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我國建筑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和安全防護的技術水平,建設部日前將6項建筑安全生產研究課題納入《建設部2001年科學技術項目計劃》,并組織有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建筑安全監督機構、建筑業企業、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開始實施,并將于近兩年內完成。 這些科研課題是根據《國家安全生產“十五”規劃綱要》以及《國家安全生產“十五”科技規劃綱要》要求,結合我國建筑安全生產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相關的先進經驗確定的。這些課題完成后將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 近年來,按照《建筑法》的要求,建設部加強了安全生產的法規建設和制度建設,完善了建筑安全技術標準體系,建立起一批安全生產執法監督隊伍,強化了行業安全管理。在此基礎上,全國建筑業開展了創建文明工地活動,徹底改變了施工現場臟、亂、差的狀況,減少了施工傷亡事故的發生。但是,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手段落后,安全生產的技術含量低,安全防護技術陳舊,安全的科技研究薄弱等仍然是制約安全生產的重要問題。對此,建設部高度重視,從1997年開始著手研究安全事故報送信息化課題,建立了清華——金門建筑安全研究中心,到今年系統地開展了一系列安全科學研究工作,體現出建設部依靠科學技術進步、科技創新發展安全生產,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決心,為實現建筑安全生產的科學管理邁出了一大步。 這6項建筑安全生產研究課題分別是: 1、建設工程安全評價體系研究。 主要是:通過對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各種事故誘因與安全事故的關系進行因素分析,確定對安全影響最為顯著的關鍵因素及其影響度和相關關系; 構建既考慮以往安全事故記錄又考慮管理現狀的安全指標體系與評價模型; 通過對指標體系的評價模型中各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和技術性分析,提出經濟高效的安全控制和管理方法。 2,建設工程意外傷害保險制度研究。 主要是:從理論上論證開展意外保險的法律地位及要求; 分析國外實施行業保險的經驗及國內開展保險的條件; 構思行業保險的基本框架,確立安全監督機構、安全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在這一保險中的角色和作用; 設定建筑意外險的運轉新模式。 3,建筑安全基礎數據及決策支持系統研究。 主要是:通過對建筑安全基礎數據的收集整理,進而建立建筑安全基礎數據庫、數學分析模型,最終完成具有指導性的、科學的、有預見性的智能安全決策系統。 4,建筑安全生產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的研究。 主要是:收集和研究發達國家以及我國周邊國家關于建筑安全生產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的相關資料; 針對我國建筑安全生產的現狀,進行比較研究; 為制定全國統一的建筑安全生產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提供參考。 5,信息技術在建設工程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主要是:開發基于Internet的建筑安全管理平臺。具體包括: 基于網絡的工程安全事故監控系統、工程安全事故預警系統、工程安全人工智能專家系統、虛擬安全教育系統。 6,建筑業企業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 主要是:企業和項目級推廣應用CSMIS(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統); 設計開發建筑企業安全管理信息系統遠程網絡版;提供與企業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接口; 開發過程中應重視軟件運行環境與平臺、軟件開發工程規范等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