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日常的檢查和維修,是為了及時地消除事故的隱患,使機器設備能充分發揮作用,能盡早發現設備各部的異常現象,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機電設備對煤礦的安全生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機電設備的日常維修則是設備正常運行的日常必備工作,所以我隊特做出此措施。
二、機電安全技術一般規定
1、井下不得帶電檢修、搬遷電器設備。
2、檢修前必須切斷電源,檢查瓦斯,在其巷道風流中瓦斯濃度低于1.0%時,再用與電源電壓相適應的驗電筆檢查;檢驗無電后方可進行導體對地放電。控制設備內部安有放電裝置的,不受此限制。
3、檢修時開關的閉鎖裝置必須閉鎖,可靠的防止擅自送電。
4、開關把手在切斷電源時必須閉鎖,并懸掛“有人工作,不準送電”字樣的警示牌,只有執行這項工作的人員才有權取下此牌送電。
5、手持式電氣設備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須接觸的部分必須有良好的絕緣。
6、容易碰到的、裸露的帶電體及機械外露的傳動部分必須加裝護罩或遮欄等防護設施。
7、電氣設備不得超負荷運行。
8、電纜與電氣設備的連接,其芯線必須使用齒形壓線板(卡爪)或線鼻與電氣設備進行連接。
9、三臺以上的電氣設備必須設置局部接地極,可以設置巷道水溝內或其它就近的潮濕處。設置內的局部在水溝局部接地極應用面積不小于0.6㎡、厚度不小于3㎜的鋼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積的剛管制成,并平放在水溝深處。設置在其它地點的局部接地極,可用直徑不小于35㎜、長度不小于1.5的鋼管制成,管上應至少鉆有20個直徑不小于5㎜的透孔,并垂直全部買入底板。
10、過流保護的整定值必須于計算值一致,各類過流保護要按規定進行電氣試驗。
11、所有電氣設備必須標有“MA”標準。
12、防爆電氣設備的運行、維護和修理,必須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項技術要求。防爆性能破壞的電氣設備,必須立即處理或更換,嚴禁繼續使用。
三、設備檢修
1、防爆開關的檢修
(1)看外殼是否有裂紋、開焊、嚴重變形,變形長度不得超過50㎜,且凸凹深度不得超過5mm。
(2)防爆外殼內外有銹皮脫落,銹皮厚度達不得高于0.2MM及以上。
(3)隔爆室(腔)的觀察孔(窗)的透明板不得松動、破裂或使用普通玻璃。
(4)查看閉鎖裝置是否齊全、變形損壞,是否起到閉鎖作用。
(5)隔爆接合面的平均粗糙不得高于6.3UM。隔爆面無銹蝕(用棉紗擦后,仍留有銹蝕,而只留云影,不算銹蝕)
(6)檢查用螺栓緊固的結合面
①螺栓、彈簧墊圈必須齊全和緊固(緊固程度以將墊圈壓平為合格)。
②彈簧墊圈套的規格必須與螺栓相適應,(偶爾出現個別彈簧墊圈斷裂或失去彈性時,檢查該處防爆間隙,若不超限,更換合格彈簧墊圈套不為失爆)。
③用手擰接線嘴和開關上端面螺栓,如果旋轉則為失爆。
(7)檢查接線嘴的接線
①密封圈厚度不得小于電纜外徑0.3倍(70平方毫米及以上電纜除外),或最小厚度不得小于4毫米。
②密封圈的單孔內不得穿進多根電纜。
③密封不得割開套在電纜上。
④密封圈硬度必須滿足紹樂氏硬度45度—55度,不得出現老化(龜裂、發粘、硬化、軟化、粉化、變色等現象)失去彈性、永久變形,有效尺寸配合間隙要達到要求起到密封作用。
⑥密封圈與電纜護套(或鎧裝電纜鉛皮)之間不得有其它包扎物;密封圈和進線嘴之間不得有充填物。
⑦一個進線嘴內不得用多個密封圈。
⑧壓盤式進線嘴缺壓緊螺栓或壓緊螺栓或壓緊螺栓必須上緊,電纜在進線嘴處,順著電纜進線方向用一只手要不能能將電纜推動。
2、倒臺開關的試驗
①局扇風機自動倒臺試驗每天8點班試驗。
②局扇倒臺試驗必須由掘進值班電工、班組長和瓦斯檢查員共同完成,在進行試驗前必須通知調度室和-23變電所值班電工,在得到批準后方可進行風機倒臺試驗。
③風機自動倒臺試驗如果與變電所保護試驗、瓦斯斷電試驗、遠方漏電試驗等試驗相沖突時,必須停止試驗,待其試驗結束,接到調度室允許后方可進行試驗。
④每次試驗結束后,值班電工和瓦斯檢查員要及時向調度室匯報試驗情況。
⑤在風機自動倒臺試驗中發現開關或風機故障,不能自動切換,試驗人應及時向調度室和隊值班隊干匯報。值班電工能夠現場處理的故障,由安檢員現場監督處理,如果維修不好,值班電工應在現場看護,隊立即安排人員進行維修。
⑥掘進值班電工負責對風機倒臺試驗進行記錄,瓦斯檢查員簽字確認。
⑵操作試驗順序
①主扇(1號)正常情況下主扇控制開關和送電開關閉鎖,停風、停電。
②備扇(2號)在主扇停轉5秒后,備扇控制開關自動吸合,備扇啟動只能保證工作面正常通風。
試驗順序:
①試驗前值班電工必須向調度室匯報,得到調度室同意后方可進行試驗。
②在正常運轉情況下,試驗時先按下主扇開關停止按鈕,主扇風機停止,備扇控制開關延時3~5秒自動吸合,備扇運轉。
③備扇風機啟動后,要觀察其運行情況,并檢查風機閉鎖送電是否正常,送電開關是否漏電。
④按下主扇開關停止按鈕,將主扇停機,如果在5秒內不能啟動備扇應立即恢復主扇風機。如果備扇運轉后送電開關不能斷電,應將送電開關手把閉鎖,及時查找原因進行處理,并做好記錄。
3、皮帶輸送機的檢修
(1)膠輸送機應保持平順直,皮帶輸送機要經常調整,皮帶不跑偏,皮帶跑偏以上皮帶帶邊緣超過托輥或滾筒邊緣為準,下皮帶以磨支架為準,不準用圓木或鋼管等物件塞在皮帶架子中防跑偏。
(2)制動裝置各傳動桿件靈活可靠,各銷軸不松曠,不缺油,閘輪表面無油跡,液壓系統不漏油。
(3)滾筒無破裂,鍵不松動。膠在滾筒的膠層與滾筒表面緊密貼合,不得有脫層或裂口。
(4)托輥齊全,轉動靈活,無異響,無卡阻現象,定期注油。緩沖托輥表面膠層磨損量不得超過原厚度的1/2。
(5)機頭架、機尾架和拉緊裝置架無開焊和變形,機尾架滑靴應平整,連接緊固。
(6)中間平直無開焊,吊繩(上部吊寬應大于下部寬度)、機架完整,固定可靠,無嚴重銹蝕。
(7)膠帶無破裂,橫向裂口不的超過寬的5%,保護層脫皮不超過0.3平方米,中間纖維層破損面寬度不超過帶寬5%。
(8)接頭卡子牢固平整,硫化接頭無裂、鼓泡或碎邊。
(9)運行中膠帶不打滑、不跑偏。上部膠帶不超出滾筒的托輥邊緣,下部膠帶不磨機架。
(10)速度保護、防打滑、防跑偏、溫度、堆煤、煙霧等保護裝置齊全,靈敏可靠。各種保護的檢修應滿足;
①加速保護的傳感器和磁鋼安裝在皮帶機導向滾筒的支架上和導向滾筒上,間隙不得超過30毫米,并要有良好的靈敏性。
②溫度保護傳感器安裝在皮帶機的主動滾筒附近,溫度探頭緊貼主滾筒外壁,皮帶機的主動滾筒和皮帶接觸面的5~10毫米處,檢驗時按紅色按鈕要能及時報警。
③煙霧傳感器懸掛于皮帶張緊段,距上皮帶上方0.6~0.8米,同時在風流下行方向距驅動滾動2~3米。
④堆煤保護傳感器垂直懸掛在皮帶機卸載滾筒正下方,距離卸載滾筒0.2~0.3米,距離落煤點0.4~0.6米,當堆煤是要及時報警。
4、掘進機的日常檢修
(1)檢查截割頭是否有截齒磨損、損壞,應及時更換新的截齒。
(2)檢查截割頭齒座有無裂紋及磨損,如有應及時修護。
(3)檢查螺栓類有無松動現象,如有及時擰緊。
(4)檢查伸縮部并向伸縮外筒加注黃干油及潤滑油,如潤滑油量不足,應及時補加。
(5)檢查減速機部;
①檢查有無異常振動、聲響和油溫升高現象,如有則檢查減速機內部看是否損壞,潤滑油是否足夠。
②通過油位計檢查油量,如油量不夠要及時加油。
③檢查螺栓是否有松動,如有應及時擰緊。
(6)檢查行走部
①檢查履帶的張緊程度是否正常,將鏟板壓接底板(此時履帶部的支重輪處于游動狀態)
左右履帶部分,用張緊裝置進行張緊。當履帶過于松弛,則鏈輪與履帶處于非嚙合狀態,應該及時放入卡板。履帶張緊程度要適當,履帶張緊后要有一定的垂度,其垂度值為50—70mm。
操作張緊手柄(扳到履帶張緊位置),張緊油缸伸出,張緊履帶,調整完畢后,裝入墊板及鎖板;手柄回中位,張緊油缸缸桿縮回,直至壓緊鎖板,使張緊油缸活塞桿不受張緊力,完成第一次張緊,另一側履帶按上述方法張緊,不張緊時,張緊手柄必須處在中位。
②檢查履帶有無損壞,如有損壞根據情況進行維修,需更換時及時更換。
③檢查各轉動輪是否轉動,如不正常轉動根據情況進行維修。
④檢查螺栓有無松動或斷裂,如有則及時擰緊或更換。
(7)鏟板部的檢修
①檢查星輪的轉動是否正常,一般星輪軸承內部易滲入以煤為主的雜質影響行星輪的運行,需定時檢查行星輪的運行情況。
②檢查行星輪的磨損狀況。
③檢查聯銷、螺栓有無松動,如有及時上好。
(8)檢查第一運輸機部
①檢查鏈條的張緊程度是否合適,如不合適及時張緊。
不合適及時張緊。
②檢查刮板、鏈條的磨損、松動、破損情況。
③檢查從動輪的回轉是否正常。
(8)檢查配管類,如有漏油處,應充分緊固接頭或更換O型圈;如膠管護套磨損,定期及時更換。
(9)檢查油箱油量,如油量不夠,要及時加注油,查看油溫,油溫的超過70℃,超過70℃時須停機冷卻,并檢查油冷卻器中的水位是否達到規定,如水量過少則及時加水,解決問題后,待降溫后再開機工作。
(10)檢查油泵和液壓馬達是否有無異常音響、溫升,如有停止工作檢查其原因,解決后方可工作。
(11)檢查換向閥有無漏油現象,有則檢查液壓管路接頭是否松動,回路逆流閥是否損壞或是否多路換向閥損壞,如是在檢修或更換。
對設備檢修時要嚴格按照制度規定進行,杜絕電工因習慣性失誤對設備的運行造成影響。
下一篇:木工機械使用安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