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管道布置設計的主要原則
由于化工產品種類繁多,生產操作條件不一,輸送介質性質復雜。因此,管道布置與安裝應根據工藝流程的要求、操作條件、輸送物料的性質、管徑大小等,并結合設備布置、建筑物及構筑物的情況進行綜合考慮,使管道能充分滿足生產要求,保證安全生產,便于操作維修,而且還要整齊美觀。
(一) 物料因素
輸送有毒或有腐蝕性介質的管道,不得在人行道上空設置閥體、伸縮器、法蘭等,若與其他管道并列時應在外側或下方安裝。
輸送易燃、易爆介質的管道不應敷設在生活間、樓梯和走廊等處,一般應配置安全閥、防爆膜、阻火器、水封等防火防爆安全裝置,并應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易燃易爆及有毒介質的放空管應引至室外指定地點或高出層面2m以上。
管道敷設應有坡度,以免管內或設備內積液,坡度方向一般為順介質流動方向,但也有與介質流動方向相反的情況,如氨壓縮機的吸入管道應有≥o.005的逆向坡度,坡向蒸發器;其排氣管道應有o.01一o.02的順向坡度,坡向油分離器。管道坡度一般為:
蒸汽 0.002—0.005 蒸汽冷凝水 0.003
冷凍鹽水 0.005 壓縮空氣 0.004
真空 0.003 清凈下水 0.005
生產廢水 0.001 一般氣體易流動液體 0.005
黏度大的液體可取0.01,含固體顆粒的流體最大可取0.05。
長距離輸送蒸汽的管道要在一定距離處安裝疏水閥,以排除冷凝水。
冷熱流體應相互避開,不能避開時,冷管在下,熱管在上;塑料管或襯膠管應避開熱管。
(二) 施工、操作與維修
管道盡量架空敷設,平行成列走直線,少拐彎(應做自然補償,方便安裝、檢修、操作除外)、少交叉以減少管架的數量;并列管線上的閥門應盡量錯開排列;從主管上引出支管時,氣體管從上方引出,液體管從下方引出。
管道應盡量集中敷設,在穿墻和樓板時特別要注意此段管道不應有焊縫。
管道應盡可能沿墻壁安裝,為便于安裝、檢修和防止變形后擠壓,管道之間、管道與墻壁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平行管道間最突出物間的距離不能小于50~80mm,管道最突出部分距墻壁、管架邊和柱邊不能小于lOOmm。表7-12和表7—13分別列出了法蘭對齊和法蘭相錯時低壓管道間距。
管道布置不能妨礙門窗開啟及設備、機泵和自控儀表的操作檢修,在有吊車的情況下,管道布置不應妨礙吊車工作。管道應避免通過電動機、儀表盤、配電盤上空;塔及容器的管道不可從人孔正前方通過。
管道安裝時盡量避免出現“氣袋”和盲管,當無法避免時,應在管線最高點設置放空閥,最低點設置放凈閥。
閥門、儀表的安裝應方便操作與維修,一般閥門安裝高度以離操作面1.2m為宜,水平管道的閥門閥桿不宜垂直向下。
流量元件(孔板、噴嘴及文氏管)所在的管道前后要有足夠長的直管段,以保證準確測量。
液面計要裝在液面波動小的地方;沉筒式液面計周圍留有開關儀表盤的空間;玻璃液面計要裝在操作控制閥時能看得見的地方。
溫度元件在設備與管道上的安裝位置,要與流程一致,并保證一定的插入深度和外部安裝檢修空間。
(三) 安全分析
不銹鋼管不得與普通碳鋼制的管架直接接觸,以免產生因電位差造成腐蝕核心。
在人員通行處,管道底部的凈高不宜小于2.2m;通行大型檢修機械或車輛時,管道底部凈高不應小于4.5m,跨越鐵道上方的管道,其距軌頂的凈高不應小于5.5m。
埋地管道應在凈土層以下,穿越道路或受荷地區要采取保護措施,輸送易燃易爆介質的埋地管道不宜穿越電纜溝。
距離較近的兩設備間。管道一般不應直連接(設備之一未與建筑物固定或有波紋伸縮器的情況除外),一般采用45°或90°彎接。
設備間的管道連接應盡可能地短而直(用于自然補償或方便檢修的情況除外),尤其是使用合金鋼的管線和工藝要求壓降小的管線,如壓縮機人口管線,再沸器管線以及真空管線等。
為防止管道在工作中產生振動、變形及損壞,必須根據管道的具體特點,合理確定其支承與固定結構。
管道布置時應考慮電纜、照明、儀表、采暖通風等非工藝管道。
二、 管道支架
管道支架有支承、固定與約束管道的作用,它承受管道的重量、沿管道的軸向水平推力(熱推力)、側向水平力(支架拉力等)、設備傳給管道的振動力等。
管子的固定、支承和管架設計是管道布置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車間平面布置時,必須對管架進行規劃,確定其大致位置,估算其寬度。待具體布置時,再最后確定其位置和結構尺寸。
管架寬度取決于布置在管架上的管道和直徑。一般按管架上管道最密處的管子根數計算管架寬度。
管道支架(管卡、托架、吊架)已有標準設計,可按《管架通用系列》選用。
按管道支架的作用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型。
固定支架。不允許管道有任何位移的地方,應設固定支架。除支承管道重量外,還要承受管道的水平用力,保證管道不能移動。固定支架應設在堅固的廠房結構或管架上,并對垂直和水平受力進行驗算。
在熱管道的各個補償器(包括自然補償器)間設置固定支架,就能按設計意圖分配補償器分擔的補償量;在設備管口附近的管道上設置固定支架,可以減少設備管口的受力。
滑動支架。允許管道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位移。
導向支架。用于允許軸向位移而不允許橫向位移的地方,如Ⅱ形補償器的兩端(距離4倍管徑處)和鑄鐵閥件兩側。常用的導向支架有導管、導向用鋼、導向板和導向管托等。
彈簧吊架。當管道有垂直位移時,如熱膨脹引起的上下位移,則因彈簧有彈性,故仍能提供必要的支承力。
管架一般分為室外管架與室內管架。室外管架有獨立的支柱;室內管架可省去管架支柱,盡量采用與土建的墻、柱或鋼梁直接連接的方式。一般采用插墻支承或與土建預埋件相焊接的方式,如無預埋件時,可采用梁箍包梁或模、角鋼夾柱的方式。
對于臂式連接結構的支吊架,其臂長度一般不大于800mm。對于臂較長的支吊架,盡量在其受力較大的方向加斜撐。
支架、管架間距:管道的支架或管架間距越小,需要的支架或管架的數目就越多。管架間距可按大部分管道的支架間距選定,一部分小管子可利用設支架支承。固定支架和活動支架的間距要參見表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