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安全心理學分析,作業人員不的安全心理狀態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驕傲自大、爭強好勝
自己能力不強,但自信心過強,總認為自己有工齡,有時也感覺力不從心,但在眾人面前爭強好勝,圖虛榮、不計后果,蠻干冒險作業。
(2)情緒波動,思想不集中
受社會、家庭環境等客觀條件影響,產生煩燥,神志不安,思想分散,顧此失彼,手忙腳亂,或者高度喜悅、興奮、手舞足蹈、得意忘形,導致不安全行為。
(3)技術不熟練,遇險驚慌
操作技術不熟練,生產工藝不熟,而對突如其來的異常情況,正常的思維活動受到抑制或出現紊亂,束手無策,驚慌失措,甚至茫然無措。
(4)盲目自信,思想麻痹
特別是青年工人和一部分有經驗的老工人,他們在安全規程面前“不信邪”,在領導面前“不在乎”,把群眾提醒當成“耳旁風”,把安監人員的監視視為“打麻煩”。盲目自信,自以為絕對安全,我行我素。
(5)盲目從眾,逆反心理
看見別人違章作業,他也盲目照著學,對執行安全規章制度有逆反心理。如登高作業把安全帽系在腰間;看見領導來了趕快脫下手套,領導一走又載手套操作旋轉機床。
(6)僥幸心理
僥幸心理是許多違章人員在行動前的一種重要心態。有這種心態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規程,缺乏安全知識,也不是技術水平低,而多數是“明知故犯”。在他們看來,“違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傷人,傷人不一定傷我”。這實際上是把出事的偶然性絕對化了。在實際作業現場,以僥幸心理對待安全操作的人,時有所見。例如,干某件活應該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而不采取;需要某種持證作業人員協作的而不去請,自己違章代勞;該回去拿工具的不去拿,就近隨意取物代之等。
(7)惰性心理
惰性心理也可稱為“節能心理”,它是指在作業中盡量減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將就湊合就將就湊合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是懶惰行為的心理根據。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會看到有些違章操作是由于干活圖省事、嫌麻煩而造成的。例如有的操作工人為節省時間,用手握住零件在鉆床上打孔,而不愿動手事先用虎鉗或其他夾具先夾固后再干;有些人寧愿冒點險也不愿多伸一次手、多走一步路、多張一次口;有些人明知機器運轉不正常,但也不愿停車檢查修理,而是讓它帶“病”工作。凡此種種,都和惰性心理有關。
(8)無所謂心理
無所謂心理常表現為遵章或違章心不在焉,滿不在乎。這里也有幾種情況:一是本人根本沒意識到危險的存在,認為什么章程不章程,章程都是領導用來卡人的。這種問題出在對安全、對章程缺乏正確認識上。二是對安全問題談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比起來不要,在行為中根本不把安全條例等放在眼里。三是認為違章是必要的,不違章就干不成活。無所謂
心理對安全的影響極大,因為他心里根本沒有安全這根弦,因此在行為上常表現為頻繁違章。
有這種心理的人常是事故的多發者。
(9)好奇心理
好奇心人皆有之。它是人對外界新異刺激的一種反應。有的人違章,就是好奇心所致。例如剛進廠的新工人來到廠里,看到什么都新鮮,于是亂動亂摸,造成一些機器設備處于不安全狀態,其結果或者直接危及本人,或者殃及他人。有的人好奇心很重,周圍發生什么事都會引起他的注意,結果影響正常操作,造成違章甚至事故。
(10)工作枯燥,厭倦心理
從事危險、單調重復工作的人員,容易產生心理疲勞、厭倦心理。如某電工進行變壓器避雷試驗,當天已完成7臺,在進行第8臺時,心理疲勞,感到乏味,結果違章觸電。
(11)錯覺,下意識心理
這是個別人的特殊心態。一旦出現,后果極為嚴重。一位配電工,自己在高壓柜區域用繩子拉了一個禁區。在禁區外工作一會后,突然闖進禁區,把實際存在的危險區域錯誤地感覺為安全區域,結果觸電身亡。
(12)心理幻覺,近似差錯
有些職工感到自己“莫明其妙”違章,其實是人體心理幻覺所致。有一個小汽車司機因妻子剛生小孩,回家心切總希望沿路放行綠燈,到達交叉路口時竟將紅燈視為綠燈,發生撞車事故。
(13)環境干擾,判斷失誤
在作業環境中,溫度、色彩、聲響、照明等因素超出人們感覺功能的限度時,會干擾人的思維判斷,導致判斷失誤和操作失誤。
上一篇:安全:杜絕習慣性違章
下一篇:員工不安全心理分析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