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技是安全文化的精華
2007-08-22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安全科技又可叫作科學安全文化,它影響著安全文化的品質和功能。安全科技在本質上處于文化的深層結構中,但在一般情況下,在安全文化的各個層次中都能見到它。安全科研活動是安全行為文化的重要內容;安全科研成果是安全文化的精華,是對安全精神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創新和發展,同時也使安全文化的空間層次更加豐滿,使實現安全的手段更加可靠。
在器物層次上,各種用于安全目的先進工具和設施都是物化了的安全科技成果。安全物態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層部分,是人們受安全觀念文化的影響所進行的,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安全與健康的行為活動的產物,它能折射出安全觀念文化的形態。因此,從安全物態文化中往往能看見組織或單位領導對安全的認識程度和行為態度,反映出企業安全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是否科學,體現出整體的安全行為文化的成效是否顯著。生產生活過程中的安全物態文化表現在:一是人的操作技術和生活方式與生產工藝和作業環境的本質安全性;二是生產生活中所使用的技術和工具等人造物及與自然相適應有關的安全裝置、儀器儀表、工具等物態本身的安全可靠性。
在行為層次上,各種操作動作更有益于人的健康,各種設計、施工和驗收行為等都更符合自然法則、更加人性化。在我們這個現代文明還有盲區,不講科學的迷信活動仍有市場的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程度不高,農業仍很落后的情況下,需要倡導的安全行為文化是:進行科學的安全思維;強化高質量的安全學習;執行嚴格的安全規范;進行科學的領導和指揮;掌握必需的應急自救技能;尊重因安全的需要而出現的各種活動,抓住機會因勢利導,開展科學的安全防災引導;進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
在制度層次上,安全法律、法規、標準的制定更科學,科技含量更高。科學的安全制度文化與安全行為文化一樣,在安全文化的空間結構中,同處中層位置,但它在時間上滯后于行為文化,因為它產生于人們的行為活動,是人們行為活動中有利于安全的成分被總結提煉的產物,它的作用是對人們的安全行為進行規范。安全制度文化是社會化大生產不可缺少的軟件。它對社會組織和各類人員的行為具有規范、約束和影響的作用,所以有學者又把它叫做管理文化。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設內容包括如下內容:一、建立法制觀念、強化法制意識、端正法制態度,二、科學地制定法律法規、規章標準,三、嚴格的執法程序和自覺的執法行為等;同時,安全制度文化還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經濟手段的建立與強化等。
在精神層次上,安全觀、安全哲學、和諧社會的構想和科學發展觀等成為主導思想。科學的安全觀念文化是指決策者和大眾共同接受的符合客觀規律的安全意識、安全理念、安全價值標準。安全觀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形成和發展安全物態文化,促進并提高安全行為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的內因。聯系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大背景——計劃經濟的慣性與市場經濟的不完善,全面小康的發展目標與重生產輕安全的現實,加入WTO的承諾與面對問題的投鼠忌器——我們需要建立的安全文化觀念是: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最大的內需,安全生產就是經濟增長點,講安全就是有人性的觀點等;以及未雨綢繆的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科學防范意識等。總之,要尊重國情,開展利于每個人的發展的積極的安全科研,并促進安全科研成果的應用;同時更多地借鑒世界各地的最佳安全科研成果,以造福廣大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