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電火花的消除
2007-10-10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靜電是一種常見的帶電現象。在一定條件下兩種不同的物質(其中至少有一種是電解質)相互接觸、摩擦,就可能產生靜電并積聚起來,產生高電壓。若靜電能量以火花形式放出,則可能成為點火源,引起火災爆炸事故。在石油化工、塑料、化纖、橡膠、印刷、造紙、紡織以及其它制造、加工、貯運高電阻材料的行業都可能發生由靜電引起的火災爆炸。
兩固體相對運動引起的摩擦,帶有固、液雜質的氣體、液體、粉料在管道中流動都可能引起靜電。具體地說,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撕裂、剝離、拉伸、撞擊物質,粉碎、篩分、滾壓、攪拌、輸送、噴涂和過濾物料,還有氣、液體的流動、濺潑、噴射等各種操作,都可能產生靜電。在易燃易爆危險場所,必須消除靜電,以避免火災爆炸事故的產生。
根據國家標準《防止靜電事故通用導則》(GB12158-90),可以通過以下兩類措施消除靜電。
。1)抑制靜電的產生。
1)設計、制造生產設備時,要注意材料的選擇。
根據物質帶電極性不同,可排出靜電起電序列。在生產系統中,如有兩種相互接觸、發生摩擦的物質,應盡量選用在靜電起電序列中相近的物質。
2)限制流體在管道中的流速。
(2)加速工藝過程所產生的靜電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靜電的積累,使它不超過安全的限度。
1)接地。設備、管線接地是最簡單、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防靜電措施,但它只能消除導體上的靜電,而不能消除絕緣體上的靜電。
2)在絕緣體中,添加導電填料或抗靜電劑,目的在于加速靜電導出和泄放,避免靜電積聚。
3)增加空氣濕度。當空氣相對濕度>70%時,物體表面往往會形成一層極薄的水膜。水膜能溶解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使表面電阻率大大降低,加速靜電逸散。
4)使用靜電中和器。靜電中和器能中和物體所帶靜電,從而消除靜電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