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工業勞動衛生(industrial health of refractory industry)
為防止耐火材料生產條件和環境對人體健康傷害所采取的對策。耐火性原料經粉碎、篩分、配料、混合、成型、燒成等生產過程而形成的產品,稱為耐火材料。按其產品形狀的不同。分為定型耐火材料和不定型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生產過程存在粉塵、噪聲、局部振動和高溫等勞動衛生問題。
工藝流程 一般從原料場開始,包括破碎、篩分、磨碎、配料、混合、成型、燒成和檢選、包裝;主要生產設備包括顎式破碎機、振動篩、皮帶運輸機、提升機、球磨機、混料機、隧道窯。按耐火材料品種的不同,其生產工藝也有較大差異。
職業危害因素 耐火材料生產過程的主要職業危害因素是粉塵,其次是噪聲、高溫,個別振動成型作業存在局部振動危害。據1985年冶金系統16個耐火材料廠的防塵措施綜合評價:體力勞動強度分級為Ⅰ級36.96%,Ⅱ級28.26%,Ⅲ級32.61%,Ⅳ級2.17%;在耐火材料生產的全程中存在粉塵危害,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為2.9%~96.5%;平均粉塵濃度由20世紀50年代的31.5mg/m3降為80年代的3.3mg/m3。粉塵合格率也由60年代的31.0%上升為80年代的79.8%;主要生產設備的生產性噪聲強度為:顎式破碎機90~100dB(A),碾子80~90dB(A),振動篩90~95dB(A),壓磚機90~100dB(A),球磨機95~100dB(A),振動成型機(臺)90~105dB(A)。耐火材料作業高溫工種分級調查表明:Ⅰ級占28.6%,Ⅱ級占21.4%,Ⅲ級占14.3%,Ⅳ級占35.7%。夏季裝窯作業區氣溫37.1~42.2℃,輻射熱強度2.5~5.9J/(cm2•min),溫差2.8~11.1℃;出窯作業區氣溫37.8~47.7℃,輻射熱強度1.3~9.5J/(cm2•min),溫差2.0~18.0℃;焙燒作業區氣溫35.1~10.6℃;輻射熱強度2.1~9.2J/(cm2•min),溫差2.2~6.5℃;浸油作業區氣溫31.1~38.0℃,輻射熱強度0.8~2.7J/(cm2•min),溫差2.1~3.6℃;干燥作業區氣溫39.3~39.6℃,輻射熱強度0.7~5.2J/(cm2•min),溫差3.3~8.1℃;檢選作業區氣溫38.7~45.5C,輻射熱強度3.2~4.4J/(cm2•min),溫差8.7~14.7℃。由此可見,耐火材料夏季部分作業為高溫環境。一氧化碳濃度白灰豎窯最高112.0mg/m3,平均27.0mg/m3;白云石豎窯最高208mg/m3,平均168.7mg/m3。
職業危害 塵肺是耐火材料生產的主要職業病,噪聲聾也時有所見。據20世紀80年代冶金系統的聯合調查:耐火材料生產接塵職工占職工總數的73.29%;接塵工人塵肺發病工齡已由50年代的7.55年,延長為80年代的25.89年,塵肺病人死亡年齡也由50年代的45.73歲,延長為80年代的59.82歲,塵肺病得到初步控制。生產性粉塵危害程度分級:Ⅰ級占67.3%,Ⅱ級占26.2%,Ⅲ級占3.5%,Ⅳ級占3.0%。噪聲聾隨著隔聲降噪裝置的應用,而轉為少見;局部振動病也隨振動成型工藝的消失而消失。
預防措施 堅持預防為主,采取綜合措施的防塵方針;改革工藝流程,實現生產操作無害化;密閉排氣,推行干法除塵,就地組織粉塵回收與利用;輔助采取濕式作業,定期清掃,防止二次揚塵;生產性噪聲設備應安裝隔聲降噪設施;適度佩戴個體防護設施,按時組織接塵職工的健康檢查。
存在問題及發展方向 原料場除塵、裝出窯除塵和白云石(石灰)豎窯除塵,是耐火材料生產過程的防塵攻關課題。要堅持“預防為主”方針,改革工藝,簡化流程,降低落差,密閉排氣,消煙除塵,保護環境。
上一篇:電解鋁工業勞動衛生
下一篇:鋼鐵工業企業職業危害與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