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問題分析了其存在成并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體系
“西部大開發”期間,國家加大對西部公路建設資金的投入,新疆高等級公路和地方公路建設迅猛發展,大大改觀了阿克蘇地區運輸環境。但是隨著基建規模的擴大,為了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施工隊伍也迅速發展,一大批新工人(特別是農民工)未經正規培訓就上崗,安全意識差,自我保護能力差,出現了違章現象多,安全隱患多,傷亡事故多,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本文就此分析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安全問題的成因和對策。
一、成因
1.機構不健全,制度不落實,徒有形式,安全工作處于被弱化的狀況。
2.有的領導對安全重視不夠,工作力度不大。
3.施工隊伍發展過快,職工素質偏低,多數未經過系統安全教育就上崗。缺乏安全知識和自我防護能力,而且他們多數分配在重活、臟活、危險作業崗位上操作,從已發生的傷亡事故統計來看,85%是農民工,合同工。
4.建筑市場管理亂、掛勾轉包、肢解發包、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偷工減料、質量低劣、無證設計、無證施工、越級承包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有的企業一線管理人員中,上崗者無證。報建、監督、審批制度,對某些工程失去約束力。
5.盲目壓工期,搶進度也往往造成事故的發生。有的建設單位不顧客觀實際,盲目壓縮合同工期。一些機械化程度比較低的施工單位,為了履行合同不致受罰,只好日夜加班搶進度,職工勞累得疲憊不堪,神經緊張,精力不支。不該發生的事故往往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
6.僥幸心理和老“經驗”在部分職工中還有市場。有的人把暫時沒出問題的違規操作,當做“經驗”推廣,必然會給安全生產留下隱患。有的職工雖然懂得違規操作是不安全的,但是為了效益,為了囊中利,懷著僥幸心,自我“壯膽”,鼓起“勇氣”,置安全不顧而蠻干。
7.職工科技水平低,科技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生產力。由于職工文化素質低,對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掌握不了,操作中無知蠻干,往往造成事故的發生或設備的損壞。有的科技成果,甚至專利,總是在報紙上報道,卻不能及時轉化為生產力面向市場,為生產建設服務,幫助人們擺脫笨重的體力勞動和不安全的操作環境。
二、對策
1.法制體系
(1)用好用足現行法規條例,把安全工作推向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必須認真執行部、省安全操作規程、規范、條例,不許任意取舍,降低標準。
(2)有關部門要形成共識,認真執行國家預算定額和工期定額,克服和制止“造價越低越好”、“工期越短越好”的盲目壓造價、壓工期的做法。
(3)堅定不移地把“安全一票否決權”落到實處。把它作為評選,晉級、加薪、招標投標、質量評比、資質定級的先決條例,以增強領導和職工“安全第一”的意識。
2.組織體系
(1)健全安全機構,認真解決編制和經費問題,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本前提。
(2)企業內部要單獨設置安全專管機構,配備懂業務的專職安全人員。主管部門要把它納入資質管理和年度目標考核范圍。
(3)安全機構要縱橫交織形成網絡。行業管理縱向到底,企業管理橫向到邊。既要依靠專職安全員的管理,又要發揮廣大職工群眾的監督作用,做到黨政工團,齊抓共管,不留死角。
3.管理體系
(1)明確管理責任,是搞好安全生產的基本原則。在工作中要認真貫徹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生產與安全發生矛盾時,要堅持“安全第一”的方針。要有明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實行包括領導在內的重獎重罰,獎罰兌現。
(2)發揮安全監督機構和監理機構的權威作用,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環節,沒有辦理安全監督手續的工程不準開工,安全不達標的工程,不許參加優良工程評選。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規范市場行為,是促進主、客觀環境好轉,搞好安全生產的重要措施。工程承包必須克服和制止層層轉包、肢解承包的現象,嚴厲打擊承包人“金錢第一”、“效益至上”、不擇手段、偷工減料、以次充優的行為。
(3)加大安全檢查力度,是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增強領導、職工安全意識的重要舉措。嚴格認真地檢查,對領導,對企業無不具有威懾作用,它能促使領導重視安全工作,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安全檢查要注意三戒:一戒虛張聲勢,走馬觀花,流于形式。二戒檢查未始,電話先通,給基層充分“準備”時間,實況被掩蓋,使檢查發現不了問題的癥結所在,無法進行針對性的整改,潛伏更大隱患。適當搞些不事先通知的突擊檢查有好處。三戒獎罰不兌現,言行不一致,光打雷不下雨,蜻蜓點水,不了了之。要做到集中檢查與平時監督相結合,要警鐘長鳴,常抓不懈,把“安全第一”,達標管理,落實到現場。
(4)堅持持證上崗,是增強安全員責任感,搞好安全生產的新舉措。這不僅可以增強持證人員責任感,還可防止無證上崗和一本證書滿天飛現象,促使企業重視崗位培訓,加快培訓進度,平衡各工種之間的比例關系。
(5)注意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創造安全生產環境,是克服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每個工程的現場環境條件都不相同,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頗多,諸如設備狀況,人的生理、心理狀態,季節、氣象變化,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和噪音等,均能導致事故的發生。作為安全管理人員,對這些因素都要事先了解掌握,并制訂應付措施,化險為夷,給操作者創造一個舒適的生產環境。
4.教育科研體系
(1)加強人才培訓,提高職工文化技術素質,是實現安全生產的前提。有計劃地對現有職工進行在職培訓和脫產培訓,以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通過培訓、考試,并結合技能鑒定,發給相應的等級工資,以激發職工好學上進的積極性。
(2)積極研究和推廣先進的施工工藝,努力研制先進的施工設備和設施,不斷提高施工的機械化程度和安全等。
5.設備保證體系
(1)加強設備管理,確保正常運轉,防止事故發生。現代工程建設離不開各種設備和設施,利用現代化的設備和設施,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改善勞動條件,也有利于安全施工。但如果哪一個環節不能滿足安全生產的要求,也會造成事故發生,現場對未經檢查驗收合格的設備、設施不得投入使用,加強維修保養,定期進行檢查,不準帶病作業,凡應裝而未裝安全裝置的設備不許使用。
(2)保證安全投入,增添必要的設備和設施,提高機械化水平,改善職工勞動條件,為安全生產創造物質基礎。
(3)實行三定(定人、定機、定崗)操作,堅持持證上崗,是加強設備管理,減少傷亡事故的有效途徑。
上一篇:交通事故多發點段排查方法
下一篇:道路工程安全施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