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電力生產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常見的疲勞心理、厭煩心理、浮躁心理、麻痹心理、糊涂心理、僥幸心理、緊張心理、依賴心理、錯覺心理、逞能心理、逆反心理、冒險心理等12 種不良心理現象的危險點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預控方法。
關鍵詞 電力安全生產;心理;危險點;預控
為了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電力生產企業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和安全保障措施,并針對作業現場可能發生危險的地點(場所、設備、工器具等)進行了危險點分析和預控。因此從理論上講,安全事故是不可能發生的,但實際上事故卻屢禁不止。這主要是由于生產管理者只關注客觀危險點(場所、設備等)的預控,而忽視了主觀危險點(人的心理)的預控。電力安全生產的各種工作都需要人去執行,若員工存在著不良心理現象,將成為最大的危險點,使其行為直接或間接地演變為事故,造成嚴重后果。事故案例的記錄表明,絕大部分事故的發生是由人的不良心理因素所致。電力企業要從根本上改變安全生產現狀、提高經濟效益,必須重視從人的心理學角度去分析、捕捉危險點。
1 疲勞心理預控—實施心理疏導
人體組織器官乃至整個機體工作能力暫時降低的現象叫疲勞。
員工疲勞心理表現為:精神恍惚,工作失誤。醫學研究表明,疲勞會使人的神經活動機能減退,接地故障時,人體若接觸到設備外殼,雖然設備外殼已接地,人體仍有部分電流流過,會對人身安全造成威脅(與TT系統發生一相接地時情況相似)。考慮到長期運行后設備接地電阻阻值可能增大,設備外殼對地電壓也會變大,相應地流經人體的電流也會增大。萬一設備發生接地故障時保護接地線(PE)斷開,此時人體接觸的是相電壓,會對人身安全造成傷害,所以這種型式并不能完全保護人身安全。
興奮與抑制過程失調。電力員工帶著疲勞心理從事危險性大的工作,存在安全隱患。如某電業局外線工葉某在某35 kV線路停電作業時,由于疲勞登桿,精神狀態欠佳,不慎失手,使三角緊線器(4 kg)從7 m 高的架構上掉落,砸傷了同桿下方清理器材的同事。產生疲勞心理的原因有2 種:一是生活無規律,身體疲勞。如業余時間通宵達旦上網打游戲或打牌,飲食、休息不正常,體力或腦力消耗過多等。二是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心理疲勞。如同事間人際關系緊張、事業受挫折或情感危機等,使人身心疲憊。
做好疲勞心理的預控,要從關心愛護員工生命的角度出發,嚴禁疲勞作業。生產管理者首先要深入生產班組與員工接觸,做到相互理解和信任,逐步調適員工心理狀態,了解產生疲勞心理的癥結,循循善誘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員工樹立健康生活、健康工作的正確觀念,讓員工舒展心情,緩解心理疲勞現象;其次要在工閑期間,組織員工參加一些輕松愉快的文體活動,調適身體,改善工作時的精神狀態。
2 厭煩心理預控—以人為本管理
人的情緒受到影響,對工作失去興趣,興奮程度降低的現象叫厭煩。
員工厭煩心理表現為:消極對待,轉化事故。如某變電站值班員,因厭煩本職工作,對設備日常巡視、維護不到位,使主變壓器漏油故障隱患未能及時被發現和控制,結果造成主變燒壞的嚴重設備事故。產生厭煩心理的原因有2 種:一是員工對工作缺乏新鮮感,消極懶惰。如偏遠變電站的值班員,因人際交往少,內心寂寞,長期重復單調的變電工作而產生厭煩心理,導致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熱情,敷衍了事。二是員工職業生涯的發展空間受限。如一些大學畢業生在生產班組工作多年,仍是一般工人待遇,因不能實現個人價值而產生厭煩心理。如某220 kV變電站的一名本科生,在副值崗位工作11年,雖然工作能力和水平已完全可以勝任正值、值長或站長,但由于沒有空位,一直沒機會晉級。
做好厭煩心理的預控,要進行以人為本的管理,關心和尊重員工。首先要實施人文關懷,即領導要縮小與員工間的心理距離,經常深入班組與員工交流思想,了解其所需所想,并結合生產實際,尊重員工的個人興趣和志向,合理調整崗位或交換工作環境,增強新鮮感;其次要實施“陽光工程”,對生產員工實施傾斜政策,合理調整工資待遇和勞保福利,生活上多關心、體貼一線員工,充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第三要為員工創建事業發展的平臺,即鼓勵生產員工參加技術職稱考試、技能等級鑒定和技術能手、勞模或“專家”的評聘活動,并將所取得的資格直接與職務晉升或待遇提高掛鉤,激勵他們為之奮斗,點燃工作熱情。
3 浮躁心理預控—矯正價值取向
人的情緒輕浮急噪,內心焦躁不安的現象叫浮躁。員工浮躁心理表現為:行為隨便,過者為災。存有浮躁心理的員工,不安心本職工作,片面追求榮譽、地位和待遇而缺乏踏實工作的耐性,“這山望著那山高”。如某變電檢修工(大學生)得知某同事被提拔重用后,內心焦急而心緒不寧,在一次斷路器檢修時,工作行為隨便、不細致,檢修后未經驗收合格即投運,造成設備事故。產生浮躁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員工個人價值取向產生偏差,追求私欲,與人攀比地位和待遇,導致心理不平衡。做好浮躁心理的預控,要矯正員工的價值取向,調適心理狀態。首先是思想價值觀導向,即運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做好員工的心理疏導工作,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思想上正確認識個人前途與本職工作的關系;其次是行為價值觀導向,結合安全生產管理需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規范員工安全工作行為;第三是建立崗位競爭機制,即企業內部實行公開競爭上崗,能者上、庸者下,使員工磨掉浮躁,自覺控制心理狀態。
4 麻痹心理預控—安全常規教育
因人的神經系統而引起的知覺能力降低的現象叫麻痹。
員工麻痹心理表現為:喪失警覺,事故襲擊。麻痹心理者,對“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持無所謂的態度,不當回事,在工作中憑習慣、經驗想當然地進行作業,直到事故發生才后悔莫及。如某變電站1號主變停電檢修,已斷開三側斷路器后,操作人員和監護人員到1 號主變10 kV 開關室操作隔離開關,由于事先未檢查10 kV 斷路器是否確已斷開,結果造成帶負荷拉閘、人員嚴重燒傷事故。
產生麻痹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 種:一是思想放松警惕。某些員工認為自己從事電力工作多年,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從未造成安全事故,因此不重視“安規”和規章制度的學習,不知道違章界定,思想麻痹。二是安全意識淡薄。某些員工將必要的安全知識、工作規程、規章制度的培訓教育等視為老生常談,不予重視。
做好麻痹心理的預控,要強化安全常規教育,提高員工安全生產的警惕性。首先要加強安全責任教育,運用“例證法”說明電力安全事故給人民生命、財產和家庭帶來巨大的損失,培養員工對安全生產的高度責任感;其次要加強安全意識教育,主要包括安全技術、安全知識、安全管理制度等的教育,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讓文化力潛移默化影響員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安全第一”的思想認識;三是要加強安全警示教育,運用“安全警示教育片”和“安全通報”宣傳資料等,培養員工自覺遵守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程等。
5 糊涂心理預控—明確作業關系
對事物的認識模糊或混亂的現象叫糊涂。員工糊涂心理表現為:盲目操作,造成事故。
員工在工作中的糊涂,主要是對工作的任務關系不清楚。如某變電站值班員,對系統運行方式和本站設備不熟悉,在一次主變由檢修轉運行的操作任務中,因監護不到位,造成了主變帶接地線合高壓側開關的誤操作事故。產生糊涂心理的原因有2 種:一是工作不思進取,混日子。某些員工平時不認真學習工作規程,不熟悉設備,持“混一混”的態度,具體工作時,不知道什么是違章,思維混亂、操作失誤。二是疲勞心理的升級。某些員工的疲勞心理因得不到有效控制而發展為糊涂心理,現場作業時,心不在焉,精力不集中,忽視客觀存在的危險點,工作盲目性和隨意性較大。
做好糊涂心理的預控,生產管理者要對工作班成員明確與作業相關的知識、信息和責任。一是對班組成員明確與作業相關的知識。采取現場問答與解答相結合的方式,明確必須掌握的技術知識、安全知識和工作規程等。二是對工作班成員明確交待系統運行方式、設備運行狀態和工作任務,明確交待現場安全措施和技術措施以及客觀存在的危險點,并確保所有作業人員均已知曉并簽字確認。三是明確安全責任。開工前要重申工作班成員的崗位職責,使他們知道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的正常開展。
6 僥幸心理預控—安全事故教育
由于偶然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了災害叫僥幸。
員工僥幸心理表現為:習慣違章,自演悲劇。某些員工在工作中投機取巧、碰運氣,持有“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的心態,想當然地認為事故未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因此,若一次違章不出事,再次便故技重施,甚至師徒相傳,成為惡習。如某外線工在撤除水泥電線桿上的10 kV 舊導線時,事先未檢查電線桿的根基情況,也未按規程加裝臨時拉線,結果由于登桿剪斷導線后產生了較大的不平衡張力,發生桿倒人亡的事故。產生僥幸心理的原因有2 種:一是習慣違章成自然。如上例中該外線工以前同樣的操作從未發生過倒桿,就沿用舊的習慣做法,未考慮桿基不牢固、線路跨度大等的新問題,結果釀成事故。二是急于求成而違章。如某變電站值班員接到操作命令后,因快到吃飯時間,為了求簡、求快,竟無票操作,結果造成誤操作事故。
做好僥幸心理的預控,要實施安全事故教育,警示僥幸心理者遵章守紀。一是再現痛苦歷史。引用歷史上人為造成的傷亡事故案例,進行分析,并通過錄像資料再現事故的情景,讓員工清楚地看到當事者個人的痛苦(死亡、肢殘,痛不欲生等)和家庭的痛苦(一人遭難,全家遭殃),警示員工靠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來保證安全,而不是靠僥幸和運氣。二是聘請原事故當事者家屬痛說歷史悲劇。如某電業局在2007 年的“安全生產年”活動中,請原事故當事者家屬親臨員工會場,含淚講述自家的歷史悲劇和思念親人的痛苦體會。安全事故案例教育,觸動了員工的心靈,使他們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遵章守紀才能確保安全。
7 緊張心理預控—改革管理方法
人的腦神經活動的興奮與抑制喪失平衡,從而出現難以控制的心理現象叫緊張。
員工緊張心理表現為:處事慌亂,操作失誤。某些電氣運行人員在處理緊急事故時,心理緊張、手忙腳亂,因指揮不當或操作失誤而造成事故擴大。
產生緊張心理的原因有3種:一是員工技術素質低。如工作生疏,缺乏經驗,對工作任務能否順利完成心里沒底而引起心理緊張。二是“違章受罰”的陰影干擾。如某變電站值班員,因習慣性違章曾被嚴重處罰的陰影難以消除,每當遇到電氣操作時,心里就特別緊張恐懼,心跳加快,動作能力降低。三是心理壓力大。在電力企業安全生產處罰機制下,員工最擔心被開除工職,面對緊急事故時難免產生緊張心理。
做好緊張心理的預控,就是要改革管理方法。一是要實施崗位培訓目標管理。生產管理人員要根據工作班成員的崗位要求,分別制定各階段的崗位培訓目標,強化培訓,嚴格進行達標考試。激勵員工崗位成才,只有熟練掌握操作技能,遇事才能沉著、應付自如。二是要做好思想疏導。對曾經犯過錯誤的員工,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鼓勵他們放下思想包袱,克服緊張心理障礙,遵章守紀、膽大心細地做好工作。三是要從嚴要求、從輕處罰。嚴格的規章制度是員工成長的平臺,只有制度的約束,才能規范行為、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但對犯錯誤的員工,視情節輕重,只要不是蓄意破壞安全生產者,應結合有關條款,酌情處罰。
8 依賴心理預控—鼓勵獨立自主
做事依靠別人而不能獨立自主的現象叫依賴。
員工依賴心理表現為:放棄主宰,遭遇不幸。在作業現場,有的員工完全依靠他人的支配做事,不能獨立操作,自我防范能力較低。如某電業局城關供電站準備投運已停運2 年的10 kV 煤礦支線。在檢修該線路1號電線桿缺陷時,工人王某沒有主見,聽從站長“線路在停運期無電、無需辦工作票”的指示,未驗電和掛接地線,就盲目登桿作業,結果因該線路與其他交叉線路間存在串電現象而不幸觸電身亡。產生依賴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 種:一是教育不當引起的心理依賴,不愿意獨立思考,習慣于接受現成的觀點。如有的青年員工,思想上存在著“安全生產靠領導、安全措施靠師傅、操作過程有監護,何必自己去操心”的觀念,在工作中過分依賴他人,缺乏獨立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二是自卑衍生出來的心理依賴。如有的青年員工知識貧乏、工作能力不強,自卑心理較嚴重,認為自己不如他人,也不努力學習提高,在日常工作中,不自覺地就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上。
做好依賴心理的預控,生產管理者要鼓勵員工獨立自主。一是要鼓勵樹立正確觀念。要求員工在工作中獨立思考,樹立“師傅、領導是可尊敬的,但真理更可貴”的正確觀念,由被動的“要我安全”變為主動的“我要安全”。如在現場操作發現疑問時,應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發令人報告。二是要鼓勵增強安全責任心。要求員工在進行每一項操作時,都要做到一想、二看、三復誦、四核對、五操作,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里,消除操作人過分依賴監護人的心理。三是鼓勵培養自信心。要求員工加強自我培訓,提高業務素質,體驗獨立填寫工作票或操作票、獨立制定安全措施的過程,逐步弱化工作依賴心理,增強獨立工作的自信心。
9 錯覺心理預控—雙向溝通信息
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現象叫錯覺。
員工錯覺心理表現為:判斷失真,誤入歧途。如某電業局外線檢修工,因監護人不到位,登桿前看錯識別標記和名稱,誤登帶電線路電桿,觸電死亡。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神經受到外來干擾(聲音、色彩和事物假象等)而造成感官分析錯誤是產生不同錯覺心理的主要原因。(1) 視錯覺。由于經驗參與而發生視覺錯誤。如某變電站調試 220 kV少油斷路器,檢修工胡某爬上看似良好的漆包鐵管腳手架時,由于鐵管實已部分腐爛,強度不夠而發生斷裂,造成人員受傷。(2) 聽錯覺。如某農電工給用戶接電源時,請用戶看住已拉開的總刀閘開關,自己到遠處安裝設備。在施工中途發現缺瓷插保險,就讓用戶拿“瓷插”,結果用戶誤聽為去“合閘”,就隨手合上刀閘,造成農電工觸電事故。(3) 知錯覺。如某35 kV 變電站一饋線斷路器曾因機構故障造成一相斷相運行,運行人員用驗電器檢查后發現該線路側三相均有電(實際故障相電流為感應電壓所致),從而誤斷定斷路器“沒問題”。(4) 動錯覺。如某變電站在執行倒閘操作時,因監護人不到位,操作人走錯間隔,強行操作,造成帶負荷拉閘的事故。
做好錯覺心理的預控就是要雙向溝通信息。一是客觀信息雙向溝通。作業現場設施或電氣故障時,操作人和監護人不要被事故表象所迷惑,要仔細考察客觀實際情況(即作業前的現場勘察),認真分析原因,雙方達成共識后,制定好安全措施,方可進行現場作業。二是主觀信息雙向溝通。為預防電氣作業人員的聽錯覺,在接受調度命令或操作時,應逐字逐句復誦,若有疑問必須雙方應答清楚,做到雙方聽證無誤。三是操作行為信息雙向溝通。在電氣操作時,為預防動錯覺,操作人在前,監護人在后,朝著目標方向,準確到達作業現場,核對設備名稱及雙重編號,相互監督,嚴格按票面順序,每操作完一項在票上記“√”,并做到雙方核對無誤。
10 逞能心理預控—安全管理到位
顯示自己能力強、能干叫逞能。
員工逞能心理表現為:工作錯位,顧此失彼。據調查可知,許多變電站值班員(監護人和操作人),存在工作錯位現象,忽視自身職責和安全責任,去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如在電氣倒閘操作過程中,當女操作員操作隔離開關有困難時,只要領導不在現場,監護人往往忽視必要的允許條件,放棄監護職責,幫忙操作。產生逞能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 種:一是個人英雄主義,表現欲強。如為在他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強,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二是安全意識淡薄。如現場作業時,常有人不遵守“安規”和規章制度,“走捷徑、找竅門”,有意漏項或跳項操作,簡化工作程序。
做好逞能心理的預控,需要安全管理到位。一是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根據“安規”中保證安全的組織措施,制定本單位的考核細則,將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人。二是開展“反違章”活動。平時多檢查、糾正違章行為,開展“百次操作無差錯有獎競賽”等活動,激勵員工養成遵章守紀的習慣。三是安全文化管理。將安全管理制度和生產行為規范等文化內容,宣貫到各生產班組,使員工明確不該做什么;將安全生產思想教育工作聯系自身、家庭、企業、社會的實際,使員工明確應該做什么。安全文化管理要深入員工心靈,喚起他們主動要安全的思想意識,使員工內在心理與外在行為統一,才能治本、持久、深遠。
11 逆反心理預控—啟迪思想認識
無視行為規范或管理制度、我行我素的心理狀態叫逆反。
員工逆反心理表現為:明知故犯,后悔莫及。某些員工自持有工作經驗,在實際工作中,為圖方便簡化作業程序、違章作業,從而造成事故。如某變電站停電檢修時,不執行工作票、負荷側不掛接地線、無監護單人操作,明知違章仍繼續作業,結果因某用戶備用應急發電機自發電反送系統,使工作人員觸電死亡。產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種:一是不適應規范化安全管理。如有的員工因文化素質較低,工作票、操作票填寫不合格,工作時不習慣格式化步驟,仍憑過去的經驗進行操作;對領導的批評不服氣,認為是小題大作、故意找差。因此,思想上對標準化作業程序消極對待,行為上不遵章守紀、圖快圖簡。二是心理負荷重。在安全生產的重壓下,各種文件規章、會議、培訓考試、工作監督、紀錄、報表、檢查、考核、領導批評、處罰等都較多,過多的控制措施使生產班組負荷過重,員工大腦處于飽和狀態,很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做好逆反心理的預控,需要啟迪員工的思想認識。一是從規程要求的逆向提問。如提出“未經‘三核對’就盲目操作,會出現什么后果呢?”等類似問題,啟迪員工正確認識標準化作業程序的重要性。二是改革安全管理方法。如在現場作業時,安全生產管理者將要求員工應該做什么變為要求員工不應該做什么,給員工留有回旋余地,啟迪員工正確思考怎樣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三是“親情化”溝通。領導對員工要尊重、關心、理解,工作中要少些指責批評、多些指導鼓勵,改變那種居高臨下的教訓方式,放下官架子,真誠與員工溝通思想認識,營造溫馨、和諧的安全工作氛圍。
12 冒險心理預控—建立約束機制
不顧危險地進行某種活動的現象叫冒險。
員工冒險心理表現為:違章蠻干,終生遺憾。如某變電站值班員在一次電氣倒閘操作中發生疑問時,不是立即停止操作、弄清問題,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蠻干,擅自使用解鎖鑰匙冒險操作,結果造成人身傷亡事故。產生冒險心理的主要原因有2種:一是心理固執。如有的員工在工作中,一旦拿定主意,不考慮自己的意愿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就一意孤行,聽不進任何人的意見,冒險實施。二是虛榮心驅使。如有的員工本來操作技能不熟練,但為了不使自己在他人面前“露怯”,硬充大膽,做出一些非理智的行為。
做好冒險心理的預控,需要建立約束機制。一是情感關系約束。即每次現場作業開工前,工作負責人可用一個不可拒絕的理由說服員工,如家人等待著你平安回家團聚,在工作中千萬不可違章冒險作業。二是班組成員間相互教育培訓。如工作班成員每月輪流擔任班組安全培訓員,使他們在教育別人的同時也教育自己,增強自身的防范意識,提高班組安全技術、安全管理的整體水平。三是規章制度約束。在現場作業時,工作班負責人及成員均要堅持工作票制度、工作許可制度、工作監護制度、工作間斷制度、工作轉移制度和工作終結制度,強化安全生產意識。四是加強現場監護,嚴格管理。
在電力生產中,為保安全,不但要重視客觀上的危險點預控,更要重視員工心理上的危險點預控,否則治標不治本。正常人都有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欲望,都珍愛自己的生命,誰也不愿故意出事故使自己和他人受到傷害。因此,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要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人性化管理,保護員工的生命、關心員工的健康,對員工進行心理疏導。建立健全預警機制,通過家庭、企業、社會各方形成合力來預防員工的心理疾病,使員工能保持健康快樂工作、生活的良好心理狀態,是構建和諧電力和杜絕安全事故的根本保證。
上一篇:工驗收的安全監察
下一篇:紡織企業安全管理與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