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在重慶市環衛集團的10樓會議室里,30多位國內最頂尖的固廢垃圾處理專家環桌而坐,他們正為在重慶市863項目“生物質垃圾厭氧消化”課題做最后論證。據悉,年內市環衛集團將聯合科技部建立我國首個餐廚垃圾處理站,并成為全國對餐廚垃圾處理的示范工程。
重慶有超過6萬家的餐飲企業,每天產生約5000噸的餐廚垃圾,而隨著火鍋一次性鍋底的推行,這個數目還在增加。由于餐廚垃圾主要由油水殘渣構成,直接傾倒的后果會使得部分油脂在下水道里冷凝,造成下水道堵塞,進而發酵產生大量甲烷氣體,引發爆炸;而排入江中的污水將危及三峽庫區的水質。
“選擇重慶主要是因為重慶產生的餐廚垃圾數量龐大,并且處于庫區。”市環衛集團負責人表示,科技部選擇重慶作為示范工程的原因是,我市不但在餐廚垃圾的處理技術方面取得成績,而且在處理餐廚垃圾的法規、政策上也取得一定經驗。
“目前,我國對于餐廚垃圾處理基本都是運用的國外技術,動輒就需要上千萬資金從人家那里買技術。”市環衛集團負責人說,“因此,科技部決定由我市環衛集團牽頭,國內頂尖的固廢垃圾處理專家提供技術支持來自主研發自己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國內固廢垃圾處理專家廖利說,“值得高興的是,目前示范工程已經進入實質階段。該技術一旦在重慶取得進展,就將在全國推廣。”
廖利說的進入實質階段是指我市年內即將開工的餐廚垃圾處理站。市環衛集團負責人介紹,我市將在年內投資2.5億元建設日處理規模500噸的餐廚垃圾處理站,選址在黑石子,目前已經通過立項,年內即將開工。市市政委負責人表示,該垃圾處理站將初步滿足我市主城區餐廚垃圾的處理要求,這也是我國首個餐廚垃圾處理站。
據了解,該餐廚垃圾處理站可以對垃圾進行提煉生物柴油等多種處理。“利用這樣一座垃圾處理站發展可再生能源和循環經濟,可以衍生出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巨大的附加值。“廖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