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601857)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石化”)今年計劃以可轉債方式再融資230億元。日前,環保部對中石化的上市環保核查情況進行公示后,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環保組織發現了環評核查報告中多條記錄與事實不符。而在核查范圍之外,中石化還有11家下屬企業存在環保違規問題。環保組織就環保的情況上書環保部,建議“慎重考慮中石化的再融資環保核查”。此前,中石化對外宣稱是環保組織掌握的數據有誤,環保違規并不存在。
“公車上書”
日前,環保部官方網站推出了一份對中石化上市環保核查情況的公示信息。在附件中,掛出了一份328頁的核查報告(《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再融資環境保護核查技術報告總報告》,簡稱《報告》),詳細列出了核查期內中石化下屬109家生產企業的環保情況。
本次環評公示為中石化上市再融資的必經步驟之一。中石化計劃,以發行可轉債方式再融資至多230億元。所融資金將投往武漢80萬噸/年乙烯項目、安慶含硫原油加工適應性改造及油品質量升級等五個項目。
依照相關工作程序,中石化向環保部做出上市環保核查申請并提交了相關材料,涉及核查企業所在省市的環保部門向環保部報送了環保核查初步意見。如果不出意外,中石化的再融資進程將按部就班地推進,但環保組織的介入卻使再融資之路橫生枝節。
據悉,中石化作為再融資企業,環保核查不僅包括“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排污標準”、“依法領取排污許可證,并達到排污許可證的要求”等8條新上市企業要求,還包括“募集資金投向不造成現實的和潛在的環境影響”等3條再融資企業要求。
如果真如環保組織所言中石化環保核查中存在很多與實際情況不符之處,那么該核查報告的真實性將遭到質疑。記者就此聯系了報告的撰寫方中晟環保科技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對方以項目負責人在外地出差為由婉拒了采訪要求。
目前,環保部已經與中石化取得了聯系并逐一核對情況。中石化集團辦公廳負責人則告訴記者,環保部已經介入調查,并與中石化和環保組織聯系核對情況,但截至目前還沒有相關結果反饋回來。
監督機制
與外界所感受的劍拔弩張相反,環保組織并不愿意被理解為故意針對中石化。相反,環保組織從本次公示中看到了一些積極變化。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這一次公示,值得肯定的還是主流。《報告》長達300余頁,對中石化以往違規問題披露較為詳細,尤其突出的是公布了其下屬各企業三年的排放數據。這相比以往其他企業異常簡略的報告,是很大的進步。
從環評公示的目的來看,為的是接受公眾的監督。從這個意義上說,報告本身或許并不是終極目的。環保組織希望的是,以環保核查為契機督促中石化及時糾正暴露出來的污染問題。
而外界關注的焦點是,中石化本次再融資是否能過關。此前,有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石化已就此與環保部有過溝通并作了解釋,再融資被擱淺的可能性不大。對此,前述中石化集團辦公廳負責人表示作出如此判斷還為時過早,需要等待環保部門的核查結果。
“上市融資作為一件公開事情,環保不能存在漏洞,中石化環保違規問題得到整改之前融資請求不應該輕易得到批準。至于中石化是否會嘗試其他渠道去融資,環保組織管不了也不會去干預。我們只是代表公眾參與的力量,呼吁中石化采取負責任的行為。”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