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紫金礦業”)旗下企業湖南安化鑫豐礦業有限公司(下稱“鑫豐礦業”)因環保治理不合格,被環保部點名。記者調查發現,鑫豐礦業對相關問題的改正并未完成,而紫金礦業方面表示,公司計劃出售這家子公司。
調查發現,這并非紫金礦業第一次計劃出售環保未達標的子公司資產。同時,鑫豐礦業多次較長時間停產,但紫金礦業從未對此有過披露。
不久前,紫金礦業因其在福建省發生的污水滲漏事件受到廣泛關注,并引發國家環保部要求各省級環保部門督促轄區內上市公司發布年度環境報告書。
盡管紫金礦業方面拒絕了本報采訪,但據安化當地環保部門介紹,在紫金礦業接手之前,鑫豐礦業就存在較為明顯的環保問題,與很多同類型礦山一樣,這些問題都隨著礦權的轉移而轉移,而隨著紫金礦業有意再度將之出手,“環保”這一燙手山芋的下一棒又將交給未來的受讓方。是否能夠嚴格規定企業在經營礦山期間做好環境治理工作的同時,能夠明確凡治理不達標的不得轉讓?這是鑫豐礦業帶來的思考。
為減少環保投入換方式?
鑫豐礦業位于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的清塘鋪鎮,最初由湖北襄樊鐵路局職工集資成立, 2007年歸屬到紫金礦業旗下。
鑫豐礦業由紫金礦業的控股子公司湖南紫金礦業有限公司(下稱“湖南紫金”)全資持有,經營范圍涉及探礦、金礦及伴生礦開采、選礦、冶煉、銷售。其采礦權面積4.6511平方公里,采礦證范圍內設有一工區(太平工區)、二工區(天車輪工區)以及譚家沖、聶家侖、肖家灣礦點,其中一工區、二工區探明可采原生礦儲量30萬噸,平均品位3克/噸。公司選礦車間破碎能力40多噸/小時,擁有兩條獨立磨浮生產線,日處理礦石量規模可達600噸,日產金精礦35噸,產金1公斤。
記者在現場看到,鑫豐礦業除了一棟較為簡單的三層辦公樓外,其生產作業區均在露天或者簡陋的工棚中,裸露的排污渠也只是簡單的水泥修砌。一切都與許多民營私采礦的作坊無異,很難讓人聯想到其實際控制人是一家上市公司。
在紫金礦業未進入之前,鑫豐礦業主要利用氰化工藝和提純工藝進行金礦冶煉,這兩項工藝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污染嚴重,一直遭到當地村民的抗議。
安化縣屬于國家級貧困縣,人均可種植土地面積不過幾分,但當地礦產資源豐富。清塘鋪鎮的人均稻田面積只有二三分,土地種植收入極低,特別是大面積礦產開采帶來較為嚴重污染,更使得種植收成下降。
7月23日,盡管鑫豐礦業方面以所有領導都不在公司為由拒絕了本報的采訪,但記者了解到,紫金礦業接手鑫豐礦業后,停止了原公司利用氰化工藝和提純工藝進行金礦冶煉的做法,但并未在治理污染方面進行更多投入和改進,而是改用浮選工藝進行提煉。
所謂浮選,就是根據不同的礦物特性加入不同藥物,使所需礦物質與其他物質分離開。據了解,這一工藝較這家公司此前的做法有所改進,簡化了提取流程,也提高了效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減少環保方面的投入。
安化縣環保局一位負責人在分析紫金礦業接手鑫豐礦業后的做法時表示,以浮選工藝提煉礦產,一個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環保投入,轉移了當地村民的注意力,讓人誤解原來的污染已經消失,但實際上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與新工藝伴生的是含有大量殘余水分的尾礦渣,成為了新的污染隱患。
作為礦產冶煉的伴生物,尾礦渣因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殘值,容易形成有毒粉塵,也容易對土地和地下水造成重金屬污染。因此,尾礦處理向來是礦企最頭疼的問題,也是環保中最不容忽視的。
一般來說,為防止冶煉廢水、廢渣的污染,必須進行防塵、防滲處理。但調查發現,鑫豐礦業這些方面似乎著力不多。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0年5月14日的《關于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后督查情況的通報》(下稱《通報》)顯示:鑫豐礦業存在“未按期完成整改的環保問題”,即“尾礦庫滲濾液收集系統簡陋,無防滲措施,人工添加石灰處理,無pH在線監測裝置;檢查時廢水處理設施尚未按承諾進行整改;除塵設施簡陋,處理效果不佳”。
據了解,鑫豐礦業每天產生10噸至20噸污水,其中的重金屬含量成為令人擔憂的污染隱患。
據鑫豐礦業附近的牛角塘村粟家組一肖姓村民介紹,鑫豐礦業的尾礦壩常年滲水,未經處理的污水從各個缺口涌出,流進下面的稻田和河道。同時該礦區還有一個管道直接向河口排水。
因采訪時鑫豐礦業正處于停產階段,因此記者未能看到村民描述的尾礦壩滲水情形。但記者看到,較為單薄的尾礦壩外體確有較細的滲水現象,而且能看出多處較大的縫隙,同時能看出漏水的陳跡。
粟家組村民直接感受到了污水滲漏帶來的后果。
據組長肖躍娥介紹,鑫豐礦業的排水口出來的水有一種刺鼻的氣味,聞著令人頭暈,水體渾濁,河里沒有一條魚,水稻長不高,蔬菜只長苗不結果,這些都是直接可見的表面現象。她同時承認,這些情況在“福建人”接手前就存在,一直沒有解決。更讓村民不安的是,“如今河里的水是喂鴨死鴨,喂羊死羊”,動物先是腳軟,然后死掉。因此,現在很多村民都只把家禽家畜關在家里養著,不敢放出去。人也不敢隨便下河,“一下水(河)就爛腳”。村民的飲水只有通過從附近地勢較高的山上引導下來。
大量的污水不僅使牛角塘村受到污染,甚至影響到了下游的仙溪村。
讓村民不解的是,他們也看到當地環保部門的人員經常過來,但回答的總是“沒問題”。“這樣明顯的污染,不知道為什么他們(環保部門)就看不到。”
據肖躍娥介紹,粟家組受污染影響的農田面積達數百畝,減產明顯,“原來水稻單季產量有千把斤,現在只有兩百多斤。”
一賣了之?
環境保護部2010年5月14日的《通報》對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問題比較嚴重的公司予以了通報批評,其中涉及紫金礦業的公司多達7家,名列榜首。
針對《通報》,紫金礦業于5月28日發布了整改情況的公告。
紫金礦業公告稱,公司對A股上市期間環保部核查所提出的環保問題已經進行了全面的整改,此次督查通報所述問題主要是部分企業整改不徹底或新出現的問題。同時公司對各檢查組現場檢查提出的問題迅速進行了整改,截至督查通報公告之日,大部分項目已完成整改。
對于鑫豐礦業存在的問題,紫金礦業在該次公告稱,鑫豐礦業尾礦庫滲濾液收集系統已請設計院進行設計,預計于2010年6月中旬完成;pH 值在線監測系統正在安裝;除塵設施已整改完畢,效果良好。
但本報記者7月23日在現場看到,鑫豐礦業處于停產中,尚未完成上述整改。該公司值班的一個小伙子稱停產是因為環保改造沒有完成,但對于其他問題,他以所有負責人不在公司為由,表示“不便回答”。
此前,《中國企業家》雜志曾報道,鑫豐礦業已投入四五十萬元進行污水和粉塵處理改造,預計6月20日左右完工。同時,該刊引用鑫豐礦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的表述稱,環保部的要求有些過于苛刻。
據附近村民介紹,自去年以來,鑫豐礦業已經多次停產。今年春節后,該公司的開工一直時斷時續,最近這次停產始于6月下旬。多次停產,其中原因之一是礦石供應無法跟上。但上述說法未能獲得鑫豐礦業方面的證實。
記者發現,紫金礦業從未對鑫豐礦業的停產進行過任何公開信息披露。
對于環保部《通報》,安化縣環保局一位劉姓副局長表示不了解這一文件,也不清楚鑫豐礦業被點名的情況。他強調當地十分注重環境保護的稽查和監管,但對于具體問題,他以宣傳政策為由拒絕了本報的采訪。
在5月28日的公告中,紫金礦業還提到,公司擬出售鑫豐礦業公司股份。湊巧在被環保部點名的公司中,紫金礦業也有對相關公司出售股份的描述。
環保部《通報》點名紫金礦業旗下公司中第一家為湖南衡陽尚卿礦業有限公司(下稱“尚卿礦業”),該公司“關市鐵礦采選工程2004年5月投產,補做環評并于2007年9月得到環評批復,至檢查時尚未進行環保竣工驗收;廢水處理設施不完善;尾礦庫無截污溝,尾礦庫周圍固化措施不善,易向下游溢流污水,并且與道路相鄰,存在較大環境安全隱患”。
早在2009年初,衡陽關市鄉就有村民在網上向當地相關部門反映,尚卿礦業尾礦庫主壩不到50米處有近十幢民房、尾礦庫排洪溢洪道全部從居民房屋中心區通過,有幾處民房地基出現裂縫、尾礦庫區周圍大量土表被挖墾,生態嚴重破壞、該庫已列為險庫,但企業仍在正常使用,企業擅自加高壩體、擴充容量等問題。
本報7月下旬在關市鄉看到,上述問題仍然存在。
不過,紫金礦業在公告中披露,公司于2006年11月接收尚卿礦業后,即對該公司實施停產整頓,經完善環保手續和環保設施并經湖南省環保局批準同意后,該公司于2007年11月恢復生產。2009年5月,紫金礦業已經將所持該公司的全部股權進行轉讓。
“如果一家公司只管收益,一旦出現環保問題就選擇一賣了之,拿錢走人,是非常可怕的。”湖南一位長期關注礦山污染的環保NGO人士對此評價道。
如何“頭尾干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環保部的《通報》是針對2007~2008年通過環保部環保核查的上市公司承諾整改環保問題的完成情況進行的督查。
根據紫金礦業公告,2009年10月~11月期間,國家環保部所屬的華東、華北、西北、西南、華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根據統一部署,就2007年~2008年通過國家環保部核查的上市公司承諾整改環保問題的完成情況進行核查后督查,先后對紫金礦業部分企業進行現場環保核查。也就是說,包括紫金礦業在內,此次通報的各家上市公司環保問題都是“老問題”,久拖不決。
對上市公司的環保核查和考評力度正在逐步加大。
自2008年起,環保部提出“綠色證券”,對上市公司進行環保核查制度,同時要求進行“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和“上市公司環境績效評估”。 環保部和證監會分別出臺了《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于重污染行業生產經營公司IPO申請申報文件的通知》。
但是,在目前我國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框架中,環境信息并不在強制披露的名單之中。據了解,環保部正在制訂《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目前已在討論和征求意見之中。
前述湖南長期關注礦山污染的環保NGO人士介紹,在上市環保核查制度中,企業只需要作出限期整改的承諾,就能在環保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獲得上市環保核查通過,現實中,出于對地方經濟的保護,多數地方環保部門提供的環評數據并不準確,甚至完全弄虛作假。
在他看來,無論是否上市公司,環保部門對礦企環保的卡位應該更加嚴格,不管企業是在上市前還是上市后接手經營礦山,都必須做到“頭尾干凈”,即自接手時起制訂完善的環境治理計劃,添置完備的設施,盡量做到經營期間不出現環保問題,一旦出現問題,須馬上解決;如果需轉讓礦企,必須是在環保達標的情況下才能完成轉讓。
上述觀點對鑫豐礦業和尚卿礦業極具針對性。據安化縣環保局一位負責人以私人身份透露,紫金礦業接手的鑫豐礦業本身就存在較明顯的環保問題,紫金礦業進來后還在環境治理方面作出了一些改進。在當地,規模較小的礦企“帶病生產”是常態,在轉讓過程中可能會被提及,也主要是作為雙方討價還價的一個組成要件而已,將企業環保治理達標后再轉讓和接手企業后馬上環保大投入,在當地都屬罕見。他反復強調,鑫豐礦業在歸屬紫金礦業旗下后,環保工作明顯向好。他也對環保問題曝光后紫金礦業計劃出讓鑫豐礦業股份表示“十分理解”,是“十分正常的事”。
8月31日,記者兩次致電紫金礦業董秘鄭于強,但對方都稱在開會。隨后記者通過短信向其發送了采訪請求,希望他能就鑫豐礦業的股權轉讓、環保整改及恢復生產經營等情況作出解答,但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