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危險化學品有八大類:
爆炸品
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
易燃液體
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
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
毒害品
腐蝕品
放射性物品
常見有毒的化學品分類有:
金屬和鹽類金屬類:如鉛、汞、錳、鎳、砷、磷及其化合物。
刺激性氣體類:是指對眼和呼吸道黏膜具有刺激作用的氣體,如氯、氨、氮氧化物、光氣、氟化氫、二氧化碳、硫酸二甲脂等。
窒息性氣體類:是指能造成肌體缺氧的有毒氣體,如氮氣、甲烷、乙烷、乙烯、一氧化碳、硝基苯蒸氣、硫化氫等。
有機化合物類:大多數屬于有毒物質,如大量使用的有機溶劑,如苯、甲苯、汽油、苯胺、硝基苯等。
高分子化合物類:一般無毒或毒性較小,但在加工程中能釋放出游離單體,對人體產生危害,如酚醛樹脂遇苯酚和甲醛,從而產生刺激作用。
農藥類:如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殺螨劑等。
化學危險品防護措施:
工程技術措施:針對化學危險品的有毒有害粉塵,從工程技術角度可采用::
替代:選用無毒或低毒的化學品替代已有的有毒有害化學這是消除化學品危害的最根本的方法。
變更工藝:采用先進技術及其工藝,避免開放式生產,消除毒物、有害氣體的擴散條件,縮小毒物波及范圍,如改干法為濕法生產等。
隔離:將操作人員與危險化學品分隔開來,這是控制化學品危害最有效、最徹底的措施。將生產或使用的化學品用設備封閉隔離。
通風:控制作業場所有害氣體、蒸氣或粉塵危害的有效措施,采用通風措施使空氣中有毒有害物含量達到或低于其最高允許濃度。
個人防護措施:個人防護用品是一道阻止有害物進人人體的屏障。在無法將作業場所有害化學品濃度降低到容許濃度以下時,作業人員必須使用合適的個人防護用品。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工作結束后、飯前、飲水前要充分洗凈身體的暴露部分。時刻注意防止自我污染,在清洗更換工作服和防護用品放置時,要做到分隔與分洗。
定期檢查。
不直接接觸會引起過敏反應的化學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