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性措施,統稱為安全技術措施。在采取安全技術措施時,應遵循預防性措施優先選擇,根治性措施優先選擇緊急性措施優先選擇的原則,依次排列。以保證采取措施與落實的速度,也就是要分出輕、重、緩、急。安全技術措施的優選順序:根除危險因素;限制或減少危險因素;隔離、屏蔽、聯鎖;故障安全設計;減少故障或失誤;校正行動。
1.根除、限制或減少危險因素。選擇合理的設計方案、工藝、選用理想的原材料、本質安全設備,并控制與強化長期使用中的狀態,從根本上解決對人的傷害作用。
2.隔離、屏蔽。以空間分離或物理屏蔽,把人與危險因素進行隔離,防止傷害事故或導致其他事故。
3.故障安全設計。發生故障、失誤時,在一定時間內,系統仍能保證安全運行,系統中優先保證人的安全,依次是保護環境,保護設備和防止機械能力降低。故障一安全設計方案的選定,由系統故障后的狀態決定。
4.減少故障和失誤。安全監控系統、安全系數、提高可靠性是經常采用的減少故障和失誤的措施。
5.警告。生產區域內的一切人員,需要經常注意生產因素變化、警惕危險因素的存在,采用視、聽、味、觸警告,以校正危險的行動。警告是提醒人們“注意”的主要方法,是校正人們危險行動的重要措施。
(五)生產作業環境的人機系統要求
工業生產是一套人、機、環境系統。系統因素合理匹配并實現“機宜人、人適機、人機匹配”,可使機、環因素更適應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人的操作行為就可能在輕松中準確進行,減少失誤,提高效率,消除事故。
生產作業環境中,溫度、濕度、照明、振動、噪聲、粉塵、有毒有害物質等,不但會影響人在作業中輕松的工作情緒,不適度的、超過人的不能接受的環境條件,還會導致人的職業性傷害。對作業環境條件的概括要求:
1.照明必須滿足作業的需要
強光線也叫眩光,使人眼出現疲勞與目眩。昏暗或過暗光,不但使人眼出現疲勞,還可能導致操作失誤,甚至發生事故。
2.噪聲、振動的強度必須低于人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
噪聲、振動損傷人的聽覺、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和心臟功能,有損人的健康,降低工作效率,發生各類事故。
3.有毒、有害物質的濃度必須降到允許標準以下
有毒、有害物質對人直接產生危害,長期在有毒、有害物質的環境中,能發生人的慢性中毒、職業病。出現急性中毒時會迅速造成死亡。
綜上所述,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即是相互獨立,又是相互聯系的,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狀態背后,隱藏著人的不安全行為或人失誤。物的不安全狀態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質和人的決策水平。
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出現疊加,在時間與空間上就為事故的發生創造了條件。要防患事故的發生,必須針對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從兩方面入手,采取相應措施,真正防患于未然。
上一篇:安全心理學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下一篇:安全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