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國務院安委辦危化品督導組山東督導札記
近日,國務院安委辦危化品督導組結束了對山東為期9天的督導活動。督導組前后對山東省政府和濟南、淄博、聊城市政府及9家危化品企業進行了督導。9家企業中既有國有大型企業,也有剛剛改制的民營企業,督導內容涉及危化品的生產、儲存、運輸、廢棄物處置等各個環節。跟隨督導組全程報道后,記者了解到山東危化品監管的酸甜苦辣和任重道遠。
上緊下松的“倒掛”現象
聊城市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該市被督導的3家企業均是魯西化工集團的下屬企業。去年3月7日,集團第一化肥廠發生煤氣中毒事故,死亡1人。今年3月,集團第三化肥廠發生合成塔爆炸事故,4人死亡。不容樂觀的安全生產形勢,使聊城市有關領導壓力較大。聊城市委副書記、聊城市市長張秋波在督導匯報會上說,安全是相對的,不安全是絕對的,必須在安全生產中灌輸“居危思安”的理念,而不是居安思危。加大安全生產考核力度成為聊城抓安全工作的尚方寶劍。2004年,該市將安全生產的考核分值由4分增加至100分,并將安全生產與計劃生育、綜合治理共同列入“一票否決”的考核項目。
淄博市副市長劉有先全程陪同督導組活動。淄博市市長劉慧晏說:“危化品的安全監管責任重大,2004年重慶天原化工總廠發生液氯泄漏事故,我們在全市化工企業播放了事故的搶救全過程。近期發生的‘3·26’京滬高速公路液氯泄漏事故,教育我們在危化品的各個環節都要加強管理。”
但是,記者聽到這樣一個故事:聊城市一個縣在上報安全隱患情況統計時說“沒有隱患”。“這么大的縣沒有隱患,簡直是笑話,這是對安全生產的不負責任。我們已經派出專家組進行督察。”分管安全生產的聊城市副秘書長王洪彬告訴記者。
上面領導重視、抓得緊,基層領導重視不夠,存在得過且過的思想,這種抓安全工作的“倒掛”現象,已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如何讓安全生產的壓力由上至下傳遞,落到實處,是政策決策者、基層領導者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搬遷兩個字:缺錢
聊城藍威化工有限公司是魯西化工集團旗下的企業,因為地處市區,成為各級政府督辦的重大隱患。目前,藍威化工建了新廠,預計今年7月試運行,從而徹底解決了這一隱患。記者見到了正在建設中的新廠,離城區近20公里。
這是督導組在山東見到的惟一搬遷建廠的例子。而這種周邊距離不合要求的企業,在每個被督導的城市都存在。
魯西化工集團第一化肥廠同樣存在周邊安全距離不合要求的問題。市政府曾召開專題會議對此進行研究,準備讓鄰近村莊搬遷,但遲遲得不到落實。目前,為了保證村民的安全,政府督促企業印發了400份預防氨氣中毒的宣傳材料,發放給村民。同時,企業投入近3萬元,購置了300套防氨濾毒面具發放給村民。督導組專家詢問企業負責人:“與企業相鄰的村民有多少?防氨濾毒面具村民會不會用?遇到險情兒童怎么辦?”
位于濟南章丘市的山東明水大化集團1958年建廠,周邊距離不足成為企業的先天缺陷。記者看到,集團門口就是一個車水馬龍的大街,周邊被居民生活區包圍。該企業總資產達5.5億元,對當地的經濟貢獻不言而喻,而對于先天不足的安全隱患只能做到嚴防死守。淄博市化學工業占全市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新華制藥、東大化工、大成農藥三大化工企業位于淄博市區,成為政府安全生產的頭等大事。
記者了解到,搬遷不能實施的最大障礙就是資金問題。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三大化工企業加大了安全投入,去年僅東大化工一家企業就投入3000萬元進行改造。如果搬遷,這三家企業需要花費50億元。聊城藍威化工總經理張金成說,為了籌建新廠,聊城藍威化工自籌資金3億元,如果不是效益好的話,異地建廠對企業將是一場生死劫。
許多城市的老化工企業被居民區包圍,企業遇到發展瓶頸,而居民的安危同樣讓政府提心吊膽。看來,城市的有序規劃是解決企業周邊距離不足的源頭,也是實現本質化安全的有效途徑。
應急預案要“有、練、評”
“如果液氨發生泄漏,而配備的防毒面具發生故障,怎么辦?”“立即把毛巾弄濕,并用濕毛巾捂住嘴逃離現場。”“對!一升水可以吸收700升的氨氣,這是一個巡檢員的基本逃生技能。什么最重要?人的生命最重要!必須掌握逃生技能,這不僅是對企業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這是督導組專家李式曾在一企業液氨儲罐區現場考核的一幕。
山東是化工大省,共有危化品從業單位25777家,監管任務十分艱巨。2003年,該省制定了《山東省危險化學品特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目前全省17個市全部制定了應急救援預案,一些大中型企業建立了應急救援隊伍,并定期進行演練。
然而,《聊城市特大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共12頁、4個部分,其中危化品部分僅500余字。專家梅建點評說,應急救援預案不是擺設,應具有可操作性,而這種預案根本沒有可操作性。正如家中的小藥箱,首先要了解小藥箱中的藥品特性、治療病種,一旦發生病情,才能對癥下藥。應急預案應全面、詳實地記載全市的危化品情況,在危險發生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記者發現,一些被督導企業雖然建立了應急救援預案,也有演練記錄,卻沒有演練講評。專家李式曾說,預案不但要有而且要練,不但要練而且要講評。講評就是在演練結束后,對演練的情況作分析,看看哪些地方存在問題,哪些地方需要完善,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閉合循環,促進預案的完善。
上一篇:安全大檢查中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
下一篇:企業安全檢查無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