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臘月二十五了,離春節只有幾天。大街上人來人往,喜氣洋洋,都為著過大年忙碌。
在市政府機關一間會議室里,我們一伙人在副市長的主持下,正圍繞市油脂廠一個大油罐檢修問題唇槍舌劍……
“你廠一個空油桶,請了外面一個焊工吹割。人家割槍剛挨上,砰的一聲,油桶跳到了半空中,焊工嚇得個半死。還好,只燒傷點皮。前個月,11月14日,也是一個空油罐車,拿到化機廠修理,結果人家一點焊,當場炸死了焊工,還重傷旁邊一個鉗工。頭兩次容器最大才十幾個立方,人是站在外面檢修,這次要焊補的800立方空油罐,罐底爛了一個洞,人非得從人孔爬進作業,不要說爆炸,就是燃了火,人也絕對跑不出來。”
“據我們了解,你們類似事故遠不止這兩起……我們的意見很堅決,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能搞。油罐報廢!”反方代表市安全防火部門的意見。
正方無疑就是油脂廠的領導:“我們的產品不愁銷,去年停產大半年,就是缺原料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萬里之遙的東北搞了一千噸原料油。己經到貨了。現在接鐵路緊急通知,必須在春節之前下貨,否則將發回原站。這節骨眼上,大油罐穿了底。不修好,只有讓鐵路退回。這一回就是肉包子打狗!全廠再等著休工一年,幾百工人要吃飯,找誰去……我們沒本事,出了好些事故,你們總該有點好辦法。”正方語調不高,用的卻是“殺手锏”。
反方此時也有點啞火。
我是兩個小時之前,由工廠派專車從另一個城市接來的。我猜這話有二層意思,一是希望我能幫他們解決問題;二是他們知道我就是剛才提到的“11·14”油罐車爆炸事故調查組組長。“既然你能判斷事故的原因,分清責任,那么你也來現場試試……”
會議最后的結果,成立大油罐安全檢修領導小組,廠長掛帥。我,狗頭軍師一個。
這油罐裝的原料油書名叫“正壬烷”,一種易燃的無色液體,蒸氣能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范圍0.8%~21.9%,閃點31℃,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有麻醉作用。
這種油的危險性是顯而易見的,在裝著油的容器面前誰也不敢貿然行事。前面幾次出事,都出在那個“空”字上。在油罐的動火檢修前,油罐之“空”,是經過多人親眼仔細檢查的,只要有半點油珠,也用抹布吸干凈了。在不少人的意識中,空就是沒有。既然易燃液體沒有,我動火還怕什么!事故就這樣發生了。
其實爆炸極限已告訴我們,只要空氣中混有0.8%以上的油氣分子,那么一遇火就能爆炸。當罐中有大量油時,容器內油氣濃度往往超過了爆炸極限的上限,這時遇火不會爆炸,只能燃燒。從這種意義上講,空罐動火爆炸的危險性大于盛油容器。
油氣分子是用眼看不見的,通常正規工廠動火前是用特種氣體測爆儀。現在我們這里都沒有這種儀器。只要你掌握安全動火的科學原理,辦法總是有的。
以目前這個大油罐為例,由于罐底穿洞,油在3個月前早漏干了,現能放出大量油氣分子的,是沉淀罐底的油泥,附著在罐壁的干油膜、油垢。只要能有效清除這些,在動火過程加強現場通風,安全能保障。對于小型容器,我們有采用熱水中加堿浸泡,除油垢效果很好的經驗。在這里卻用不上。
這容器直徑8m多,高15m。罐頂與下部各有一個直徑500mm人孔。大也有大的好處,便于工人入內作業。我們決定用棕刷+熱水+白貓牌洗潔凈進行人工清洗。
全廠60多名職工分成4個組。第一組負責罐外周圍10米之內的易燃物品搬遷,油水溝清理,遮蓋;在罐頂人孔處安裝排風扇;準備罐內用的長梯。第二組負責罐內清洗,防靜電起火,入罐人員不準穿化纖衣褲;防敲擊火花,不準用鐵器,只用棕刷;防中毒,必須佩戴長管式呼吸器;罐外監護人隨時作好搶救準備;罐頂排風扇實施強制性通風不能停;先清洗底部,后清洗頂部;入罐人數由少到多。第三組負責各施工步驟的質量檢查,上步合格,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上述工作都完成了,開始對罐內氣體取樣分析、點爆試驗。
根據廠長的建議,為了確保進罐動火人員的安全,又臨時增加了一項,“現場點火試爆”。就是在罐內燃放鞭炮,看看罐內氣體究竟還爆不爆。
一切都平安無事。廠長和我在動火證上簽字,交給執行人員。第四組進入現場,不到兩個小時就安全、順利地完成了油罐焊補檢修。
去年夏天,一位自稱是“被油罐炸怕了”的個體老板,邀請我幫他拆卸一個大廢油罐。我沒能參加,就把我在油脂廠油罐檢修工作記錄借給他參考。結果他也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