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始評審的目的和范圍:
目的:通過初始評審了解公司當前總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現狀,剖析公司目前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具有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找出公司在組織機構與職責權限、管理制度以及對環境污染和施工風險的控制措施等方面與GB/T24001和GB/28001管理體系標準要求的差異,從而確定公司的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體系表現中需改進的領域和機會,為公司建立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提供背景條件并奠定基礎。
范圍:包括公司總部辦公區域及公司所承建的所有房屋建筑、安裝、裝飾和市政施工項目部。
二、初始環境評審的程序和方法:
評審程序:
確定評審范圍
組成評審組
收集評審信息
制定現場評審計劃
識別環境因素和危險因素
評價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風險源
識別適用法律法規
評價法規符合性
評價公司現有管理慣例對體系標準的適用程度
對公司以往發生的事故事件的調查反饋信息
評價公司取得競爭優勢的機遇
了解相關方的觀點和要求
初始評審總結
評審方法:收集文件、信息、資料、面談和實地調查
三、公司基本情況:
本公司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壹級企業,是一家集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房地產開發、市政工程施工、建筑裝修裝飾、機電設備安裝、園林古建筑、物業管理、酒店娛樂等多行業的綜合性企業。2000年已通過了ISO9002:1996認證,2003年進行了質量管理體系換版工作。公司堅持“一業為主、多業并舉”,通過實施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使企業生產不斷發展,實力不斷增強,規模不斷擴大,工程質量不斷提高。
公司的安全生產管理基本遵循建筑行業管理規范和標準,有效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工程施工管理制度,項目部、班組安全管理依照浙江省建設質量安全監督總站編制的包括:建立安全制度和操作規程、實行安全責任制與目標管理、施工組織設計、分項分部工程安全交底、安全檢查和安全教育、班組安全活動等十二項安全臺帳要求進行,使各項目部安全生產取得較好成績,連續三年以上未發生重傷以上施工安全事故和職業病病例,也未發生任何違反國家、行業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的事件,連續創造了4項省標、13項市標工地。較完善的安全管理現狀也給公司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初始評審也發現了公司在安全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環節。如公司總部對各項目部的管理接口不完善;在某些管理環節上責任不清;部分職工安全意識不夠強;對施工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認識不夠充分;一些危險作業活動缺乏控制措施和作業指導書;工地部分施工人員忽視了勞動防護用品的正確穿戴;公司總部和部分項目部消防意識不夠強,在消防制度建立、消防器材配備上不夠完善;對潛在事故或緊急情況缺乏應急響應意識;在施工現場職業危害防治和衛生防疫管理上措施不夠完善等。
在初始評審中還發現公司的環境意識和環境管理環節存在的問題較多。環境管理制度不健全,員工對公司范圍內存在的環境因素和重大環境因素了解不充分,基本未采取污染防治和節能降耗控制措施;對供方、分包方未施加環境影響。對施工噪聲、生產廢水、有毒有害氣體等環境指標尚未有監測數據,對環境法規、標準的符合性基本無法判斷。
本公司納入初始評審范圍的為建筑施工、安裝、裝修和市政施工工程及公司總部。建筑業與其他行業不同,一是由于建筑產品的固定性、建筑施工的流動性決定了建筑安全生產的特殊性,即人、材料、機械設備圍繞建筑產品進行露天作業,交叉環節多,施工過程中受自然環境如刮風下雨、雷電、冰雹、臺風影響大;二是目前建筑業3500多萬從業人員中農民占80%以上,他們文化素質低、安全意識差,缺乏安全知識和自我防護能力;三是建筑工地人口密集,生活居住條件簡陋,衛生防病知識缺乏;四是由于施工過程存在的環境因素較多,如施工噪聲、施工廢水、建筑垃圾、裝飾過程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等,造成的環境影響也較明顯,如噪聲擾民、廢水超標、揚塵污染,大量建筑垃圾增加城市垃圾消納量、裝飾施工造成室內有害氣體超標等;五是建筑行業存在眾多相關方,既有供方、分包方,又有社區居民,既要受供方、分包方在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因管理不善而帶來的影響,施工過程又給社區居民造成一定的環境和安全影響。基于上述原因,使建筑業成為國民經濟各部門中事故多發、對社區環境影響較大的行業之一,安全生產和環境污染控制對建筑行業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本公司建立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規范管理行為,持續改進環境、職業安全健康績效對于企業內強素質、提高管理水平,外塑形象、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產品競爭力提供了較好的平臺。
四、初始評審內容:
(一)識別環境因素和危險因素,評價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危險源:識別和評價建筑安裝裝飾市政施工過程中的環境因素和職業危險、危害因素是建立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制定管理方針、確定環境、安全管理目標、指標的依據,是加強管理、控制施工事故和預防污染必不可少的一環。
本次評審根據建筑企業的行業特點和環保、安全生產要求,以污染預防和控制施工風險思想為指導,以過程分析為基礎,發動公司各部門、各項目部把建筑安裝裝飾市政工程的各分部(分項)作業過程劃分為若干個作業活動,然后參考《建筑施工安全檢查表》、《建筑安裝工藝標準》等施工標準,結合施工現場觀察分析每一作業活動中:
(1)使用的機電、設備、機器
(2)消耗資源、能源、原材料
(3)涉及的化學危險品、油品、易燃品、有毒有害品
(4)采用的作業方法、工藝要求
(5)涉及的相關方
從中逐一識別每一作業活動中存在的環境因素和危險因素,堅持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則。
對識別出來的環境、危險因素,采用環境影響評價打分法和LEC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打分法,結合直接判斷法,評價出了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危險源。識別評價結果見《環境因素清單》、《重要環境因素清單》、《危險因素清單》和《重大危險源清單》。評價出來的重要環境因素和重大危險源是對其采取控制措施的基本條件。
(二)識別適用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標準和行業各項要求:
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是公司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行為規范和標準,也是建立體系的基礎條件、改進目標及控制標準。
適用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的范圍包括:
1)有關的國際公約
2)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及行政規章制度
3)地方法律、法規、標準及行政規章制度
4)行業標準及規范
5)組織的上級機構的標準、規定或方針
6)內部行為準則及標準(包括產品標準)
所謂“適用”是指:
1)與公司的運行活動相關的
2)與公司的產品、活動、服務有關的
3)與公司的產品、活動、服務有關的環境因素
4)與公司的產品、活動、服務有關的危險因素
本次評審公司發動各部門主要采用:
1)去上級主管部門獲取
2)去行業主管部門獲取
3)去專業咨詢公司獲取
4)書店購書
5)網上查詢、下載等渠道,收集了適用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具體見《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清單》。
(三)法律法規符合性評審
1、公司對《安全生產法》、《建筑法》、《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國家、行業、地方的安全法規基本符合,對《建筑安裝工程安全技術規程》、《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等安全技術規范的實施上缺乏可操作性強的程序,對《傳染病實施辦法》的執行未有具體措施。對職業健康方面的標準因未有監測數據而無法判定對標準的符合性。
2、公司目前施工中的環境因素基本處于非受控狀態,因此對于環境法律法規標準的符合性無從判定。但公司連續多年從未發生過環境污染事故或因施工擾民而受到社區居民投訴。
五、結論:
1、公司在安全生產管理上較為規范,有較好的行業安全管理基礎,尚需對識別出的重大危險源采取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案和運行控制措施。
2、公司在環境管理上缺乏基礎,應按照GB/T24001:1996標準中各要素的要求逐一進行建立、落實,對評價出的重要環境因素采取制定目標、指標管理方案、運行控制程序、作業指導書等方法逐一進行控制,并采取監測手段來獲取污染指標對有關標準的符合性。通過持續改進使公司的環境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3、鑒于公司已通過了GB/T19001:2000認證并取得較好的運行效果,又鑒于三個體系標準管理模式相同,有很強的兼容性。為有利于體系策劃、資源合理配置,確定互補目標并體現管理體系的整體有效性,公司將三個體系有效整合,形成一個使用共有支持性要素的單一的整合型管理體系———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管理體系。二00四年四月三十日
下一篇:氯氣泄漏災害分析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