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日本之行由于經費緊張,公務之外的出行均采取自助形式。沒有請導游,沒有包專車,所有活動都是使用日本的公共交通,像新干線、普通電氣機車、地鐵和公交汽車。由于新干線、普通電氣機車、地鐵形成了方便、快捷、安全的公共交通網絡,加上領隊計劃周密,整個行程沒有感到困難。因而對日本的交通安全印象很深刻。
日本城際之間的人員流動主要靠鐵路,城市(大)的交通主要靠地鐵(東京的地鐵就像我們的公交車一樣多,分很多路線,四通八達)。雖然日本人家家都有汽車,但上下班主要還是靠公共交通系統。
日本的社會和企業對交通安全非常重視,路上經?梢钥吹健敖煌ò踩堋钡男麄鳂苏Z和招貼畫。日立公司、大河內發電所的車間、班組和辦公室墻上都貼有“交通安全十則”等宣傳警示標志。
8月14日,從京都乘新干線到靜岡,然后轉乘從靜岡到清水的普通電氣機車,我們上的是第一節車箱,和司機室只隔一個大玻璃窗,司機的所有活動都看的清清楚楚。司機室只有1平方米左右,坐的椅子都是折疊的,靜岡是個大站,停車后司機到車頭前用“指差呼稱”進行安全檢查確認,離開車還有5分鐘,司機就把手放在了操作位置,做好了一切準備。司機室前玻璃窗左側是兩塊表,右側貼著列車時刻表,到站、離站時間都精確到秒,而且每到站、離站司機都要用手指著時間,口中還要復述確認,行車途中,前方電線桿上不斷有提示,司機都要用手指著,口中還要復述,這又是“指差呼稱”。在站臺我們也看到乘務員用“指差呼稱”來確認火車是否可以安全出發。據說日本的新干線和電氣機車的事故率和晚點率都非常低。
8月16日,我們從靜岡坐“富士急快”公交車到富士山,司機統一制服,大沿帽上還別著話筒;雖然車身上標著“急快”,但車速總保持在每小時40~50公里,所以車跑得非常平穩;而且每走45分鐘左右,還要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或停車場休息10分鐘。
可能日本的國土面積有限,我們跑過的公路大部分只有雙向兩車道,但幾乎見不到堵車現象和交通事故。日本人的交通安全意識很強,路上常?吹叫猩掖业娜毡救,在紅燈面前耐心等候,即使無車也不闖紅燈。而且司機都很禮貌,從不隨便超車。我們在國內習慣了人讓車,在日本經常發生我們和汽車相互謙讓的事兒,常常需要同行的一位以前到過日本的同志提醒我們:在日本“行人優先”。
一天清晨,我在日立市一個沒有紅綠燈的小十字路口觀察了10幾分鐘,所有過往車輛司機,不管是男女老少,幾乎都形成一種機械動作:先停車左右看有沒有人(據說也要求“指差呼稱”),然后慢慢通過,即使后一輛車緊跟前一輛車。
在日本的大城市也有很多人騎自行車,但每輛車前都有一臺我們在侯寶林相聲里聽說過的“磨電燈”。別小瞧了這個小“磨電燈”,它的用途不僅是照明,關鍵是讓對面的汽車及時發現自行車,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
富士山上看不到扔棄的飲料瓶
日本是個先進的工業國家,曾經發生過嚴重的水污染事故;但這次日本之行改變了我以前的印象。我們所到之處都是青山綠水,路邊的小溪清澈得碧綠透明,海水非常干凈,看不到漂浮的垃圾;空氣質量也非常好,藍天白云,樹木和花草都油綠綠地像剛洗過一樣,街上跑的汽車都錚明瓦亮,看不到灰頭土臉的。同行的一位感慨地說“日本簡直像個大公園”。
日本企業現在以環保為時尚,我們到過的日立公司和大河內發電所都通過了ISO-14000環境體系認證,車間、班組的安全園地里也張貼著保護環境的招貼畫,垃圾都進行了分類存放,而且使用的復印紙也標明是循環利用的再生紙。
日本社會和國民非常重視環境的保護,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火車和地鐵里,大家都在看書、聽“隨身聽”或閉目養神,沒有人高聲說話,也沒有人亂丟垃圾和廢棄物,看完的報紙、雜志和空飲料瓶都自覺地帶下車丟在車站的垃圾箱里,車上雖然沒有乘務員,但環境衛生秩序良好。
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都設置了分類存放的垃圾箱,垃圾箱口還根據垃圾的類型設計成不同的形狀。如放廢報紙、雜志的設計成扁的,放易拉罐、飲料瓶的設計成園的,放雜物的口設計得比較大。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使垃圾得到了自動分類。
漫步在日立市(相當于我們國家的一個縣)街道上,兩邊都是日式的二層小樓,小院不大,但都種植了許多植物,經主人精心雕琢,家家院里都是一景。散步時感覺街道非常整潔,而且幾乎看不見垃圾箱,也看不見掃大街的;有的家戶門口還貼著告示,大意是星期幾的幾點幾分垃圾車到門口。據說所有的垃圾都要按照居住地區的回收制度,分成可燃、不可燃、再利用資源等,在規定的日子包裝好拿到門外。不僅不能隨便亂扔垃圾,分類時還有很多諸如將水倒干、摘掉瓶蓋之類的詳細要求。街道的環境衛生由每家每戶輪流打掃,沒有時間的需要付錢請人打掃。
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爬富士山是日本人喜愛的一項活動。我們坐“富士急快”到達富士山的“五合目”就沒有路了。“五合目”海拔2000m,往上就基本沒有植被了。富士山是火山噴發形成的,滿山都是黑紅的像燒過的爐渣一樣的火山石,我們便把富士山戲稱為“爐渣山”。富士山沒有修爬山的路,一般在7、8月份允許爬山的季節,管理人員在通常爬山的路線上,用鋼筋棍插在地上,用繩子一連,就形成了爬山的路線;路面沒有任何修飾,大家就沿著繩子深一腳、淺一腳往上爬,與城市、工廠醒目的安全標志、齊全的安全設施形成鮮明的對比。來爬富士山的很多是男女老少一家子,還有很多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大家都精神抖擻,相互幫助地往上爬。沿途看不到礦泉水瓶和塑料袋等垃圾,也幾乎看不到垃圾箱;爬累了,休息一下抽支煙,等抽完煙后我發現沒有扔煙頭的地方,附近沒有任何垃圾,也找不到煙頭,到處是黑紅的“爐渣”。我也不好意思破壞這樣的環境;于是,把煙掐滅,放在口袋里帶下山。等爬山的季節過去,管理人員把繩子一收,鋼筋棍一拔,山上幾乎看不到人工雕飾的地方,又回歸到自然的原貌。
安全講座免費辦
在日本的最后一天是留給大家購物的。由于我沒有采購任務,決定去日本產業安全技術館看看,哈爾濱電機廠的覃總也不愿去轉商場,聽說后主動提出陪我一起去。
從住的賓館出發,倒了一次地鐵就找到了日本產業安全技術館。
日本產業安全技術館是日本勞動厚生省委托中央勞動災害防止協會建立運營的,旨在通過實際演示各種安全裝置、保護裝置和各種災害的預防對策,來提高作業者防止事故的基礎知識。主要設三個展示場,第一展示場展出的是各種機械的安全裝置,設有可以測聽力、測平衡和測視覺的測試臺;第二展示場展出的是高齡者事故的防范對策,壓力容器事故的防范對策,靜電事故的防范對策,感應電事故的防范對策和建筑事故的防范對策;第三展示場展出的是勞動保護用品,其中防墜落保護用品就有14種之多。安全技術館里面還設有安全教育錄像放映廳,幾十部錄像隨意點播;還有可以測試安全知識的電腦,你可以自己測試自己的安全知識水平;安全技術館還定期地舉辦安全知識專題講座等等,而這一切都是免費的。安全技術館的內容豐富,很多都可以自己動手參與,參觀一次可以增長許多安全知識。一同去的覃總深有感觸地說,以前我感覺安全工作做得還可以,看了這個展示,我又感覺我們的安全措施還有許多不到位,這一趟真是不虛此行!
據說,在西方發達國家,違章和事故的代價其成本是很高的,企業往往不敢違章和出事故。在日本的這些日子里,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日本火腿公司是日本肉制品企業的龍頭老大,一直深受消費者的信賴和愛戴。然而該公司卻將進口牛肉充當國產牛肉,被發現后,日本各種媒體把這一事件當作焦點,在重要位置和黃金時段連篇累牘地跟蹤報道,電視天天邀請專家、民眾討論食品安全問題。商店拒售、消費者拒購該公司產品,一個星期,該公司產品銷量下降67%,股價持續暴跌,從7月份的每股1550日元跌至8月13日的741日元,主要領導相繼辭職。
在日本的半個月時間,我們印象最深的不是日本的高樓大廈和先進的電器產品,而是日本企業規范、嚴格的管理、敬業的雇員和高素養的國民。(續完)
(姚士東:河南省電力公司安監處 楊中興:南陽回龍分公司副總經理)
上一篇:南非金礦死亡事故高