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寧夏石化公司的前身是原寧夏化工廠。企業始建于1985年,原隸屬于中國石化總公司,是國家“六五”期間關心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石油石化重點建設項目,是國務院確定的300家和512家重點國有企業之一。1998年根據國務院對石油、石化兩大集團公司重組方案,劃歸重組后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1999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組改制,原中國石油寧夏化工廠重組改制為寧夏石化公司和寧夏化工廠。寧夏石化公司成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區分公司,現有兩套大化肥生產裝置,現有固定原值36.6億元,凈資產12.9億元,資產負債率37%,現有員工1200多人;寧夏化工廠現有總資產16.6億元,員工1300多人。
自1988年建廠至今,累計生產尿素800多萬噸,實現銷售收入70多億元,實現利稅14億多元(其中利潤11億多元),為支援農業生產、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振興石油石化工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企業自建成以來,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等領導同志先后到公司視察,并給予較高的評價,企業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綠化300佳”、“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先進企業”、“全國文明小區示范點”、“自治區經濟效益最佳企業”、 “自治區優秀企業”等國家級和省部級榮譽稱號三十多項。
多年來,寧夏石化公司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企業一項重要工作,特別是今年以來,公司深入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以“四全”管理為原則,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不斷開拓管理新思路,以人為本,強化超前管理意識,以“嚴敢狠”的工作作風,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基礎工作,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狠抓安全管理不放松,向安全管理要效益。截止目前公司各生產裝置運行穩定,未發生上報股份公司事故,全員無重傷、無死亡,實現跨年度安全生產995天,為全年圓滿完成各項生產經營任務創造了較好的安全氛圍。
1、高度重視,及時修訂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保障實效性
寧夏石化分公司近年來一直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作為安全管理的基礎工作,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股份公司、化工與銷售分公司規章制度、會議精神等,及時評價本企業安全管理制度的適宜性、規范性、科學性和完整性,保障公司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符合公司安全生產需要。今年以來,公司共修訂了《寧夏石化公司事故管理規定》、《寧夏石化公司領導干部安全定點管理規定》等17項制度,重新制訂了《寧夏石化公司發現隱患避免事故獎勵規定》、《寧夏石化公司化學事故應急預案》等2項制度,共清理公司管理制度35項。《安全生產法》頒布實施后,公司及時對各級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管理人員、崗位員工的安全生產責任制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共計100余條。
今年年初,按照公司安全管理規范,公司總經理與公司副總經理、公司副總經理與其主管部門領導、主管部門與基層單位的主管領導、基層單位主管領導與班組長之間分別簽訂了包括各類事故、非計劃停車、違章違紀等指標在內的《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共計150余份。這些指標的考核與風險抵押金均按各級領導、各職能部門負責人的業績進入《寧夏石化公司經濟責任制》,并逐月考核。上半年,2名車間副主任因主管范圍內出現違章違紀事件而被考核。
《安全生產法》實施前,公司組織由公司領導以及各級領導和安全監督、安全員參加的為期三天的全脫產培訓,42人取得安全生產資格證書。在《職業病防治法》頒布實施一周年之際,請自治區衛生廳專家對公司100余名管理人員進行了培訓取證,并分層次對全體員工進行了培訓,全員取得了《職業病防治法》培訓合格證。
2、加強安全管理和安全監督,加大對直接作業環節的監察力度
安全總監制度、體系建立后,在安全管理和安全監督上,我們注重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并認真從直接作業環節入手,確保安全生產。一是堅持行之有效的“三會”(早碰頭會、周末調度會、月安全生產動態分析會)、“兩制”(三級巡檢制--即操作工、車間技術員、車間主任三級定時上崗巡檢;四方聯檢制--即生產處、機動處、質量安全環保處、人勞處專業和職能部門四方每日上崗檢查;機電化儀四方聯合檢查)、“一活動”(下班放心活動--每日下班前,各生產單位領導要向生產管理處匯報裝置運行情況和問題處理等十多項內容,有問題處理完再下班)的做法,加強工藝指標的動態監視和現場認證,做到日檢查,周講評,月考核。二是在落實制度檢查方面,通過月檢查、季檢查、專業檢查、崗位責任制大檢查來加大對違章違紀現象的查處力度,并按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處理。今年以來共下發通報4期,考核處罰26人次,表彰、獎勵40人次。三是建立安全四級監督機制,即員工在工作全過程互相監督;班組安全員隨時監督;車間領導、監督員定時監督和質量安全環保處技術人員、監督員不定時監督。實行一人作業他人提醒,多人作業互相提醒。四是嚴格執行公司安全檢查制度,做到崗位人員時檢,技術人員日檢,班組周檢,車間旬檢,專業職能部門月檢,公司聯組季檢,并結合節日前安全檢查和各專業檢查等形式,確保安全檢查和安全監督的廣度和深度。五是加大對直接作業環節監督檢查力度。在直接作業環節的管理上,實行“安全管理專業化”即實行“讓最明白的人來管安全”,把各項工作細化分解進行對口管理,杜絕誤指揮、誤操作和誤維修工作,努力實現員工作業本質安全,從而達到“零事故”目標。最后,要求監護人員必須持證上崗,目前公司共有500余名監護人通過取證、復審,通過了監護人資格認可。
裝置檢修前,在強化施工用火、容器進人的審批簽字等做法外,按照HSE管理的要求,組織各有關生產車間和檢修單位對檢修的項目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填寫了檢修項目危險因素識別表,使各檢修項目的安全風險評估和對策都一目了然,做到了化工人員和檢修人員人人皆知。通過加大對安全工作的檢查監督力度,特別是加強對生產和檢修現場的直接作業環節的嚴格管理和監督,有效地保障了裝置的安全生產和人身事故。
3、狠抓落實,強化企業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實施工作
針對2002年HSE體系內部審核及化工與銷售分公司外部審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結合公司生產實際,公司于2002年11月-2003年1月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了一次風險、環境因素再識別與評價工作(寧石化質字[2002]10號“關于進行風險、環境因素再識別與評價的通知),認真識別、評價裝置存在隱患、設備設施缺陷以及固有風險,各單位上報公司級和車間級重大危險因素66項、重大環境因素16項,經公司HSE辦公室審核,確定公司級重大危險因素14項,公司級重大環境因素10項。目前,各項重大風險的消減整改工作方案已制定、審批完畢,正在實施中。
根據公司2003年度HSE管理工作整體計劃的安排,上半年,公司HSE辦公室對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審核,對各單位負責的要素進行了重點審核,審核中發現不符合項8項,觀察項28項,各相關單位均進行了認真的整改,目前均已關閉。
4、堅持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保證各項安全工作的落實
自年初以來,根據不同的季節和生產特點開展不同主題的季度安全生產活動,在安全教育和宣傳工作中,為防止和杜絕了安全教育講形式走過場的現象,做到了月初有安排,月中有檢查,月末有考核。一季度,在公司內部開展了以“學習落實安全生產法,依法落實安全責任,依法監督安全工作,依法維護安全生產”為主題的安全生產開門紅活動。活動緊緊圍繞《安全生產法》的宣傳貫徹,通過知識競賽、演講、事故回顧、演練等多種形式,使全體員工始終繃緊“安全”這根弦,保障生產組織需要。二季度,在一季度安全活動的基礎上,結合公司重點工作和中心任務,開展了以“實施安全生產法,人人事事保安全,掌握安全生產知識,爭做遵章守紀員工”為主題,以“防中毒窒息、防火防爆、防止誤操作、防止誤指揮、防雷防靜電”為主要內容的活動,在強化安全技術培訓上狠下功夫,把特殊工種的教育取證工作作為重點。期間,組織了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安全生產月組織了安全簽字活動,自治區、銀川市有關領導及公司近千名干部員工參加了簽字活動。活動中公司領導分別對安全工作進行題詞,還就主管范圍的安全工作做了具體的安排和指示,并結合公司實際,開展了“十個一”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三季度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鞏固“安全生產月”取得的成績,順利完成公司一化肥的大檢修和技術改造項目,勝利向安全生產1000天(到2003年9月7日)邁進,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以“學習落實《安全生產法》,強化安全合同意識,人人盡職盡責保安全,沖刺安全生產1000天”為主題的三季度質量安全環保無事故活動,目前,各項活動均按計劃進行。
與此同時,強化領導干部定時、定點參加班組安全活動,推行“安全末位離崗學習”制度(即經過一個季度考核,在本單位查找出一名安全意識差,思想麻痹或是安全技術、業務技能考試考核最差的員工離崗進行為期一周的學習,離崗學習人員全公司通報,學習結束考試考核合格后方能重新回原崗工作,否則下崗),使職工安全意識、安全技能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上半年公司進行了三次綜合性大檢查(春節、一季度、五一安全生產檢查),質量安全環保處牽頭組織月安全檢查6次,共檢查出各類安全問題305項(已全部整改完畢)、隱患24項。對于查找出的安全隱患,目前已整改4項,10項計劃于一化肥大修期間整改,其余項目按照預案要求,監控運行。股份公司支持實施的電氣、消防系統隱患整改技術改造項目,目前正在實施中。
5、居安思危,切實落實公司危險化學品管理的各項舉措
為做好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落實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今年以來,公司從危險化學品入廠、生產過程控制、廢棄物管理、事故應急處理等方面,對生產、使用、儲存的危險化學品進行認真檢查和清理,建立了化學危險品臺賬,做好員工培訓和應急教育,杜絕危險化學品傷害事故的發生。針對存在的49類危險品,分別補充、完善了安全周知卡和安全技術說明書,按照HSE管理體系的要求,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使用、運輸、經營、廢棄6個環節進行控制,及時向銀川市安全生產委員會登記注冊,上報公司所用的危險品,請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的各級安全監督部門對公司危險化學品的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幫助我們改進工作中的不足,搞好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預防和控制,本著“誰主管,誰負責”的宗旨,搞好危險化學品的管理工作,保障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公司危險化學品管理及使用環節管理情況良好,未發生不安全現象。
6、依靠科技超前管理
公司一方面加強氣防、消防設施的管理,投資150余萬元對原固定式監測系統的檢測探頭進行更新,購置了部分便攜式氣體防護監測儀,從而提高對現場環境提前預測的能力。今年以來利用這些設施發現和消除了7次重大險情,及時發現可燃氣泄漏,及時處理避免了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針對每個重點部位制訂不同的消防、氣防預案,定期組織專業隊伍和基層單位協同演練,強化在崗員工的事故搶救和自救能力。今年以來,通過加強預案管理和監控,共成功避免安全事故35次。
普及開展QC技術攻關活動,采用先進的設備(便攜式氣體泄漏檢測儀、固定式氣體泄漏檢測儀、測振儀、測溫儀)進行適時檢測,識別危險來源,進行消除或監控,延長設備的運轉時間、預測設備檢修周期,實現了超前安全管理。
加強對外協人員的管理,從源頭杜絕不安全因素,嚴把外來人員入廠關,外協人員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并經質量安全環保處簽字確認后方可給外來人員簽發工作證。審查外來施工單位資質,簽訂安全生產合同,督促其對施工項目進行風險評價;上半年一化肥技改檢修共進行廠級安全教育13期,參加學習900余人次,對現場違章違紀現象及時糾正,對當事人進行現場安全教育50余人次,罰款3000余元,避免了因安全教育不到位造成的安全事故。對外來檢修、施工人員進入裝置區進行全方位的安全監督,督促、監督各施工單位落實安全措施,并要求主管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與25個外來施工單位簽訂安全生產合同29份,以此規范外來施工隊伍的安全管理工作。
通過上述一系列手段、措施和方法,公司員工群策群力,實現了向安全要效益,以安全謀幸福,用安全保護生命的目的,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安全管理任重而道遠,只有開始,沒有結束,今后,我們將繼續加強安全管理,不斷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在安全工作上力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蘇二哥的“安全管理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