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樁廣泛應用于工業與民用建筑中地基處理,具有造價低,單樁承載力大,工期短,不依賴大型機械協助和能大面積開挖等突出優勢,特別在場地狹窄,場地不平,地質復雜的,地基軟弱山區是一種最佳的、經濟適用的地基處理辦法。但在人工挖孔樁中由于是地下作業,工作環境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并有可能伴有地下水、流砂、有害氣體、觸電、物體打擊、高處墜落、護壁坍塌等不安全因素,造成孔樁作業人員傷亡事故時有發生。針對施工現場人工挖孔樁存在的一些安全通病和不安全因素,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方案,進而逐步甚至杜絕人工挖孔樁事故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一、人工挖孔樁施工的各種常見安全事故及類別
根據以往案例及施工現場可能發生的其他事故因素分析,人工挖孔樁的各種常見安全事故主要有:孔樁內操作人員被底下有害氣體中毒昏迷甚至死亡而發生的窒息中毒事故;因上下孔樁的作業人員未采用軟扶梯或其他安全措施而發生高處墜落事故;孔口石塊或雜物、提升物料溢出物、因綁扎不牢而滑脫的土石等掉入孔內砸傷正在孔中的施工人員而發生的物體打擊事故;孔內照明未使用安全電壓,潛水泵未采用符合安全規定漏電保護器而發生觸電事故;提升機構或電動絞架發生配重掉落,鋼絲繩滑脫等而發生的機械傷害事故;深孔突然涌水,流沙淹沒操作人員或未按設計要求做護壁而發生坍塌事故。因此人工挖孔樁施工的各種常見安全事故類別可分為窒息中毒,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坍塌。其中窒息中毒,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在人工挖孔樁的施工的事故中占較大的比率。
二、人工挖孔樁施工常見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根據事故致因理論,事故致因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兩個主要方面。而人的因素又可細分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缺陷,物的因素又可細分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不良兩個方面,故針對建筑施工中人工挖孔樁事故的原因分析可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1、以人的不安全行為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三違”行為,主要表現為安排無孔樁作業經驗人員從事孔樁施工,施工現場人工挖孔樁大多數作業人員是農民工,素質低,安全意識淡薄,2人一組、夫妻樁、兄弟樁、叔侄樁、老鄉樁等比比皆是,大多數農民工未進行專業性的安全培訓和安全技術交底,施工單位為了趕進度,違章安排這些作用人員進場作業;曾發生某收費站項目樁基施工窒息中毒事故,工人窒息中毒救援過程屬典型的違章指揮,在沒有應急救援預案及應急措施下,違章指揮救人,不但沒將遇難民工救起,反而將事故死亡人數擴大。
②不具備人工挖孔樁作業資格人員擅自人工挖孔樁作業,根據《建筑施工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等有關規定凡從事特種作業或特種環境作業人員要定期體檢,凡患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病以及其他不適合深孔樁作業人員不得從事人工孔樁作業。
③人的操作失誤。
2、從管理缺陷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沒有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目前筆者所在地區人工孔樁作業人員流動快,施工項目部沒有認真落實有關人工挖孔樁作業安全有關管理規定,隨意性強,安全重視程度不高,對于人工孔樁作業管理規定流于口頭、形式、沒有具體文字操作依據。
②未編制人工孔樁作業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即使已編制的方案存在審批不全,安全技術措施也無操作性,無法指導施工,由于一些施工方案在未進場前已經編制,千篇一律,不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泛泛而談,羅列一列原則性口號,沒有具體的操作性,因而流于形式。
③未按有關人工孔樁作業規范、標準對人工孔樁作業人員進行三級安全教育與技術交底,項目部、班組、安全員也未對安全教育與交底進行檢查,經常出現作業人員施工場地也沒熟悉,一進施工現場就下樁作業,有時連口頭教育也未做。
④公司、項目、安全員三級安全檢查網絡未建立,常規的安全檢查不落實,施工項目整改也不到位。
⑤監理單位未正確履行安全監理責任。根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第十四條 “工程監理單位在實施監理過程中,發現存在安全事故隱患的,應當要求施工單位整改;情況嚴重的,應當要求施工單位暫時停止施工,并及時報告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監理單位應當及時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工程監理單位和監理工程師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實施監理,對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承擔監理責任。”規定,監理單位只重視工程質量,忽視安全監理,錯誤認為安全是施工單位做的,因而不督促施工單位健全相應安全管理制度,落實相應安全防護措施。
3、物的不安全狀態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①人工孔樁作業前沒有進行認真研究分析孔樁施工部位的地質水文勘測 資料,沒有事前分析地質復雜性,可變性。對于孔深大于10米左右存在腐殖土層,垃圾場,有機物覆蓋的土層,應準備好通風送氧設施。對于已成型或開挖深度大于10米,隔天作業前應采取專門通風設施伸入樁底將有毒氣體趕上樁外,再采取活物實驗或采取其他方法檢驗達標方后可下樁作業。
②安全防護設施不合格。主要表現為孔樁口防護不到位、上下孔樁未按強條設置軟扶梯及其他可靠上下孔樁措施、提料桶與提升鋼絲繩之間提升掛鉤不閉合,存在開口脫鉤現象、提升鋼絲繩的繩卡只裝一個,鋼絲繩直徑偏小或者磨損程度已達有關標準規范要求也不更換。
③勞動防護用品缺陷,主要表現為作業人員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繩存在缺陷、破損、斷裂、失去防護功能。
4、從作業環境不良分析主要分以下原因:
①露天流動作業,安全防護設施自然腐蝕,人為磨損等隱患增加。
②特殊作業存在危險性,比如強高溫作業,有毒氣體,護壁坍塌,地下水等,都要求施工單位做好應急預案及救援措施,認真交底,嚴格檢查。
三、人工挖孔樁事故的預防措施
根據上述分析,對人工挖孔樁事故的預防措施也可以從人的不安全行為及管理缺陷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及作業環境不良這幾個方面采取相應措施預防,減少杜絕人工挖孔樁施工中各類傷害事故。
1、嚴格規章制度,提高違章成本。俗話說:治亂世需用重典。治理建筑工地施工現場的違章行為也同樣需要嚴格的制度來約束。對于施工現場的“三違”行為,企業負責人要充分的認識到其危害的嚴重性,要有決心通過一定的獎懲措施,通過大幅度的提高違章成本,通過抓典型、樹標兵等形式提高提高企業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要使企業所有人都意識到,違章是得不償失的,違章是必受懲罰的,從制度上杜絕一部分人的僥幸心理。提高違章成本可以從經濟層面上斷絕部分項目經理、分包負責人的違章冒險意識,一些具有承包性質的項目經理、分包負責人“經濟意識”太強,總愛算經濟帳,絕對安全投入劃不來,喜歡冒險蠻干,只有加大違章的成本,大到使他們承擔不起才行,以杜絕他們的冒險念頭。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安全管理機構應加強安全管理,轉變工作方法,逐步將過去單一抓施工現場實體安全防護轉變為企業行為和實體安全防護兩手抓,通過查實體防護,參建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安全行為,通過行為安全來促進現場安全防護。
2、對管理缺陷的控制措施有:根據當前國家、地方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并及時更新,將企業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落實到企業的每一個部門、項目和員工,使企業的管理、作業制度化、程序化。國家這幾年對安全生產工作越來越重視,出臺了不少與安全生產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建設施工單位要不斷地學習領會這些新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并在企業的管理制度中體現出來,不斷完善企業的管理制度、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要重視教育、交底工作;要重視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檢查、整改。
3、針對高處墜落、機械傷害、物體打擊、坍塌、觸電,窒息中毒等各類安全事故的預防安全措施有:
①預防高處墜落安全措施有:施工現場項目部建立預防高處墜落應急預案及應急救援措施。孔樁作業區采取帶警戒色鋼管雙護欄防護措施隔離,并設安全標準。地面孔口必須設護欄,高度不低于1200厘米,無關人員不得靠近樁孔口,孔口機械操作人員不準離開崗位。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佩戴相應勞動保護用品,特別是井下工作人員,必須穿好長筒絕緣膠鞋,井口作業人員必須拴好安全帶和系保險鉤,樁孔洞口應設置應急懸掛軟爬梯,并隨樁孔深度放長,供人員上下孔樁使用電動吊藍或吊籠等應安全可靠并配有防墜落安全裝置,不得使用麻繩和尼龍繩吊掛或腳踏井壁凸級上下,作業人員上下井時必須乘坐專用安全吊籠,不得隨意攀爬護壁和乘坐吊桶(或土筐)、吊繩等方式上下井,上下孔樁必須有可靠的聯絡信號。挖孔樁作業人員下班休息前,必須蓋好孔口,采用鋼管焊接鋼板網將孔口封閉圍擋,鋼板網必須有一定的沖擊力,確保人員不墜入孔樁內。
②預防機械傷害安全措施有:施工現場項目部建立預防機械傷害應急預案及應急救援措施,每天工作開始前及施工中,現場的作業人員都應配合項目機電人員認真檢查提升機的轱轆軸、支架、吊繩、掛鉤、保險裝置和吊桶(或土籃)、剎車制動等設備和工具是否完好無損,防護措施是否安全到位和正確牢固可靠,發現問題及時向機電人員報告,并在修復及設備試運行正常完好后方準許正式使用。施工中應隨時檢查垂直運輸設備的完好情況,鋼絲繩卡是否設置三個,鋼絲繩直徑是否滿足規范、標準要求,鋼絲繩磨損是否超標,嚴禁提升機帶病作業,嚴禁鋼絲繩滑脫。嚴禁采用鋼管,木頭等作支架,沙袋等做配重而發生傾覆事故。
③預防物體打擊安全措施有:施工現場項目部建立預防物體打擊應急預案及應急救援措施。混凝土護壁澆筑前,應注意高出井沿(厚度與護壁相同),保護井口和防止物體滑落井內傷人。孔內運出的土石料應堆放在離井口以外的地方并及時清理出場,在井口周邊1米范圍內不堆放雜物,保持作業場所整潔,砼護壁不得放置與施工無關的工具和站人。孔樁口應該嚴格管理,每個孔樁口應設置高于地面200厘米的護板,防止地面石頭或其他雜物等被踢入樁孔內。作業井口保證有人配合作業,不得隨意變換。樁孔下作業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穿好絕緣膠鞋、樁孔口與下部作業人員應有可靠的聯絡設施。當井下有工作人員作業時,井上作業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崗位,應密切注意井下作業狀況,并做到井下人員輪換作業,地面孔口作業人員需待井下作業人員上來后方可離崗。利用提料桶運土時必須保證鋼絲繩與提料桶之間三個繩卡正確固定,并采用保險鉤,防止提料捅滑脫,嚴禁使用開口銷。提料桶采用電動絞架提放時,上下對準樁孔中心,在任何情況下嚴禁提升設備超載運行,上下班前對提升架及軌道進行檢查,工作時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止工作,找出原因,認真檢修,不準帶病作業。提料桶不能裝的太滿,防止提升過程逸出物落物砸傷孔底作業人員。井孔上下設立可靠的聯絡信號或喊話等方式經常與井下保持聯絡,發現異常時應立即幫助井下作業人員系好安全帶撤離井底返回地面。當孔超深時,應在距井底處設置一道半圓形鋼筋防護網并牢固固定。在吊運物料時,井下人員應緊貼護壁站在半圓形防護網下,以防落物傷人。半圓行鋼筋防護網設置時應隨進尺深度下移固定,始終保持在設置高度范圍內。
④預防孔壁坍塌安全措施有:施工現場項目部建立預防坍塌應急預案及應急救援措施。人工挖孔樁開挖順序,應采取間斷挖孔方法,以減少水的滲透和防止土體滑移,防止成孔過程中因鄰樁混凝土未初凝而發生竄孔現象。在熟悉場地地質條件的基礎上,開挖樁孔按要求做鋼筋混凝土護壁,特別是直徑在1.2米以上孔樁, 混凝土護壁每節1米,厚0.1米,應加相應鋼筋,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C20,每節護壁混凝土應保證設計厚度、同心度、直徑及垂直度,每挖成一節就應及時綁扎鋼筋支模并澆灌混凝土,護壁混凝土澆灌要周圍同步上升,振搗密實,待混凝
上一篇:建筑施工噪聲污染控制措施
下一篇:高處墜落事故的預防及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