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復興區區長談“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
編者按:前不久,記者隨全國安全生產聯合采訪團赴山東、河北兩省采訪,深入到工礦商貿企業,深入到社區機關學校,在感受“關愛生命,關注安全”氛圍的同時,記錄了一些值得共享的安全生產經驗。
“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防范勝于救災”,提起這些安全關鍵詞,搞安全生產工作的同志第一反應就是——難。難在哪里?怎么預防,怎么把隱患查出來,如何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隱患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然而在生產中,一些生產經營者對待隱患往往是視而不見、心存僥幸,或唯利是圖,鋌而走險,出現事故才哭爹喊娘,痛悔不已。排查和解決事故隱患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怎樣找到一個科學合理的切入點,使隱患得到根本解決呢?
2003年底,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委、區政府在認真研討的基礎上,在全區推行并實施了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實現了關口前移,重心下移,超前防范,沒有事故有隱患警示追究責任,對可能產生的后果進行模擬確定,并由有關部門進行嚴肅認真的處罰談話,讓沒發生事故有隱患感到后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不久,記者就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采訪了邯鄲市復興區政府李永科區長。
記者: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是怎樣提出的?怎樣理解它?
李永科:復興區是邯鄲市的重化工區,人口25.1萬,邯鋼集團、新興鑄管集團等80余家省部、市屬企業坐落在本轄區,目前轄區工業406家,其中較大規模的化工企業、加油站、冶金等安全防患重點企業50余家。面對這樣一個安全生產的嚴峻形勢,我們把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當作同等大事來抓,從區情出發,創立并推行了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
我想應該從三方面來理解它,首先,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就是對基層單位在生產、經營、儲運等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存在的隱患,通過邏輯推理的方法,預演可能發生的事故或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通過專家評定,責任合議,從事發現場逐級倒推各級部門、相關責任人應承擔的責任,參照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以及黨紀黨規,模擬做出相應處罰,記錄在案,通報全區,從而把基層事故隱患責任壓死壓實,做到超前防范。
其次,為了使“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順利實施,我區成立了有相關專家組(化工、冶金建材、壓力容器等)分別參與的事故等級評定小組和由公、檢、法、紀委(監察)、組織等部門參加的執法執紀小組。事故等級評定小組由區安委辦牽頭,執法執紀小組由區紀委牽頭。
第三,對于具體執行“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我區有一整套執行流程,安全生產隱患實行查處制和舉報制,安委辦對日常檢查和群眾舉報中發現的隱患得不到有效處理的,按照模擬事故發生提交事故等級評定小組對模擬發生事故進行等級評定,然后提交執法執紀小組參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以及黨紀黨規,進行合議,提出相應處理等級,由安委辦對照年度責任狀,倒推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執法執紀小組下達《責任追究處理意見告知書》(事故責任告知書和模擬事故責任告知書),安委辦下達《事故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進行首次模擬事故責任處理。在規定期限內安委辦組成督查組對事故隱患整改情況進行督查,對整改不力或者無動于衷的將再次進行模擬責任升級處理,并實質性采取強制措施予以警戒和查處。
記者:從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實施情況看,它具有哪些特點?
李永科:應該說與以往工作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四個特點:
安全生產隱患危害性的情節化和放大效應。有隱患就可能導致事故,有事故必然是隱患所致。通過模擬事故發生,使隱患導致事故情節化,具有放大效應,使大家對"隱患大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認識更加深刻,從而增強安全教育的說服力。
安全生產執法執紀的規范化。不同于批評教育,不同于臨時處罰,通過嚴格的操作流程和明確的職責分工,使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和責任追究制度化、規范化。
安全生產關口前移、責任前移,“隱患事故論,疼在隱患處。”
安全生產教育的典型性。每一次安全生產模擬事故發生,都是一次活生生的案例,它與已發生的事故案例比更具有說服力,特別是解決普遍存在的麻痹意識更具有典型意義。
記者:作為安全生產的一個積極探索和嘗試,您認為在具體的實踐中,“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李永科:推行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以來,實施模擬責任追究6起,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警示處理8人(次)。我們認為主要產生了兩個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通過模擬事故發生,給相關責任人以心靈上的震撼,使之觸目驚心,知其危害,思想"警嚇"。二是通過模擬事故責任追究,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執行過程中的機制建設,使之更具預防性和可操作性,使相關責任人受到政治和經濟上的損失,感到安全生產重于泰山,安全生產與天同比,知其發生后將天塌人毀。
具體講,“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促進了安全教育的不斷深化。安全教育不能太抽象,“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不僅是一種責任追究,更是一種特別有效的教育形式?渴鹿拾咐湍M事故案例教育大家,不講不知道,一講嚇一跳。通過震撼性教育,使安全觀念深入人心。
同時,“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促進了安全投入!澳M事故責任追究制”既強調責任追究,更強調隱患整改,安全生產投入進一步到位。從我區的實際情況看,在安全硬件投入方面,今年同比增長20%,高于GDP16.3%的增長,使勞動對象安全性大大提高;在提升人員安全素質投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年,已對300名特種作業人員和130余名;钒踩芾砣藛T進行了培訓教育,嚴格實行合格持證上崗。
記者:復興區推行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法律依據是什么?遇到哪些問題?
李永科: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解決的是關口前移、責任前移,參照的是法律法規和黨紀,特別是《安全生產法》,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認為《安全生產法》隨著新形勢、新情況的不斷發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法律機制和體系有待完善。在執行《安全生產法》的實踐過程中,與《安全生產法》相配套和細化的一系列法律法規尚需健全,具體操作《安全生產法》的法律機制也需更趨成熟,否則,給具體執行《安全生產法》帶來一些困難。
另一方面,《安全生產法》作為安全生產方面的重要法律,它所承擔的社會職能和所調整的范圍有限,不能涵蓋所有涉及生產安全和與生產安全相類似的各種環境(諸如學校、醫院、機關事業單位等關于安全方面的規定),故難以滿足現實社會中法律保障的需求。為此,我們提些可能不太成熟的建議,是否應做好《安全生產法》的配套和細化的立法工作,以增加《安全生產法》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在推行過程中的確遇到了一些問題。一是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應當進一步完善涉及到與公共安全和生產安全有關的法律機制,使之形成一整套的法律體系,以便在具體執行和運用時盡量做到“一冊在手”,使執法者和被執法者對關于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都清楚,一目了然,也使我國關于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逐漸規范化、多維化、系統化。二是擴充和完善安全生產法所承擔的社會職能和所調整的社會對象。如對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進一步規范,增加對生產經營單位以外的諸如學校、醫院、機關事業單位等關于安全方面的規定。這僅是工作思考中的認識,可能有些偏頗。
記者: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作為一種探索和嘗試,目前存在哪些問題?
李永科:推行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的工作實踐中,我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確實感到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在實踐中不斷進行完善。一是安全隱患的動態性怎么及時跟進。鑒于生產單位安全隱患和從業人員的動態特點,安全隱患發現、排查和解決需要及時跟上,下一步要在實行動態管理、網絡監控上做文章。
二是沒有做到隱患應究盡究。鑒于安全監督部門的人力精力有限,按模擬事故責任追究處理的隱患還只是少數,并僅限于區一級操作的層面,只能起到抓典型影響全局的作用。作為一種新的探索和實踐,復興區將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隱患排查的預警機制,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模擬事故責任追究制”,從而實現確保經濟快速發展,確保安全生產。
上一篇:空難的調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