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長三角16個城市的港口管理部門齊聚江蘇南通,圍繞港口安全和環保主題,共議對策措施,以更好地提升長三角港口發展質量和綜合競爭力,有效地保護港口環境,確保安全穩定。
長三角是我國港口密度最大、吞吐量最多、影響也最廣泛的地區。長三角地區港口集中了各種大型機械設備,作業危險品貨物數量大、品種多,生產十分繁忙,在建工程多,易受自然災害影響,也易成為國內外恐怖活動目標。區域內港口環保設施不配套、防范抵御事故災害能力不足,港口發展面臨著資源、環境等多種因素制約,加強港口安全與環保十分重要。為此,長三角16個城市建立了港口安全與環保合作機制,主要包括:編制港口安全、環保等領域的工作規劃、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加強港口危險化學品的風險防范和管理,從源頭上減少對港口安全、環境的危害;推動港口行業開展污染源調查、節能減排、環境監測等工作,控制港口裝卸噪聲、粉塵和污水排放,促進港口廢棄物妥善處理和港區綠化,做好“藍天、碧水、綠地”三大工程,切實保護生態環境,提高港口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長三角16城市港口管理部門還認為,奧運前夕和奧運期間是事故多發與易發期,也是恐怖活動猖獗時期,長三角港口要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機制,及時發布區域港口安全、環保工作動態,推廣先進成熟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