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在體內的過程:
(一)分布
靶器官:選擇性作用器官,鉛:骨胳;CO:紅細胞;汞、鎘:腎臟。
(二)生物轉化
毒物直接作用與靶部位,鎘、汞對腎損傷;
毒物的生物轉化:多數毒物吸收后在體內酶作用下,經受各種生化過程,其化學結構發生一定的改變。
代謝產物:化學物經其生化過程發生結構改變生成的物質,如苯,——苯酚,、對苯二酚;氯乙烯:——氧化氯乙烯;
(三)排泄
1、腎臟
金屬毒物,有機化合學物,極性(水溶性)物質均通過腎臟排泄;尿中代謝產物可作為接觸指標,有利于診斷。
2、呼吸道
氣態毒物:苯、乙醚。
3、消化道
鉛、錳等經肝細胞分泌,經膽汁隨糞便排出。
腸、肝循環:有機化合物:二惡噁英,葉綠素。
4、其它排出途徑
汞:經唾液;鉛、錳:經乳腺排入乳汁;鉛:經胎盤;鉛、砷等可富集于頭發。
排出通常是對毒物的一種解毒方式;但在排出過程中,可能損傷排出器官,如鎘等金屬對腎臟損傷。
(四)蓄積:
毒物或其代謝產物在接觸期間,不能完全排除,在體內逐漸累積,稱為蓄積作用。引起慢性中毒的基礎。
物質蓄積:蓄積部位與其靶器官一致:,有機汞蓄積于腦組織致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功能蓄積:有機磷農藥:,多次膽堿酯酶酶活性下降疊加作用。
儲存庫:鉛蓄積在骨骼內。
下一篇:化學毒物的排泄途徑和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