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灤集團公司荊各莊礦業分公司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強化以人為本理念,積極探索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新方法,實現了經濟效益的不斷增長,保證了安全生產的持續穩定;連續實現第二個安全生產自然年和安全生產三周年,創集團公司煤礦當前安全生產最長周期和荊各莊礦安全生產歷史最長周期1129天;質量標準化水平不斷提升,通過了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被煤業公司授予質量標準化最佳礦井,被集團公司授予安全生產最佳礦井。其做法是:
一、強化一個理念,實現“四個”轉變
強化一個理念,就是在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人作為安全生產中的第一要素。
明確目標,在以人為本理念的引導下,使安全奮斗目標中更加突出人的價值,不僅規定百萬噸負傷率,而且把降低工傷醫療費用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最終實現職業健康;制度約束,就是以各項安全法規和各個崗位標準,針對人的行為,在安全活動中進行各種限定和約束,體現了對人的外在行為的強制規范。以制度保證人的行為規范,重在生產過程中落實制度;機制激勵,根據人的需求,以機制激勵員工增強內在的安全生產愿景;尊重人的創造,開啟典型引路導向機制、員工自我教育機制和單位安全績效考核等機制,把員工的安全生產結果與自身的經濟利益緊密結合,謀劃和實施了群體安全風險考核機制;提升素質,主要是提高人的安全意識、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是在安全生產中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的主要體現。
通過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激勵手段,進一步實現“四個”轉變,即:在安全意識上實現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在安全行為上實現由他律向自律轉變;在安全控制上實現由處理事故向清除隱患轉變;在安全管理上實現由微觀管理向宏觀控制層次管理轉變。
二、把握一個中心,構建五個體系
規范管理、規范操作是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的中心。
一是安全責任體系。“誰主管,誰負責;誰檢查,誰負責;誰生產,誰負責;誰操作,誰負責”。實現了安全責任的壓力傳遞,明確了規范管理和規范操作的責任主體。
二是規范了教育培訓體系。著眼于提升員工素質,堅持建立方法新穎,內容實在,主體下移,科學規范的教育培訓體系,努力追求安全教育規范化,規程教育系列化,案例教育動感化,工種培訓自律化,為規范管理和規范操作提供素質保證。
三是形成了監督控制體系。一方面以群體安全風險考核,在區隊、班組和員工中建立了安全利益共同體和互保互控機制;一方面以荊礦安全網為依托,建立了安全網絡監督控制系統,實現了動態監控和管理;一方面還借助內部市場化管理機制,將安全質量作為工序驗收結算的一項重要指標,實現了工序之間以經濟手段對安全質量的控制。對規范管理和規范操作實現了動態監控.
四是規范了排查預警體系。在堅持五級排查制度的同時,積極應用計算機網絡系統,對重點人員和各工種的違章和事故趨勢進行分析排查,掌握違章易發人員和事故多發工種的情況,做到分區域,分專業,全面覆蓋、各司其職,措施及時、準確到位。為規范管理和規范操作提供信息支撐。
五是建立了考核分析體系。在績效考核中加大了安全工作的權重并實施了安全結構工資制和群體安全風險考核機制,每名員工的安全考核情況每天上網公布,用經濟手段激發了員工規范管理、規范操作的自覺性。
三、夯實一個基礎,實現四個和諧
一是安全質量標準化要體現高標準。在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中,在認真貫徹落實行業級標準和集團公司規定的基礎上,礦業公司和基層區隊結合現場實際制訂了更高的標準,這些標準不但包括工程質量標準,而且包括設備質量標準。
二是區域分工負責制和責任連帶追究制。在礦業分公司全部生產范圍內劃分了質量標準化分工負責區域,每個區域掛牌定單位定人員負責,出了問題責任連帶追究。
三是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創建精品工程。在質量標準化建設中,積極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堅持質量標準化先進經驗現場會制度,凡是達到精品工作面標準的,都由礦業公司組織召開現場會,對相關單位給予嘉獎。
四是加大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在質量標準化建設中,堅持該投入的必須投入,尤其是在采、掘、開、機、運、通等重要環節,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實現高標準的質量標準化。
(作者系開灤集團公司荊各莊礦業公司經理)
(摘自:《中國煤炭企業管理》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