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質量管理和國際標準化:
質量管理是“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并在質量體系中通過諸如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使其實施的全部管理職能的所有活動。”
標準是通過協商一致制訂后,經一個公認機構批準,以在一定的范圍內達到最佳次序為目的,對各種活動或其結果提供統一和重復使用的規則、導則或特性值的文件。
ISO9000族標準是由ISO/TC176組織各國標準化機構協商一致后制訂,經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批準發布,提供在世界范圍內實施的有關質量管理活動規則的標準文件,被稱為國際通用質量管理標準。首次發布為1986-1987年,1994年修訂、補充為第二版,2000年將發布第三版。
三、ISO9000族標準的產生基礎:
1、ISO9000族標準產生的社會基礎;
2、ISO9000族標準產生的技術基礎;
3、ISO9000族標準產生的經濟基礎;
4、ISO9000族標準產生的法律基礎;
5、ISO9000族標準產生的群眾基礎;
6、ISO9000族標準產生的實踐基礎。
四、ISO9001要素簡述:
1、管理職責:
該要素要求組織的管理者:
制定質量方針和目標,對客戶作出質量允諾;規定組織內部部門、各級人員的職責和權限,并提供充分的資源;在管理層內任命管理者代表,授權其職責;按規定的時間間隔對質量體系進行管理評審。
2、質量體系:
該要素主要是認真策劃文件化的質量體系,包括:
編制質量手冊:編制有 效實施質量體系的程序文件;編制為滿足特定項目或合同規定的質量計劃;確定與準備質量記錄;確定和配備必備的控制手段、過程、設備(包括檢驗設備)資源和技能,以達到所要求的質量。
3、合同評審:
該要素要求在投標或接受合同、訂單之前應進行合同評審,保存評審記錄;合同修訂時也要評審,并傳達到有關職能部門。
4、設計控制:
該要素要求對設計和開發的策劃、設計輸入和輸出,設計評審、驗證、確認、更改等環節實行控制,以確保服務設計滿足客戶的要求。
5、文件和資料控制:
該要素要求控制文件和資料的批準、發布和更改,以確保使用現行有效版本的文件及正確使用和保存各種資料。
6、采購:
該要素要求選擇合格的分供方,采購資料準確清晰,并對采購產品進行驗證,以確保采購的產品符合規定要求。
7、顧客提供產品的控制:
該要素要求對顧客提供的產品進行適當的驗證、貯存和維護。
8、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
該要素要求對有可追溯性的產品(包括服務)都應有唯一性標識。
9、過程控制:
該要素要求對整個生產提供過程人員、設施、環境、信息、時間等因素進行有效控制,以確保過程受控。
10、檢驗和試驗:
該要素要求對交付給顧客的產品(包括服務)進行檢驗或檢查(考查),并加以記錄,以便驗證產品符合規定要求。
11、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控制:
該要素要求對生產過程所需的各種計量儀器、設備進行校準檢定,以確保其量值準確、可靠、一致,符合要求的測量能力。
12、檢驗和試驗狀態:
該要素要求所有產品均應標識其是否檢驗和試驗,以及經檢驗和試驗后是否合格,以確保只有通過檢驗和試驗合格的產品才能使用、交付。
13、不合格的控制:
該要素要求對不合格品應標識、啟示、隔離、評審并處置,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預期使用。
14、糾正和預防措施:
該要素要求對實際或潛在的不合格原因采取糾正措施的預防措施。
15、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交付:
該要素要求在產品搬運、貯存、包裝、防護和交付過程中采取適當的措施,以保證產品質量,不受到損壞或變質。
16、質量記錄的控制:
該要素要求控制質量記錄的標識、收集、編目(號)、查閱、保管、貯存、歸檔、處理,以確保質量記錄的完整、有效。
17、內部質量審核:
該要素要求組織按計劃進行內部質量審核,以驗證質量活動和有關結果是否符合計劃的安排,并確定質量體系的有效性。
18、培訓:
該要素要求對所有從事對質量有影響的人員均須進行培訓,以便他們掌握完成工作并保證質量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對從事特殊工作的人員還應進行資格考核,持證上崗。
19、服務:
該要素要求在有服務要求時,應制定和實施服務程序,滿足服務要求。
20、統計技術:
該要素要求確定需用的統計技術并認真實施,以提高質量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ISO9000標準2000版釋義
下一篇:2000版ISO9000標準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