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高層建筑數量日益增多,在建高層建筑亦隨處可見,以無錫市為例,截止2009年3月,已有高層建筑1755幢,其中在建高層建筑294幢。
在建高層建筑工地大多位于城市中心,一旦發生火災勢必造成較大影響,由于諸多原因,在建高層建筑火災時有發生。2006年11月10日11時14分, 江蘇省無錫市人民中路在建財富大廈(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建筑高度98米,建筑面積23000平方米)發生火災,無錫市消防支隊共調集五個中隊、28輛消防車、165名官兵趕往滅火,經過1小時緊張撲救,終將大火撲滅。起火部位位于建筑物東南角約13至16層處,火災主要燒毀建筑外部腳手架上的防護網及竹制踏板及玻璃幕墻固定架。2009年2月9日晚 20時27分,位于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的中央電視臺新址在建的附屬文化中心大樓工地(共30層,高159米,建筑面積103648平方米)發生火災,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并有一名消防員因吸入大量有毒氣體經搶救無效犧牲。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就在建高層建筑火災發表一點淺見。
一、在建高層建筑建筑特點及周圍環境
(一)建筑物周圍有防護網,外部可燃物多,施工的腳手架和安全防護網大多用可燃材料做成,絕大多數外墻節能保溫夾層易起火燃燒。
(二)建筑內部情況復雜,行動不便。由于施工需要,施工現場存放大量施工材料,存放物雜亂無章,影響行動。
(三)建筑工地臨時建筑較多,如倉庫、食堂、工棚等,這些建筑大部分采用竹子、木材、油氈、泡沫板等可燃材料搭建。
(四)周圍地形復雜,建筑材料堆垛多,沒有良好的環形車道。
(五)消防設施缺乏。建筑物本身的消防設施未建成,施工場地大多采用臨時水源,水壓嚴重不足,且未設置消防水池。建筑工地消防器材普遍配備不足,存放位置不明顯,部分滅火器材失效。
二、在建高層建筑火災原因
(一)生活用火不慎
首先是高層建筑工地施工用電、用氣、用火量大,而內部設施一般達不到防火要求,臨時布線過多、過亂。特別是冬季,有些施工人員甚至燒木材取暖。其次是施工現場木料、模板、防護網、裝修貼面材料、油漆等易燃、可燃物品較多,而一些小型工地為了方便,往往就地燒火做飯,容易引發火災。
(二)違反安全生產制度
許多工地電焊、電工等特種工操作人員缺乏專業培訓,有的是無證上崗,施工時操作不規范,甚至是違規操作。在電焊、氣焊作業時,會飛迸出大量火星和熔珠,焊接部位、切割部位溫度較高,如果沒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遇可燃物易產生陰燃,很容易釀成火災。
(三)電氣設備設計不當
施工現場用電量大,但由于建筑工地用電是臨時性的,導致安裝極不規范,電線私拉亂接現象嚴重。由于電線移動頻繁,致使絕緣層破損,易引起短路而引發火災,更為嚴重的是許多配電箱安裝隨意,有的甚至用普通木箱,存在火災隱患。
(四)缺乏初期火災報警設備
在建工地的火災探測系統尚未建立或不完善,使初期火情不易被察覺。同時,由于正在施工,樓梯間、電梯井等未封堵,成為火勢蔓延的途徑;多數工地外設的腳手架、防護網易形成立體燃燒。
(五)消防意識不強
單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能力較弱,消防安全意識不強,國家消防安全技術標準和管理規定未得到很好執行。
三、在建高層建筑的火災特點
在建高層建筑的建筑特點既有一般高層建筑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
1、煙、火蔓延途徑多,容易形成立體火災。在建高層一旦發生火災,大部分呈敞開式燃燒,建筑物本身的消防設施未建成,無防火、防煙分隔,火災極易蔓延。 據測定,在火災時,一座高度為100米的高層建筑,在無阻擋的情況下,煙氣順豎向管井擴散至頂層只需要30秒,瞬間整幢建筑即可形成“立體火場”。
2、內部情況復雜,滅火和疏散困難。在建高層樓梯無扶手,樓面孔洞多,電梯井道口無護欄,樓面穿管預排的凸出物多,物品堆放雜亂無章,易造成墜落、跌倒傷害。且建筑物本身大多無防火、防煙分隔,整幢大樓充滿煙霧,進攻人員從進入內部時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往往到達起火樓層時,氣瓶工作時間已所剩無幾,滅火救援的時間受到限制。
3、外圍腳手架和防護物易垮塌。腳手架和防護物多為可燃物,一旦發生火災,在一定時間內,會失去承重能力易造成垮塌。在風力的作用下,起火的腳手架碎片四處飛散,對滅火人員造成威脅,嚴重影響滅火救援行動。
4、撲救難度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建高層建筑施工現場通道狹窄,由于受到場地的制約,房屋、棚屋之間,建筑材料跺與垛之間缺乏必要的防火間距,甚至有些材料堆跺堵塞了消防通道,消防車難于接近起火點,作業面較小。
(2)內部情況復雜,戰斗展開困難。
(3)周圍水源缺乏,供水難度大。
(4)由于在建高層下方地形復雜,舉高車難以靠近作業。
(5)樓層高,登高滅火困難,垂直鋪設水帶難度大、時間長。
四、影響在建筑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的因素
1、風力、風向
在建高層建筑大部分一旦發生火災,立即呈敞開式燃燒,風力、風向對火災的影響很大,能夠加快火災的蔓延,也是影響煙氣流動特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外部的腳手架和防護網起火后,在風力的影響下能迅速蔓延,引起立體燃燒。
2、火災煙氣
火災煙氣的組成取決于可燃物的化學組成和燃燒條件。火災煙氣會造成嚴重危害,其危害性主要來自毒害性、減光性和恐怖性三個方面。毒害性和減光性是對人生理上造成的危害,而恐怖性則是對人在心理上造成的危害。在建高層建筑由于缺乏防火分隔,火災后煙氣迅速擴散,易造成人員傷亡。
3、煙囪效應
在建高層建筑由于孔洞多,預留的電梯井、管道井大多呈敞開狀態,發生火災時,由于煙囪效應的作用,高溫煙氣迅速擴散到各個空間,加快火災蔓延。
4、登高困難
在建高層建筑由于缺少消防電梯及其他輔助登高設備,消防人員不能及時到達著火層展開撲救,消防器材也不能得到及時補充,如遇夜間起火還缺少應急照明設施。
5、現場情況
在建高層建筑施工現場通道狹窄,由于受到場地的制約,有些材料、堆跺堵塞了消防通道,消防車難于接近起火點,不便于展開戰斗。
五、撲救在建筑高層建筑火災的幾點對策
撲救在建高層建筑火災,除應遵循一般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的技戰術措施外,還應重視以下幾點:
1、選擇正確的登高途徑。
在建高層一般都有施工升降機,雖是普通電源供給,但進戶線和配電箱都在地面控制,轎箱是敞開的,并緊連腳手架,即使營運中意外停電,人員也能及時轉移,是理想的登高途徑。內部樓梯雖然缺乏扶手,但在火災中也是重要的登高途徑。有條件的可以采用舉高車登高。
2、選擇正確的進攻路線。
由于在建高層建筑為保證施工和下部人員安全,一般每隔五層設置保護網,且火災時易迅速蔓延,未燃燒處受火勢威脅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不宜采取外部垂直鋪設水帶方法供水。內部樓梯一般無扶手,可以利用樓梯間進行垂直鋪設水帶供水,有三種方法選擇,即:一次性登高施放、分層登高施放、原地施放吊升。一次性登高施放對消防員體力要求較高,但技術性要求相對較低,受風力的影響大,用時長;分層登高施放用時最短,展開速度快,但技術要求高;原地施放吊升受建筑物外部影響大,但成功率較高。
3、充分利用內部可用水源。在建高層建筑由于施工用水需要,大多在內部鋪設縱向的臨時供水管道,在每一層有一個出水口,用塑料管相連,雖然管徑細、壓力低、流量小,但是在供水困難的在建高層建筑火災中,在撲救小面積的初期火災中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4、撲救在建高層建筑火災時,戰斗員進入室內展開滅火戰斗時要防止造成墜落跌倒傷害,停車位置選擇要防止高空腳手架墜落;
5、腳手架火災極易把水帶燒壞,在水帶鋪設程序上,可以先垂直后水平,地面部分水帶有條件可用水槍噴射水流,用竹木板遮蓋保護,以防散落火星燒損。
6、夜間火災要注意搞好火場照明,特別是內攻照明,防止人員墜落跌倒受傷。
7、要加強消防員個人防護。在建高層建筑由于缺少防火分隔,消防員受火勢和煙霧威脅的范圍大,內攻人員應一次性帶齊通信、照明、防護等裝備。空氣呼吸器使用時間短,作戰時間受影響,有條件的可以使用氧氣呼吸器。
六、平時應側重的幾項工作
在建高層建筑火災的預防和撲救,應注重平時工作,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全面提高單位主體消防安全責任意識,督促建立有效的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起有效的火災隱患發現、整改、預防機制,把火災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2、推動火災預防關口前移,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規章,達到“防消合一”資源整合。強制消防水源、滅火器材、消防車道等設置和配備,落實火災預防措施。重視源頭管理,嚴格建筑工程消防審驗,加大抽檢力度,防止增加火災發生的幾率和危險性。
3、建立定期熟悉、演練制度。責任區中隊在施工初期要制定滅火救援應急預案,施工過程中要定期熟悉,掌握工程進度過程對滅火工作的影響因素,及時修訂滅火預案,并開展針對性演練。
4、加強裝備革新和測試,適應火場實際需要。積極組織部隊開展新車輛裝備性能測試,深挖裝備的最大潛能,研究超高層建筑火災撲救戰法,增強了撲救超高層火災的信心。同時激發部隊開展裝備革新,制作一批火場實用的器材裝備,如高層水帶固定、水帶延伸等器材。
上一篇:大跨度倉庫火災的撲救對策
下一篇:高層建筑火災的特點和撲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