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生態文明建設,要以把蘇州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的宜居城市為目標,把保護古城與促進當前發展、保障未來發展統一起來”。4月27日上午,全國部分城市人大常委會聯席會議第32次會議暨推進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在蘇州正式召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蔣宏坤,市人大主任杜國玲,副市長周玉龍等領導出席了今天了開幕式。
蔣宏坤表示,蘇州地處江蘇省東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和江蘇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蘇州市先后抓住農村改革、鄉鎮企業發展、浦東開發開放和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等重大歷史機遇,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國際花園城市等榮譽稱號。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40億元,增長11.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45億元,增長11.4%;工業總產值23705億元,增長6.6%;進出口總額2015億美元,出口114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2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987元,均增長10%以上。
“蘇州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對節能減排、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揚塵治理、汽車尾氣污染整治、電子廢棄物處理、山體資源保護、水源水質保護、濕地保護、耕地保護等工作予以高度關注,支持督促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倡導生態文化,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蔣宏坤表示,今年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作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蘇州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成為全市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文件,在全社會形成了共建共享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
杜國玲說,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在蘇州新一輪發展中,要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在保護中促進發展,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現代生態文明觀,樹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理念。蘇州新一輪發展中,要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各方利益,保障和有序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求,維護和充分尊重后代人的發展權益,實現可持續發展,努力創造一種與自然相和諧的文明科學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
今年初召開的蘇州市十四屆人大第三次會議全票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蘇州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這是蘇州當前和今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性文件。
杜國玲表示,蘇州的生態文明建設,將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從蘇州是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游城市、“長三角”地區經濟大市的城市性質總定位著眼,以把蘇州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的宜居城市為目標,把保護古城與促進當前發展、保障未來發展統一起來。
蘇州的生態文明建設,將堅持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協調推進;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造福城鄉人民;堅持體制機制創新,建立以生態文明為導向的利益機制和分類區別的考評機制;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堅持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兩院”協同、企業自律、全民參與,形成強大的社會合力等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蘇州的生態文明建設,將著力加強自然環境保護與建設,維護和修復生態系統整體功能;著力保護蘇州原生態江南水鄉特色生態系統,促進生態環境的自然恢復;著力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著力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逐步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實行生態補償;著力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綜合評價和考核體系,建立健全領導責任制、任期目標責任制、責任追究制;著力加強宣傳教育,動員和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共建共享生態文明。
“4月12日,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批示,要進一步加大蘇州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盡快制定蘇州生態文明市規劃,在江蘇率先創建生態市,并向生態文明市努力”。杜國玲表示,當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的重要問題,也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宏偉事業。對此,蘇州責無旁貸,應當下最大的決心,以歷史的擔當精神,用最硬的措施保護生態環境,有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下一篇:工地揚塵排污收費進入申報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