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爾根是專門研究納米技術和軍備控制方面的專家。他認為,今后10年內,納米技術將在軍事領域引起一場革命。人們現在還有機會能控制納米技術的發展方向,將那些對人類安全不利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近年來,尤爾根對400多份出版物進行了研究,這些出版物幾乎都是介紹納米研究和納米尺寸構件的,即如何用納米材料制成最小的電子儀器和靈敏的傳感器等。
當然,納米技術也鼓舞著軍事策劃人的幻想,戰略家的大腦里已經構成未來戰場的藍圖,這些都得靠微型器件和新材料實現。將來的戰場已經看不到身著迷彩服的士兵、在硝煙中行進的坦克等,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快速行走的機器人,它們大小如玩具汽車,用大功率雷達和熱傳感器尋找敵人,并采用高能炸彈予以殲滅。占領某一地區的士兵身著高技術軍裝,這種軍裝靠微型發光二極管,可不斷變換軍裝色彩,以隨周圍情況加強隱蔽。軍裝上的電動塑料可根據需要,對受傷部位做收緊包扎。
據稱,21世紀的作戰人員可通過在大腦皮層植入微型芯片的方法,來控制機動交通工具。這些并不是科學幻想,去年,美國公布的由美國國防部資助的實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試驗中,科學家在猴子大腦中植入上百個微電極,科學家試驗靠它們的思維控制機器人胳膊。但是,要讓該系統用于實戰,還須安裝靈敏度極高的天線,以接收微型神經芯片發出的微弱信號。這也只能靠納米技術來實現。
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協會自然科學和技術趨勢分析研究所的格呂內稱,美國的軍事納米技術確實領先,政府對納米技術研究的投資有1/4被用于軍事項目,并成立了士兵納米技術研究所。而德國國防部僅支持了一個與軍事有關的納米技術項目,從沒有像樣的贊助。
但是,德國國防部倒是不斷委托研究所,要求提出有關納米技術在聯邦國防軍應用的可能性。其實研究人員心中清楚,軍用創新的思路往往源于民用技術。目前,該研究所已經列出250種納米技術產品,這些產品都可以為聯邦國防軍所使用,其中215種產品源于民用技術。
不過,要控制軍用納米技術的擴散不是一件易事。例如,目前研究人員研究的一種納米顆粒,是要讓其直接進入癌癥腫瘤。為防止產生副作用,科學家正在尋找新途徑,以使它“騙過”人體免疫系統。但是,如果這種藥物落在不懷好意的人手里,它就變成了一種極其危險的武器。 (納米技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