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宏(河南石油勘探局 河南 430074)
鄭 霞(山東巖土勘察工程總公司 山東 250014)
張成慶 王婧敏(河南石油勘探局 河南 430074)
摘要 隨著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快速推進,事故管理必須與之相適應,在經驗型管理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現代事故管理理論進行事故預防控制。只有選樣,才能有效提升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各類事故的發生。本文就如何借鑒運用工業發達國家的現代事故管理理論,改變經驗型管理占主導地位的現狀進行了闡述,對科學預防控制事故將有所裨益。
關鍵詞 工業安全;事故理論;借鑒運用;預防控制;事故
0 引言
防止和減少事故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內容和永恒的努力方向。隨著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快速推進,事故管理必須與之相適應,在經驗型管理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現代事故管理理論進行事故預防控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各類事故的發生。然而,在生產實踐中,現代事故管理理論卻并沒有被很好地運用,經驗型管理還占主導地位,運用事故預防控制理論采提高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大有必要。
1 現代事故理論的科學價值和實用價值
隨著安全逐步發展完善成為一門科學,事故管理也相應地產生了很多具有創造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的理論,如事故三角形理論、多米諾骨牌理論、單因素理論、軌跡交叉理論,等等。這些理論的產生是隨著現代工業革命的興起,在西方發達國家迅速發展起來的。當前,我國的工業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之后,正進入一個從企業規模、種類到科技含量都迅速提升的時期,與西方工業革命時期有諸多相似之處,正好具備了應用這些理論的良好條件,因此,應加快現代事故理論在我國企業事故管理中的推廣應用,有效開展事故預防控制工作。借鑒運用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形成的事故管理理論,就避免了再去走發生大量事故、研究大量事故、分析大量事故最后形成人已有之的理論的彎路,從而加速提升安全工作水平,正如馬克思所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再者,這些理論是用他們的生產工藝、設備運行及工人的生命換來的,如果我們能巧拿善用,也就等于事半功倍,保護了企業的財產和員工的生命安全。
2 當前企業事故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的指引下,廣大安全工作者積極總結事故帶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大膽探索研究新理論、新方法,50年來,積累了大量事故預防控制經驗,采取了不少新方法,也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但是,當前的事故預防控制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2.1 經驗方法多,系統理論少
這一點從大學安全工程教材上可以明顯地看出,教材所選事故控制理論幾乎百分之百地來自西方,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理論成果甚少,更多的是一些經驗性做法。縱觀石油、化工、鋼鐵、鐵道等行業,可以說各自在事故預防控制上都進行了較為全面的經驗性總結,推行了許多各不相同、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如在石油企業,全面推行的“三標”班組建設,通過創建標準化現場、標準化班組、標準化崗位,確實消除了大量不安全因素,有效預防了事故的發生;又如石化企業大力推行的“一機一閘一保護”,對于防范事故發生和扼止事故擴大確實很有實用意義;等等。這些行之有效的經驗性做法固然很好,但是,這大多只能是不同企業的個例,不具備普遍的理論指導價值。而對待這些個例,在國外已經采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總結出了一些事故控制理論,如多米諾骨牌理論、風險分析理論、故障樹分析理論等等,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可以創造出千變萬化而又行之有效的做法,正如俗語所講:萬變不離其宗。
2.2 就事論事多,追根溯源少
現代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就是要變事故后處理為事故前預防。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采用風險分析、安全評價、可靠度分析、心理分析控制等手段,對人、物進行危險預測分析,從而進行超前控制;二是要求發生事故須對事故進行深入的剖析,找出事故發生的最為根本的深層次原因,同時,要對這些事故進行科學的統計分析,尋找規律性的東西,進行宏觀指導。在這方面,我們從提法上已經有了,但是在實踐中還有差距,更多的是采用經驗管理,發生事故,也就是進行事故通報,要求舉一反三地進行整改,至于如何舉一反三則難有下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色彩較濃。
2.3 經驗說教多,理論推廣少
一個安全管理人員如果不掌握事故控制知識,恰如讓一個不會開車的人去開車,要想把事故管住是癡人說夢。時下,企業在安全管理中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大多是通過培訓班的形式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但是,內容大多是本企業的一些經驗做法,而沒有從理論教育上進行提升。這樣的結果,往往存在安全人員對事故組成要素、事故發生傾向、事故控制方法等理論知識一無所知,在工作中創造性、靈活性不夠,甚至死搬硬套。
2.4 一知半解多,深入理解少
隨著中國安全科學的發展,國外的一些事故管理理論被介紹到國內。但是,由于受工業化水平和舊有管理模式的制約,這些理論要在現實中得到成功的運用,從客觀上來講需要一個過程。當前的現狀是對既已引入推廣的理論大多是一知半解的多,深入理解的少。如海因里希創建的事故三角形理論,大多數人是記住了1:29:300這個數值概念,而對每個數字的含義,以及如何將這個理論運用到事故的超前控制中,則往往是知之甚少,一無所用。其結果是這種理論的科學價值和實用價值沒有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很好的發揮。
3 對解決當前企業事故管理問題的對策探討
現代事故管理理論通過對事故發生的機理進行研究,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這是安全工作者進行事故管理的理論指導。只有以正確的理論做指導,才能實現科學高效的程序化控制。在具體實施上,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3.1 建立運用現代事故理論進行事故預防控制的新觀念,并在企業安全專職人員進行基硼理論知識的普及教育
首先,企業主管領導要予以高度重視,為理論的引進提供重要的決策支持和推進動力;其次是部門領導要采用多種形式進行理論的推廣應用,如可以吸納安全工程專業大學生,也可以采取廠校結合的方式,外送本企業在職安全人員到高校進行理論知識的系統培訓,也可以外請專家到企業舉辦簡單可行的安全培訓班,傳授與企業生產結合緊密的基本理論,等等。為了搞好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高效實用,采用走出去、請進來同時進行的方法是最為有效的。
3.2 對事故原因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事故發生的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直接原因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兩種。不直接導致事故的發生,但能促使事故發生或增加其嚴重性的一些因素即間接原因,主要包括技術的原因、教育的原因、身體的原因、精神的原因、管理的原因。一般說來,調查事故發生的間接原因,不外乎是以上五種原因中的某一個或某兩個以上的原因同時存在。但是,技術、教育、管理這三個原因是極其重要的事故原因,應著重抓住主要原因的事件或因素來排出隱患。
3.3 正確把扭現代事故管理理論的實質,并能做到活學活用
現代事故管理理論有的很簡單,有的很復雜,但是無論簡單還是復雜,都必須對其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和靈活的應用,如若不然,就可能對簡單的瞧不上,復雜的又搞不成。現代事故理論不能在生產實踐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也就無疑于紙上談兵。如:美國人海因里希通過數千次事故統計分析得出的著名理論事故三角形理論認為事故與事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他認為重傷、輕傷和無傷害事故之間的比例為1:29:300。初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由于事故發生后究竟是產生重傷、輕傷,還是無傷害,完全受偶然性所支配,且多為不穩定因素;而且,這個數字僅僅是一個宏觀統計結論,這一比例隨行業的不同而有差異,從微觀而言理論并不能與實際處處吻合,但是,由于它反映的是一種內在規律,這種發展傾向確是不容置疑的,理解了這兩點,就可得出,為達到無傷害的目的,就要力求消滅所有的事故,如果不能從中認識到必須對所有的事故予以收集和研究,并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預防事故的發生,那么,事故三角形理論就必然得不到靈活的運用,不能發揮出它對安全生產的重要指導作用。
3.4 創建切合實際、簡潔有效的事故模型
對實際發生的大量事故的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共性,參照事故致因理論,構造簡單、直觀的事故模型,用以指導企業的安全生產。在事故模型的指導下,人們可以事故的發生規律和特性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以預防同類事故的重演,還可以用來對生產中的危險性進行評價。
3.5 科學分析事故
要防止事故,就要知道事故是由什么原因所引起的,只有將事故原因分析清楚,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同類事故的重演。如果對事故原因做出了錯誤的結論,就會把防止事故的措施引向錯誤。在事故分析中,可以運用先進的事故分析方法,如比較流行的故障樹分析法,它通過對系統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系統發生故障的關鍵因素,尋求改善系統安全性的各種途徑,從而對系統進行優化處理,使系統處于較為理想的安全狀態,并通過分析可以進行事故的預測、預報。
3.6 掌握事故的發生傾向
也就是說對事故發生頻率與作業時間、操作熟練程度、與年齡的關系能夠進行統計歸納,掌握規律性的東西,用以高效有序地展開工作,這種總結歸納方法簡單,容易操作,所得結果卻非常實用。如下圖,就直觀顯示了生產過程中事故發生人次在作業時間中的分布情況。
3.7 針對關鍵問題,分出輕重緩急,有步驟地采取措施,消除隱患
同時對所有的事故傾向都采取措施往往使安全管理的重點模糊不清,反而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應當根據事故統計與分析,先確定問題的關鍵所在,再根據輕重緩急有重點地采取措施,有步驟地實施。
3.8 全員參與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措施,只有領導的高度重視,沒有全體職工的大力支持,仍很難獲得期望的效果。重要的是發動全員參與安全管理,激發全體職工在實踐中有貫徹安全措施的愿望。
由于安全措施的實施有賴于作業人員的價值判斷,所以為使措施能順利地貫徹執行就需要有某種形式的刺激。麗這種刺激可以采取精神鼓勵和物質刺激相結合的方式,同時,還應當在制度上作相應的規定。
從生理機能和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種刺激措施的作用是有限的,時間長了就會失去刺激的作用。因此,對于長期實行的安全措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改變刺激方法,對于同一目的改變刺激方法,同樣也可以起到刺激的作用。
3.9 及時修改完善
當有重點地采取安全管理方法時,要不斷查清管理措施的效果,在對安全措施的效果檢查中,如果發現了阻礙達到目的的原因,就一定要對原來的措施加以修改補充,消除這種阻礙原因。安全管理不同于生產管理,安全措施作為指令傳輸,往往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即結果大多是隱性的。安全管理如果不經常地從管理過程及結果中掌握有用的資料,安全管理措施就會失去作用。要使安全管理取得良好的結果,在企業生產中就必須把效果不顯著的措施撤銷,代之以新的措施,并且予以具體化。
3.10 創建安全的作業環境
在企業生產車間,機械設備一經安裝,就被固定在基礎底座上,以后就不再隨意移動,所以設計時不但要考慮到如何布局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也要周密考慮對安全的影響。但通過對人造成傷害的加害物進行統計分析,一般機械設備引起的傷害只不過是手動設備引起傷害事故的1/3,大多數事故并不是由于機械設備引起的。
非機械設備是隨時可以搬動的,而且在作業現場總有各種原材料、半成品、工具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邊角廢料和其它東西。這些東西的安放要盡可能的合理,使之秩序井然,對應當處理的東西必須加以處理,創造有條不紊的作業環境,這不僅會提高生產效率,有利于安全,也是現代文明生產的要求。
4 結束語
隨著現代工業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快速推進,事故管理必須與之相適應,在經驗型管理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現代事故管理理論進行科學預防控制。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提高企業的事故管理水平,通過科學化、系統化、程序化管理,有效防范各類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吳榮俊.人機工程學.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87
上一篇:高空墜落事故的防范措施
下一篇:事故教訓和事故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