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度、濕度的危險、危害主要表現為:
·高溫除能造成灼傷外,高溫、高濕環境影響勞動者的體溫調節,水鹽代謝及循環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當熱調節發生障礙時,輕者影響勞動能力,重者可引起別的病變,如中暑。水鹽代謝的失衡可導致血液濃縮、尿液濃縮、尿量減少,這樣就增加了心臟和腎臟的負擔,嚴重時引起循環衰竭和熱痙攣。在比較分析中發現,高溫作業工人的高血壓發病率較高,而且隨著工齡的增加而增加。高溫還可以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使工人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內能力降低,有導致工傷事故的危險。低溫可引起凍傷。
·溫度急劇變化時,因熱脹冷縮,造成材料變形或熱應力過大,會導致材料破壞,在低溫下金屬會發生晶型轉變,甚至引起破裂而引發事故;
·高溫、高濕環境會加速材料的腐蝕;
·高溫環境可使火災危險性增大。
2)生產性熱源主要有:
·工業爐窯,如冶煉爐、焦爐、加熱爐、鍋爐等;
·電熱設備,如電阻爐、工頻爐等;
·高溫工件(如鑄鍛件)、高溫液體(如導熱油、熱水)等;
·高溫氣體,如蒸汽、熱風、熱煙氣等。
3)溫度、濕度危險、危害的識別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了解生產過程的熱源、發熱量、表面絕熱層的有無,表面溫度,與操作者的接觸距離等情況;
·是否采取了防灼傷、防暑、防凍措施,是否采取了空調措施;
·是否采取了通風(包括全面通風和局部通風)換氣措施,是否有作業環境溫度、濕度的自動調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