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我國非公有制企業也不斷成長壯大,這無疑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但是這些陸續開業投產的非公有制企業的安全生產明顯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安全管理“滯后”現象分析
安全管理滯后于生產發展。非公有制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跟不上生產發展進度,生產發展和安全管理這兩個車輪不能并駕齊驅,使得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充分發揮為生產建設跟蹤服務的功能。其主要表現在安全隊伍建設方面:由于一些非公有制企業一無安全專管機構,二無安全專管人員,使得安全基礎極為不牢,這樣便形成了安全規章無人制定、新職工三級安全教育無人抓、安全檢查無人組織、事故隱患無人監督整改、甚至連發生了工傷事故都無人報告的“五無”狀態。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新建的非公有制企業竣工后,為了搶時間爭速度,急于投產,忽視了安全基礎建設,導致了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生產一頭重、安全管理一頭輕的弊端。
企業的隱患意識淡薄、滯后。有的非公有制企業負責人對安全執法部門提出的隱患整改意見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安全設施建設滯后。有的重點防火單位嚴重缺乏消防水源且無消防通道,有的車間和倉庫相連,沒有采取防火隔離措施;有的機器和鍋爐設備無安全防護和保險裝置;有的作業場所塵毒危害濃度嚴重超標,卻無除塵排毒設施等等。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癥結是:部分非公有制企業在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項目時,急于竣工投產,怕安全監管部門的嚴格要求耽誤建設進度,沒有嚴格按照《安全生產法》和《消防法》的要求,及時到相關安全中介機構辦理“三同時”評價,使其安全設施不健全、不配套,造成了投產開工后先天不足,這是導致非公有制企業職工安全保障系數低的一個主要原因。
安全管理人員管理能力滯后。筆者從某地區調查了解到,有80%的非公有制企業沒有設置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也沒有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即使個別企業設有安全員,他們也沒有經過安全部門的系統培訓,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技術知識掌握不夠、把握不準。有的外方管理人員在外企總務科兼管安全工作,由于語言障礙,加之未經培訓,要較好地掌握和理解中國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有關管理知識也是一件難事。
負責人的安全法制觀念滯后。由于非公有制企業的負責人,只重經濟、輕視安全,加之安全管理人員素質差等因素,使得不能及時掌握和理解國家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或有的外企翻譯,片面的理解翻譯某項安全政策法規,使老板對我國的法律法規掌握不全面,造成安全法制觀念滯后,使我國新出臺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不能在外企很好地貫徹執行。
安全管理“斷層”現象分析
鄉鎮的安全管理脫節,出現斷層。非公有制企業大多分散在鄉鎮政府(辦事處)的轄區內。改革開放后,計劃經濟逐步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進行了機構改革,政府的職能在轉變,使得鄉鎮(辦事處)轄區內的轉軌企業,在安全管理上脫節,出現斷層。不僅如此,就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引進的外資企業,也因沒有認真去管,以致這些企業片面追求利潤增長,“要錢不要命”的勢頭有所蔓延。有的鄉鎮(辦事處)把非公有制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認為只是縣以上政府安全生產執法部門的事兒;有的只把非公有制企業當作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增長經濟點、增加稅收的工具和取得政績的亮點,卻沒有在非公有制企業的安全生產上投入精力、用心去管。這就明顯削弱了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安全管理。
鄉鎮領導的安全理念“缺位”,出現“斷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進程中,有的鄉鎮(辦事處)領導只重視招商引資,沒有把安全管理放在“親商”、“安商”的角度去認識,也沒有把安全生產放在保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去對待,出現思想認識上的“斷層”。其具體表現:一是有的鄉鎮(辦事處)對基層非公有制企業的安全檢查工作不主動、不積極,只怕因安全檢查要求整改而影響了與企業的合作關系,被企業扣上投資環境不良的“帽子”;二是有的鄉鎮(辦事處)領導沒有或者缺少安全生產這根弦,安全基礎工作不扎實。
解決“滯后”和“斷層”現象的對策
為有效防止非公有制企業安全管理“滯后”和“斷層”現象的繼續蔓延,確保企業職工的人身安全與健康和國家經濟免遭損失,筆者特提出以下對策:
解決“滯后”現象的對策
1.安全管理與生產發展必須同步進行。非公有制企業要準確地把握生產發展與安全管理之間的尺度,時刻牢記生產不忘安全,安全才能生產這一準則,做到安全管理與生產發展同步進行,各級、各部門也必須同時實行安全生產監管跟蹤服務。首先,在非公有制企業內部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網絡體系,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議事日程,并建立“一把手”為負責人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同時,要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設置負責安全生產的專門機構或安排負責安全生產的專職人員,企業內部的車間和班組及有關科室要設立一名兼職安全員,只有這樣才能在非公有制企業內部真正形成“群管成網,專管成線”的安全管理網絡體系,才能使各項安全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實處。其次,非公有制企業在招聘管理人員時,應將懂安全法規、懂安全技術、有實際經驗和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中級安全技術執業資格的人員,招聘到安全管理崗位上來,從事安全專業管理,防止無人或只有一人兼管和顧此失彼的現象。第三,非公有制企業要根據國家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具有企業特色的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和各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并對職工嚴格進行“三級”安全教育,確保生產建設和安全管理協調發展。
2.嚴格要求,按規定辦事,強化安全設施建設。根據《安全生產法》“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規定,各地區、縣(市)和鄉鎮人民政府,在引進內資和外資項目進行規劃建設時,要同時考慮安全生產問題,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強化安全設施建設,尤其要加強消防安全基礎設施和勞動保護設施建設,嚴禁在建設過程中減少安全設施投入、降低安全設施標準。因此,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項目的非公有制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及時提出申請和編制“建設項目‘三同時’專篇”,到相關安全中介機構辦理“三同時”評價手續,同時應報經當地公安消防監督機構進行防火安全審批和工程驗收,防止出現先天性不足,留下事故隱患,釀成事故災害。絕不能以違反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犧牲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
3.加大非公有制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培訓的力度。針對這些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少、水平偏低、素質較差的實際,筆者建議,首先,各地安全監管部門應認真履行職責,在提高非公有制企業安全管理人員的素質上下功夫,單獨組織這些企業的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及管理執業資格培訓,并堅持每兩年復訓一次。其培訓的對象應是非公有制企業符合有關條件要求的分管負責人、中方代表、工會主席和專(兼)職安全員。通過培訓和復訓,使其能夠熟練掌握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安全技術及安全管理知識,真正達到為非公有制企業負責人當好安全決策參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解決“斷層”現象的對策
1.本著屬地管理的原則,強化非公有制企業的安全管理。鑒于非公有制企業在鄉鎮安全管理上出現脫節、“斷層”的實際,應本著“屬地管理”的原則,加以強化和管理,即:無論是哪個鄉鎮政府、哪個村委會引進的項目或者只要稅收納入哪個鄉鎮政府的“盤子”,那么,這個鄉鎮政府就要自企業立項之日起,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安全生產負起責任,充分發揮企業所在地鄉鎮政府安全管理的作用,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安全問題,使其依法生產經營、健康發展。同時,縣(市)政府在下達鄉鎮政府安全生產控制指標時,要加大對其安全專項考核力度,把非公有制企業安全管理的考核內容與鄉鎮政府行政領導的政績和經濟利益相掛鉤,實行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并納入縣(市)年終“雙文明”考核和評先選優的重要內容。這樣不僅有利于鄉鎮政府對安全的高度重視,也有利于非公有制企業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整改。
2.樹立安全生產無小事的理念,狠抓安全“雙基”建設。針對有的鄉鎮領導思想上出現的“斷層”現象,應舉辦鄉鎮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參加的《安全生產法》及有關法規培訓班,增強對“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認識,使其切實履行起對基層企業安全檢查和屬地化安全管理的責任。同時,針對鄉鎮政府經濟建設任務繁重且只有一人兼管安全的實際,應根據經濟發達鄉鎮所屬企業及人員的多少,在鄉鎮設置安全監管派出機構,配備2~3名安全專管人員,成立鄉鎮安全監管所,使專職安監員專心投入安全管理,有效防止因安全基礎建設不牢,而導致非公有制企業事故多發的現象繼續蔓延,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作者單位:山東省膠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聯系方式:山東省膠州市市級機關辦公大樓412室
聯系電話:(辦電)0532-2288572
小靈通:0532-3271917
郵編:26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