類標識,從而為采取進一步對策和整改措施奠定了基礎。
3. 標識和告知
公司在可能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場所和崗位設立警示標識牌,隨時提醒員工注意預防;在醒目位置公示危害因素的檢測結果;在員工的勞動合同文本中告知可能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新進員工培訓告知有關職業危害因素以及預防控制措施;血鉛監護結果及時書面告知員工并簽字認可。
4. 限制性區域
由于氧化制粉區的特點,為確保鉛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外泄,我們將氧化制粉區設定為限制性區域,非經許可不得進入該區域,并關閉制粉區大門,依托通風—吸塵系統,使制粉區處于負壓狀態,從而保證了整個廠區和周邊環境的安全。對于在該區域工作的員工或者經批準同意進入該區域的員工,公司在制粉區3個入口處都設置了專用箱,放置防塵口罩和耳塞,要求每位進入制粉區的員工或外來人員都必須使用,以確保身體健康。
5.職業體檢
公司從1998年投產以來,所有的新進員工均進行體檢,其中操作員工則由具有職業體檢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職業健康體檢。每年對在崗員工根據有關規定進行定期的職業健康體檢。體檢項目除規定的以外,還根據社會上常見病多發病的特點每年有所側重地增加體檢項目,體檢率達到100%,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全體員工的健康監護檔案。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頒布實施后,開始對離崗員工進行離崗體檢。到目前為止,在所有的職業健康體檢中,未發現1例職業病病例。
6.血鉛重點監護
公司除根據國家規定每年進行相應的職業體檢外,還根據公司自身特點對所有接觸鉛的員工進行以血鉛檢查為重點的健康監護。按照員工工作的區域及崗位不同,將員工分為直接鉛接觸和間接鉛接觸,對直接鉛接觸的員工每季度組織進行血鉛檢查,對間接鉛接觸的員工每半年進行1次血鉛檢查,所有員工均按照相應頻度參加血鉛健康監護。
血鉛檢查后,所有員工均可收到告知血鉛結果的書面通知,員工還需在簽收單上簽字。公司健康和安全委員會每月例會進行血鉛檢查情況的分析和討論。血鉛檢查匯總報告張貼在相關布告欄上。
血鉛檢查結果偏高的員工被作為重點員工,列入血鉛觀察名單。持續排列前幾位的員工將由公司總經理、生產部經理和公司醫生共同進行個別談話;其余重點員工由公司醫生進行咨詢,分析血鉛升高原因,探討降低的辦法和措施。如連續3次血鉛大于40ug/dl,將啟動醫學離崗程序,該員工將被調離原崗位。
三、 危害因素的個人保護性預防控制
1. 正確配備和使用勞防用品
我們為每個崗位制定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標準,每位新進操作員工在進行導向培訓時,都必須進行正確佩戴勞防用品的培訓,公司定期檢查操作員工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
2. 督促員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由于鉛主要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途徑進入,危害人體健康,公司在千方百計降低工作崗位空氣鉛濃度、發放防塵防毒口罩等注重員工呼吸道預防的同時,采取各種措施關注員工消化道的預防。由于手和手臂被鉛污染不易被肉眼發現,且一般洗手又不易清除,如何才能提高員工對洗手的重視程度?公司將洗手程序作為培訓內容進行培訓,不僅要求用肥皂洗手,還要求用洗手刷刷手和清洗前臂;在公司洗手設施旁張貼標準洗手圖片,以便在洗手時提醒員工。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公司又配制專門的洗手檢查液,利用檢查液與鉛形成黑色硫化鉛的原理,每周檢查員工洗手等個人衛生情況,檢查結果在餐廳員工信息欄公布,以督促員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公司在職業衛生管理和職業病預防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在第一屆“國家職業衛生示范企業”的評選中被評為“國家職業衛生示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