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安全工作,更多的不是講擔責,而是推責。大家對待安全的態度,更像是個皮球,能踢則踢,踢不走也要想方設法安全員一起叫上。
現在由于安全警示教育搞的多了,大家對安全的意識上來了 。但同時,膽子也變得小了,字也不敢簽了,因為簽字就意味著要承擔責任。于是當你碰到一個多慮的人,他就會很糾結,會追求一個絕對安全的結論,然后才愿意把這個字簽了。
有一次有個同行在哪里吐槽:就一個普普通通的戶外動火作業,某個領導硬是拉著一般人在現場確認評審,搞了一個多小時才簽字。要是按照這套流程來,我們以前在化工廠里面都不用動火作業了。
這是一個比較具體的例子,相信大家平常也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局面。
就是領導或者其他業務部門負責人,希望從安全管理人員口中得到一個絕對安全的結論,或者希望有個書面的安全評審意見。
這其實也是“膽小”的一種表現,因為誰也不敢擔這個責嘛,不敢冒這個風險嘛,因為一旦出了事故,那可是誰也承擔不起的后果。
但是實際上,很多情況都是可以通過判斷出來的,只要自己有點擔當,有點魄力,是完全用不著硬是把安全員也拖下這個渾水。
所以這下,大家這下對安全員這個角色會有個全面的認識。
安全員的存在,除了在專業層面為企業安全生產保駕護航,充當安全事故的背鍋俠以外,其實也成了其他部門以及領導的擋箭牌。
大家細細品一下是不是這么回事
比如說,當生產部門對某個設備或者某項作業不是很有把握,于是就把難題甩給安全部門 ,讓安全部門給出專業的意見,到底能不能干,應該怎么干。
領導會要求安全部門對安全生產進行全面的把關,賦予你不安全不生產的權利。但實際上這就是在耍流氓,因為沒有那個安全管理人員敢讓企業停產。相當于安全的責任壓力甩給你了,回頭出了什么狀況,那就可以義正言辭的責罵你沒有盡到職責。
反正就是其他部門或者同事,一旦對某項工作沒有把握,或者可能會有不好的結果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們往往就會想到安全部門,就會想到安全員,肯定是要把安全員帶上。
所以說,但凡主動找到安全員的事,基本上都沒有好事。因為也只有這種不是好事的事,他們就首先會想到安全員了。
他們口中的那些確保安全,雖然有安全的成分,但更多的還是不愿自己擔責,自己沒有擔當,想把安全員一起拖下水。
那作為安全員,除了干事情之外,也要多思考一下怎么保護好自己。人心復雜,大家都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別聽他們口口聲聲說什么安全第一的漂亮話,實則內心想的都是如何規避自己的責任。
那作為安全員,既然事情是躲不了的,那就盡可能的用自己的專業來武裝自己,保護自己。
比如說,你可以說下含糊的描述,必須采取安全措施前提下作業這樣的絕對正確的說明,也要留有各種履職記錄,會議記錄,問題隱患上報記錄等等。
總之,安全就是一個皮球,大家都在踢,首先想到的就是往安全員這里踢。我們不僅要守好安全的門,也要學會把皮球踢出去。畢竟安全本就不是安全員的事,而是大家的事。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安全管理并沒有那么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