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計劃技術原理
網絡計劃技術是以網絡圖法(統籌法)為主要工具,組織與管理工程項目和生產經營活動的方法。網絡圖由事件、活動和路線組成。事件是指某一項工作或一道工序,用帶編號的圓圈表示;活動用“→”表示;路線是指從網絡始點出發,順著箭頭方向,通過一系列相連的事件(結點)和活動(箭頭),直到網絡終點事件為止的通道。實際上,危險性控制網絡圖就是一項作業全過程的危險性及其控制措施在網絡圖上的具體描繪。
危險性控制網絡圖對作業中的安全工作起到指南和導向作用。它所反映的情況越符合作業實際,就越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因此,在編制危險性控制網絡圖時,一定要加強調查研究,力爭把有可能存在的危險性找準,使需要制定的保護措施全面、可靠、實用。
二、制定作業標準化程序
作業中的危險性是誘發事故的重要因素。許多事故的發生,均與當事人對存在的危險性沒有發現,或發現但對其有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估計不足,或者雖然采取一些措施但缺乏針對性有直接關系。如果事先對危險性進行安全可靠的防護,就能堵塞誘發事故之源,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許多事故就能得以避免。從作業前的安全措施來看,圍繞危險性制訂的安全措施更有針對性和可靠性。從安全交底來看,講作業中存在的危險性,更易喚起警覺性,增強人們的安全意識。針對預知的危險性,主動采取防范與控制措施,就能掌握預防事故的主動權。為使經常性的典型的工程作業有矩可循,按層層把關的安全管理辦法并結合網絡計劃技術原理,編制作業標準化程序,根據不同的作業內容,規定工作過程的若干步驟,每一步都有嚴格標準,約束有關人員自覺按標準程序要求進行工作和作業,只有前一步工作完成后方可進行下一步工作。
三、危險性預測的步驟
1.匯總經驗教訓
總結眾多事故發生的原因,可以找出預防事故的基本原則:每一次事故的發生看起來是偶然的,但都有其必然性,而且有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因此事故是可以預防的。產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既有物的原因,也有人的原因,還有環境的、管理的原因,預防事故必須全面治理。了解以往發生的事故,并加以匯集、總結,有助于分析可能出現事故的各種類型。
2. 對作業全過程中的危險性進行認真全面的分析
在供電企業的作業中,違反生產經營活動客觀規律,生成危險性,甚至使危險性演變成現實事故的主要表現有:
(1)作業負責人不負責任,違章指揮。違章指揮就是違反生產經營活動客觀規律的盲動行為,其結果必須是險象環生,可能帶來更為嚴重的危害。
(2)顛倒或簡化作業程序。供電企業的作業是由一系列的步驟完成的。首先應完成什么,繼而完成什么,最后完成什么,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只有一步一步地按程序即先后步驟展開作業,才能避免危險的產生。反之,顛倒作業程序,把后一步驟放在前面去做,就會違背客觀規律,為危險性引發出事故提供條件。
(3)安全措施漏項,往往滋生潛在的危險性。
(4)填寫工作票錯誤。如果作業負責人憑想當然填寫和簽發工作票,這樣的工作票就可能脫離作業實際情況,也可能由于工作票的誤導而釀成事故。
3.識別危險轉化條件
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遵循著從無到有、由量變到質變的客觀規律。事故也不例外。事故是存在于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危險性逐漸生成、擴大和發展而導致的。在危險性的量變期間,人們沒能引起重視而任其產生質的變化,最終必定造成人的傷害和物的損失。
危險性演變成現實事故的過程告訴我們:預防事故必須從控制處于初始階段的危險性入手,做到及早預測,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隱患,這樣才能防微杜漸,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4.制定防范與控制對策
作業中的危險性是誘發事故的重要因素,許多事故的發生,均與當事人對存在的危險性沒有發現,或者雖然發現,但對其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估計不足,或者雖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缺乏針對性有直接關系。如果對危險性能進行全面、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就能堵塞誘發事故之源,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許多事故就能得以避免。制訂防范與控制對策必須全面,突出重點,具有可操作性。所謂全面,就是考慮問題要周到,對任何可能存在的危險性都逐個想到,不要有遺漏。所謂突出重點,就是編制的安全措施必須滿足預測危險性的需要。所謂可操作性,就是擬定的安全措施針對性要強,要使作業人員一目了然,容易掌握要領和落到實處。
上一篇:電線、電纜及絕緣材料的安全儲存
下一篇:電氣安全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