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學技術與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關系
2004-04-09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科學技術不僅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生產力,而且是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基本保障條件。?
生產過程中意外事故的發生和職業病的產生對職工的安全健康造成重大損害,產生不可忽視的社會影響,對社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如不迅速扭轉我國重大事故不斷和職業病高發的嚴重局面,其所產生的社會矛盾將日益突出。主要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于工業生產事故和其他職業危害問題所產生的勞動爭議增多,而且矛盾易于尖銳。尤其是2l世紀中國實現了小康生活水平后,人們對生產和生活中的安全需要不斷增強。對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惡劣勞動條件,處理不當就會影響社會安定。?
第二,在我國,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在未來的時代,獨生子女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勞動力,這些人一旦發生傷亡事故,要嚴重影響家庭人員結構,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對家庭和社會都會造成極大的沖擊。同時,對國家生育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也會帶來影響。?
第三,人們把安全、衛生、舒適的勞動條件作為職業選擇的重要標準,按目前生產模式發展,在重大事故多發行業,將會由于招不到高素質的職工而使生產發展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影響產業的平衡、持續、發展。?
第四,工傷事故和職業病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生態環境破壞,形成社會不安定因素,而且也造成人們心理上難以承受的負擔。?
我國工傷事故和職業病狀況嚴重的根本原因在于安全科學技術水平落后,安全管理和工程技術裝備不能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生產安全關系著企業的興衰,關系著人民的安危幸福,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因此,必須確保安全科學技術與國家經濟建設和技術改造同步規劃,同步發展。?
不僅是勞動過程中的意外事故對國家和社會造成極大的危害,生活過程中的意外事故對社會和家庭也造成重大的影響。?
安全科學技術是安全生產和安全生活的基礎和保障。安全科學揭示安全的本質和規律,通過安全工程技術保護生產力和保障生活安康,從而推動安全文明生產和人類安全生存。安全科學技術是發展生產和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條件。?
安全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是統一的。事實證明,安全科學技術已不僅影響生產力的發展,影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還影響國民經濟的增長。據聯合國統計,世界各國每年要花費國民經濟總產值的6%來彌補由于不安全所造成的損失。一些研究也表明,事故對生產企業帶來的損失可占企業生產利潤的10%,而安全的投入的經濟貢獻率可達5%。這些數據說明安全科學技術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專門設有發展安全科學技術的內容和指標。安全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