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確定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把安全生產納入了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議事日程,從機構、隊伍和法制建設入手,加大了對安全生產的投入,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使安全生產工作不斷得以加強和改進 。
面對艱巨的任務和工作實踐的總結,筆者認為,搞好安全生產工作雖然是多方面的系統工程,但抓好“兩本”安全——“ 人本安全”和“本質安全”是重中之重。
人本安全是核心
安全生產狀況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綜合素質的反映,而人的素質是決定安全生產狀況的最重要因素。在安全生產中人是關鍵所在,突出“以人為本”,做好人本安全管理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核心所在。
所謂“人本安全”,就是通過對人整體安全素質(包括文化素質,安全知識和能力,安全價值觀,心理和生理等)的全面提升,最大限度的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實現安全生產。它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建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即安全生產是為了人。這是安全生產的方向和導向。安全生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確保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二是實現安全生產的過程要依靠人的力量。即安全生產要依靠人,這是安全生產的依靠和保證。要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安全生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揮和依靠人的創造力和智慧。
提升人的安全素質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是,從人的安全素質中最核心的三個層面,即人的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安全技能(包括識險避險的能力、按安全規程操作的技能、應急處理的能力等)入手,采取以下手段不斷提升。
一抓宣傳。宣傳是人本安全的前提。利用各種有效宣傳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強化人的安全意識;宣傳安全常識,提高人的識險避險能力;宣傳法律法規,增強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二抓教育。教育是人本安全的基礎。重點抓好學校教育,從娃娃開始,把安全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課程,強化學生安全意識,增加安全知識,提高安全素質,全社會的整體安全素質就能提高。這對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安全問題,無疑是十分有效的。東營市政府高度重視學校安全教育,市政府專門出臺文件要求從小學到高中九年教育要開設安全課,受到了好的效果。
三抓培訓。培訓是人本安全的關鍵。主要是抓技能培養,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通過政府監督推動、中介組織實施,抓好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的專門培訓,做到持證上崗。二是以各類企業為主體,建立培訓教育制度,抓好廣大從業人員的常規培訓。包括“三級”教育培訓,轉崗、復崗培訓,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應用培訓等。重要工種和關鍵崗位要持證上崗。三是全社會培訓。通過把安全培訓納入黨校干部培訓、“三五”普法培訓、農民工技能培訓、中校學校長培訓等多種形式,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促進全民安全素質的提高。
四抓法制。法制是人本安全的保障。安全生產雖然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關系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但又必須靠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加以約束和推動。各級政府應依據《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加快法制建設和相關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業要建立健全各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探索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各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要嚴格執法,嚴肅查處違法行為,利用經濟的和行政的手段促使企業落實好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落實。
總之,通過以上措施和手段,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濃厚氛圍,努力實現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能安全”的轉變,是實現“人本安全”的重點。
本質安全是保障
事故是由人和物的異常接觸而發生的,導致異常接觸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發生的背景才是事故存在的主要原因。物質是第一性的。事故的物質原因是能量逆作用于人體而發生的。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物的安全狀態在安全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本質所在。實現本質安全要強化以下工作:
嚴格工程“三同時”。即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三同時”,這是解決本質安全的先天性缺陷的重要措施。關于“三同時”國家有關法規都有明確要求,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企業積極性主動性不高,開展此項工作存在一定的難度。目前,高危行業已經全部推開。但除此外,由于《安全生產法》等法規沒強制性措施,使得投資人感覺到可有可無。因此,要加大執法力度,層層把關,推動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拓展評估評價范圍。償還歷史欠賬,解決后天之患。對現有企業進行分類診治,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展評估、評價。目前,高危行業已有明文規定,并作為市場準入的必須條件,自然開展沒有什么阻力。要真正實現從階段性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向規范化、經常化和制度化管理轉變,拓展評價評估范圍,以此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這也是企業開展質量標準化的基礎性工作。去年以來,東營市在高危企業開展評價評估外,在交通運輸、橡膠等行業制定了評價標準,進行了評價,通過評價所發現的問題建立檔案,跟蹤整改,消除了大量事故隱患,有力地促進了企業規范化水平的提高。東營市力爭三年內所有企業全部進行安全評價、評估。
大力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建立長效機制,提升企業安全整體素質,實現本質安全的治本之策。為此,東營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出臺了《關于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的意見》,在全市范圍內了開展安全質量達標活動,評選出示范企業,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今年,我們將結合安全生產評價評估工作的深入開展,全面開展安全質量達標活動,促進企業規范化管理。
認真實施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實施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是企業進入市場的通行證,對于加大高危行業的監管,解決先天不足,確保安全生產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舉措。要堅持嚴格程序,嚴格條件,公開、公平、公正地扎實推進,確保實行許可領域的各類生產企業正常安全運行。
大力實施科技興安戰略。本質安全最終靠科技。因此,必須大力實施科技興安,要高度重視,舍得拿人、拿錢、拿精力,圍繞本質安全、勞動保護開展科技攻關,不斷提升物態可靠性、安全性、先進性。靠科技手段消除有害人身安全的危險因素,包括違反操作規程的情況下也能避險甚至保證和諧運行。使全人類享受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
加大投入。目前,安全問題雖然是事故問題,但說到底還是安全與效益沒有統一,在安全投入上欠賬太大。安全投入是不可省卻的投資成本。實踐證明,誰想在安全成本投入上打折,必然帶來沉痛的代價,舍得投入效益無限,少投入終究大支出,甚至傾家蕩產。因此,必須建立長效投入機制,參照高危行業提取安全費用制度,探索擴大建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的制度,確保投入到位,避免安全欠賬。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能否實現企業的本質安全,責任主體是企業,管理好安全生產的核心是人,企業法人是第一責任人。政府監管責任落實,還是要通過企業來實現,在這對關系上企業應是內因,如果企業不重視、不落實,一切都會落空。所以,我們工作的對象重點在企業,重心在基層。作為政府監管部門必須把功夫用在企業上,從機制上入手,采取綜合有效措施,督促企業主體責任意識的提高。
依法監管。加大執法力度,繼續深化專項整治,適時組織專家參加的專業檢查,落實隱患排查整改責任,堅決淘汰落后工藝、設備。依法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凈化企業安全的環境,努力實現從人治向法治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