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煤礦事故越來越多,而且危害程度越來越大,其中有大部分事故就是因為機電設備出現問題產生的,本文就主要探討了關于如何減少煤礦機電事故的措施。
煤礦機電事故是煤礦生產、發展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它不僅造成人員及設備的傷害, 還可能成為煤礦煤塵、瓦斯爆炸的一個誘因, 使采區乃至整個礦井受到嚴重破壞。如何預防煤礦機電設備事故的發生, 是一個煤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1.煤礦生產中發生機電事故的原因
(1)設備陳舊老化
在煤礦建設時, 煤礦設備的投入必須成套, 而且相互之間必須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資金數目相當大, 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 都難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 致使煤礦機電設備更新速度較慢, 設備相對老化。另外,我國煤炭行業的設備制造業, 由于科學技術、工藝設計、原材料、加工制造及檢測手段等綜合配套能力較低, 加之涉及的材料、電子、液壓及機械零配件等行業的能力不相匹配, 導致煤炭行業整體裝備相對落后, 設備維護工作量大。
(2)設備造型不合理
我國煤礦生產設備品種少、水平低、質量差, 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和機械基礎產品還不能滿足煤炭工業迅速發展的要求, 比如液壓支架、采煤機、掘進機、重型刮板輸送機等都是在引進技術基礎上完成的, 對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的現狀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另外, 機電設備的選型要求配套化, 對不同的地質條件、使用人員及管理水平等有較強的適應性。而實際情況則是設備與條件不相適應, 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磨合, 磨合期內,往往事故率較高。西山煤礦總公司屯蘭礦上馬的第一套國產智能化綜采設備, 由于設備選型上的缺陷以及該礦地質條件、運輸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不相匹配, 其功能只發揮了 70%~80%。
(3)設備檢修不到位
如今正規煤礦大多采用了采煤機、運輸機、掘進機、支架等一系列的先進采掘設備, 逐步由機械化向自動化邁進, 但長時間運行和在運行當中職工操作的失誤都會引起設備的損壞, 這就要求對設備檢修必須做到認真、細致、全面。現在的煤礦職工整體素質不高, 再加上設備陳舊, 本身維護工作量很大, 所以對設備的檢查維修只能是哪壞修哪, 年檢月檢工作很難進行下去。據統計, 發生的機電設備事故約有 75%~80%是由于操作不規范、檢修不到位而造成的。
(4)配件規格和質量不過關
隨著煤礦機械化程度的提高, 對各種設備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目前我國生產煤礦設備配件的企業結構小而散, 對于配件的尺寸、規格、材料、性能沒有統一標準, 只要不是一個廠家的配件, 90%以上不相匹配。各個廠家所生產的配件在細節上存在差異, 更有一些小廠家為了自身利益, 偷工減料、降低成本, 這也給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檢修帶來了一定影響。
2.減少煤礦機電事故的對策
(1)加強特殊工種的用
工制度管理。煤礦機運工種的技術性較強,其各崗位工種都不能以照顧的身份出現,要由思想端正、技術全面的工人來擔任。同時加強臨時用工的安全管理,盡量少用或不用臨時工。除特殊情況外,特殊工種人員不能隨意調換,要嚴格考核發證,持證上崗。
(2)加強思想教育工作。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引導教育職工,明確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僥幸心理,增強安全意識。運用典型的事故案例對職工進行思想教育。一是建立典型事故案例教育展室,定期對職工進行開放,用生動的案例形象教育職工。二是用典型說教的方式,教育職工認清“三違”的危害,強化職工安全防范意識。三是定期請典型事故的家屬做報告,以引起職工思想上的共鳴。另外,特別要注意了解掌握職工的思想和生理狀態,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加以監護,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發生。
(3)加強職工的安全業務培訓工作。減人提效后,以崗定人,管理層和工人崗位限額,原有的培訓組織形式已不適應,需根據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對策:一是建立競爭機制,如對技術工種和管理人員采取競爭上崗,對所有職工都采用崗位技能工資,劃分工資等級,引導和迫使職工自發學習安全業務知識;二是每隔一定時期組織職工進行技術比武,對優勝者給予重獎,以調動職工學技術、學業務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崗位上按標準及規程進行作業;三是采用“三結合”的培訓方式,即業余培訓與脫產培訓相結合,以業余培訓為主,全員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以重點培訓為主,內培與外培相結合,以內培為主;對新工人、新崗位、新技術要進行強化培訓,以全面提高職工的安全業務素質為目的,為搞好安全生產打下堅實的“以人為本”的基礎。
(4)努力加強礦井質量標準化管理。礦井質量標準化是煤礦安全的基礎。實踐證明,礦井質量標準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效益產出,有力地促進了安全生產。要把這項工作當作一項經常化的工作來抓,要由靜態達標向動態達標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實現生產全過程達標。
(5)加強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實踐證明,要抓好安全工作,離不開有效的監督,失去了監督作用,必然助長麻痹僥幸、違章蠻干的現象。監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導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強化監督制約機制,充分發揮現場安監人員的作用;同時,必須堅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別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級領導和業務部門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工人的崗位責任制,明確每個人的安全職責。另外,采取安全資金激勵機制,通過經濟杠桿,嚴格考核,兌現獎懲,從而促進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實。
上一篇:輸煤系統防火防爆措施
下一篇:如何防止冒頂片幫傷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