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要科學地應用因果規律做好生產領域的傷亡事故預防。圖3所示的五個步驟是密切聯系的。第一階段是組織管理功能;第二階段是把事故事實進行分類和記錄;第三階段是分析原因;第四階段是根據原因提出應采取的補救措施;第五階段是執行與檢查。這五個步驟主要是解決事后追查型問題,以便防止同類事故重復發生。這五個步驟均以安全科學知識、組織管理能力及基本態度和觀點為基礎。
補救方法的執行與檢查
1. 工程措施的執行(安全工程師)
2. 改進工藝過程與操作方法
3. 人員訓練(場地與工具的準備,示范表演,實踐,考核)
4. 獎懲制度的執行
選擇補救方法
1. 進行技術改進和改善(包括機械及工具和防護,改進照明、色彩對比度,通風,加載人身安全防護措施,安全工具及設備系統改進)
2. 對工作人員進行訓練和安全教育
3. 發布有關標準的操作方法,改進工藝過程
4. 進行安全宣傳教育
分析事故原因
發生周期
直接原因
事故類型
嚴重程度
間接原因
操作
地點
主要決定性原因
工具與設備障礙
找出事故事實
調查
研究記錄
詢問有關人員
檢查
歷史的與現在的一切記錄
判斷事故過程
審查
原始規劃、設計等
健全組織
安全工程師
領導
技安員
礦山以采掘系統為重點建立安全組織
建立與促進對防止事故的重視
對事故發生與防止的基本觀點
對待事故態度
技術能力(包括組織、管理)
技術知識
對待勞動者的態度
更好地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特點
圖3防止傷亡事故的五步驟
安全工作成功與否,主要看對下列各步有無良好的管理和豐富的知識。
第一步,建立安全組織。建立和健全安全專職機構,設立安全專職干部,有安全工作計劃,在企業領導主持下建立有系統、有實效、切實發揮作用的組織。
第二步,尋找事實。安全組織既已建立,安全措施計劃已經形成,就要進行觀察,記錄的復核(開展調查研究),判斷、查詢、收集第一手材料,確定安全工作的重點。
第三步,分析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頻率、嚴重性、地點、工種的事故情況,就事故種類、生產工序、工具設備等存在問題,找出發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次要原因以及本質上的主要原因。這可利用電子計算機及統計資料。
第四步,補救方法的選擇。找出工傷事故的本質原因后,有針對性地選擇補救方法,以確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例如,加強安全教育,做群眾的思想工作,調整或更換人員,請求工程修改等等。
第五步,補救方法的應用。加強監督檢查,修改工程或工藝流程,加強法制,嚴格規章制度,開展科學研究等等。企業領導、安全工程師、車間主任及工段長、班長等管理人員必須重視此項步驟,且負有直接責任。
這個事故預防工作五步驟也稱事故預防五階段模型。該模型包括了企業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內容,但是它以實施改進措施作為事故預防的最后階段,不符合“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律和系統工程的原則。
根據現代安全管理的觀點,對事故預防五階段模型做了改進。事故預防工作是一個按照圖4那樣不斷循環進行、不斷提高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這里的事故預防工作主要包括資料收集,對資料進行分析來發現問題,選擇改進措施,實施改進措施,對實施過程及結果進行監測和評價,在監測和評價的基礎上再收集資料。
事故發生及預防的基本理念
原則 信念
預防事故的基本方法
(安全管理)
資料收集
監測 資料分析
改善方法的應用
改善方法的選定
長期安全管理的內容與安全工作
⊙制定方針政策
⊙企業環境
⊙安全工作趨勢
⊙管理方式
⊙安全工作的方式
⊙動機激勵
⊙對職工的要求
⊙思想工作
⊙訓練
⊙其他
即時安全管理的問題與內容
⊙災害
⊙事故
⊙不安全行動
⊙不安全狀態
⊙規程
⊙安全規則
⊙程序
⊙裝置
⊙分析
⊙其他
圖4事故預防內容
改進措施可分為直接控制人員操作及生產條件的即時的措施,以及通過指導、訓練和教育逐漸養成安全操作習慣等長期的改進措施。前者對現存的不安全狀態及不安全行為立即采取措施解決;后者用于克服隱藏在不安全狀態及不安全行為背后的深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