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綠色經濟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會議分論壇——“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在京舉行。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夏光先生做了主旨演講,演講實錄如下:
謝謝主席,謝謝各位。現在我圍繞著綠色經濟的相關政策問題向大家匯報幾點認識。我們都知道,現在全世界開始進入一個綠色經濟的時代,不光是有理念,實際上也有很多實踐。聯合國在去年就專門召開理事會倡導發展綠色經濟,主題就是要使全球邁向綠色經濟,倡導綠色新政。同時,世界各國也在積極提出各種各樣的經濟振興計劃,來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也非常積極,把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看作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機遇,說明經濟危機與環境危機需要找到一個共同的應對辦法。
全球綠色經濟在世界上也獲得了積極響應,美國、韓國、日本、歐盟等各個國家都提出了發展規劃,歐盟也做出了積極的部署,美國也是拿了幾千億美元,韓國甚至把它國家的經濟振興計劃直接稱為低碳綠色增長,其它發展中國家也做了一些計劃。日本在這方面積極采取行動,我正好今年2月份在日本進行這方面的考察,看到了他們的計劃很有前瞻性,提出了很有實際意義的計劃。我們在參觀的時候,看到他們推廣循環經濟的很多具體做法,包括企業方面和個人方面。
我們中國政府也積極表態,要推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等發展,我們既然要發展它,一定要把它捋清楚,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含義,然后再采取對策。所以我這里對綠色經濟概念本身做了一些思考,我理解“綠色經濟”有兩種含義,正好我今天上午吳曉青副部長的講話,他講的內容和我的想法基本是一致的,我感到很高興。“綠色經濟”一定是相對于一種老的,或者是原來非綠色經濟相對而言的一種經濟方式,要發展綠色經濟的時候,究竟是要干什么呢?我做了一個理解,綠色實際上就是環保,經濟就是我們要賺錢,所以說綠色的賺錢,就叫做綠色經濟,也就是說與環保有關的人類的盈利活動就稱為綠色經濟。這樣它有兩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經濟要環保,要綠色,要對傳統的經濟體系進行生態化,或者綠色的改造,使原來對環境損害比較大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化為一種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方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傳統意義上理解的對環境影響比較大的產業,鋼鐵、化工等等,它也可以成為綠色經濟,我們并不能把這樣的傳統產業排除在綠色經濟的范疇之外。在這個時候,只要你對傳統產業采取了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等等方式,使它改造過來,它就屬于綠色經濟。所以,綠色經濟強調的是一種環保的概念。
第二種含義,綠色經濟是指“從環保要經濟”。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授出版了一本書叫做《從綠到金》,世界上索尼、豐田等等巨型公司是非常重視環保的,因為環保中間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我們在考察中國企業的時候的一些情況,反映出來綠色經濟不僅僅是一種理念,已經變成現實中間很多具體的行動。國家級的新興化工材料基地準備采取綠色化的方式來生產,而不是走原來的化工發展道路。
同樣,環保治理也是一種產業,也是可以賺錢的,冶煉廠里面大量使用銅,通過廢液的治理以后,把銅從廢液中間提取出來,又變成了經濟效益。所以,我們說綠色經濟必須是同時取得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人類活動才叫做綠色經濟。綠色經濟具有兩項外延:一是對傳統的產業進行改造,治理污染物等等,現代工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做到零排放,或者是近零排放。二是要發展對于環境影響小,或者是有利于改善環境的產業,因為這些產業本身對環境危害比較小,比如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有機食品,植樹造林,可再生能源等等方面,這也是聯合國環境署主要倡導的綠色行政的含義,呼吁各國把這些拉動經濟的資金重點投放于這些產業。
綠色旅游是我們發展綠色經濟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我們考察了一些地方,青山綠水必須把它整出經濟效益來才能叫綠色經濟,否則的話,它只是綠色,而不經濟。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們發展綠色經濟要制定什么樣的政策,在兩個方面制定政策:第一、促進經濟系統綠色化的政策。第二、鼓勵綠色產業化的政策。當然我們可以說,除了環保方面制定政策以外,主要靠經濟領域里面,比如財政的激勵,稅收的鼓勵等等政策。在這里,我愿意提一下,對綠色經濟的使用也應該有一個適用范圍,它也不是萬能的,因為我們還有很多的經濟活動,本身還難以做到環境友好型,也有很多環境非常重要,在這樣的地方,我們不能過多強調它的經濟效益,所以這時候也不能過多地強調綠色經濟,所以有一個適用的范圍,在合適的條件下來適用綠色經濟。
在這里順便提一下,大家使用了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等概念,我這里也歸置了一下,我認為綠色經濟和生態經濟是等同的,底下包含了循環經濟、低碳經濟,還有一類活動我們把它叫做通過對自然生態系統的開發、利用和維護,能夠持續獲得經濟價值的活動叫做生物經濟,所以三者合起來統稱綠色經濟。
由于綠色經濟的發展需要國家的支持,政策的作用至關重要,具體包含了這么幾個方面:第一、提高環境的準入門檻,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第二、強化環境保護的管理和執法。第三、強化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綜合決策,實行環保的問責制。第四、把環保的要求納入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全過程。第五、制定和實施環境經濟政策,創設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激勵機制。謝謝大家!
上一篇:近岸海域污染依然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